常识大全
当前位置: > 常识大全 > > 正文

冬至才是到了冬天吗

2023-08-25 00:17:37   作者:星辰美文网

立冬代表着已经进入冬季,而冬至代表着冬天最寒冷湿气的到来,冬至之后是冬天过了一半。从节气含义上来讲,冬至既不是冬天的开始,也不是冬天的结束,但它是一年中最冷时期的开始。冬至那天,太阳到达一年中最南端。太阳几乎直接射向北回归线(也被称为冬至线),太阳光线最偏向北半球。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所有地区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北半球的冬至日越短。

冬至习俗

1、享祀先祖

早在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就已经有记载,说民间要向玄冥和祖祢供荐黍羊之物。冬至祭祖的记载,到了宋代才开始多了起来。《东京梦华录》讲京师最重视冬至节,至此日更易新衣,置办一些食物,享祀先祖。

《武林旧事》说以馄饨享先,明清时代冬至祭祖开始盛行起来。嘉靖《江阴县志》记载:“节朝悬祖畔裼谥刑茫璋莸欤湟遣⒁涝!痹谧谧逯贫确浅J⑿械哪戏降厍雷嫱陟籼弥薪校尉附鳌赌峡迪刂尽罚骸岸领胂扔陟簦茨谷清明。”

福建省流行在冬至的时候祭祀始祖的风俗,如万历《建阳县志》说:“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礼。”福建祀祖用专门制作的粉米圆子,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于家,祭于墓,聚族而居的南方。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样,都会在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

2、九九消寒

冬至这一天一到,便进入数九寒天。中国民间将冬至叫做交九或这是数九,即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每9天分为一个“九”,共分9个“九”,数到81天时便“九尽桃花开”。

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是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意思。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就一定会到来的。

3、饺子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过节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传到今天。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的具体时间的到来。

冬至这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时间最短、夜晚时间最长的一天。在冬至这一天中国南北方会有不同的习俗,北方大部分地区都会吃饺子、南方会和家人一起吃汤圆,还有谚语:冬至到,吃水饺,也有这个节气的很多诗词和歌赋,还有一些影视作品。

冬至才是到了冬天吗

延伸阅读

冬至和立冬有区别吗

我国的地域广阔,有时候北方已经飘,南方依旧艳阳高照,呈现不一样的景象,但到了深冬时节,相信都阻止不了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南下,而且寒冷的程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还区分了不同的时令,下面就来看看其中各有什么特点。

冬至和立冬的区别

首先是节气到来的顺序不一样,冬季的全部时令排序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冬排在首位,通常在阳历的11月份,冬至在第四个,到了12月份才到来。在气候上,立冬气温下降快冷空气临来,中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因而存在南北温差。而冬至南方温度只有6℃至8℃左右,开始“数九”的第一天,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所以后者才是真正的深冬季节,气温是越来越寒冷。

分别有什么习俗

在吃食上就有区别,立冬的时候主要以温补的食物为主,例如鸡鸭肉、羊肉炉、姜母鸭等等,而到了冬至则更讲究了常见的有饺子、赤豆糯米饭、九层糕、冬节圆之类的。在活动上,立冬很流行冬泳,其目的是希望可以在冬季身体健康,并能够有效的锻炼,然后多吃绿色蔬菜,及时补充营养。而到了冬至则有祭祀祖先的习惯,还有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吃饺子或者汤圆,北京地区还会吃混沌。

关于冬天的农事歌谣推荐

立冬到末季,寒潮活动繁;气温缓缓降,蔬菜该收完。身上加衣服,居室吊门帘;注意冬季病,尤是气管炎。小雪天渐寒,已到降雪天;下雪属应时,下极少见。室外多寒风,活动受局限;老年身体弱,关照理当先。大雪天已冷,接近最冷天;北风携雪花,纷扬天地间。

上披白衣,地上铺白毯;呼呼一阵风,如刀刮破脸。冬至这一天,日至南回线;夜间时最长,白天时最短。家家吃饺子,护耳预防寒;自此入数九,最寒方开端。

冬至过后一天长一线是几分钟

冬至过后一天长几分钟:1分半。

冬至表示严冬已经到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通纬孝经援神契》记载:“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每年阳历12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70度时开始。这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早晨迟迟升起,在南半天划一个低低的小圆弧就落了,因而北半球白昼最短。

不过,祖国地域辽阔,虽说这时白昼最短,但短也短得不一样:处于北回归线附近的汕头、广州等地,白昼约为11小时31分;北纬40度左右的秦皇岛、北京、嘉峪关、喀什等地,白昼约为10小时20分;最北的漠河镇,白昼不到7小时。农谚“冬走百里不明,夏走百里不黑”,说明了冬至和夏至日夜相差之大。

“过了冬,长一针”,“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冬至开始,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逐渐延长,平均每天增长白昼时间为90秒以上,也就是1分钟半。冬至,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少,故在短期内气温仍继续下降。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冬至放假吗2022

导语:冬至佳节,挨家挨户都喜欢吃各种馅的饺子,这意味着真心、好运、开心温暖甜蜜美好等等。那么,冬至放假吗2022?各地区冬至的习俗是什么?

冬至放假吗2022

冬至不放假2022,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这时太阳到达黄经270°。《恪遵宪度抄本》记载:“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

各地区冬至的习俗

在广东冬至到来的时候,人们都会吃烧腊,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潮汕一带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从明末清初直到今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湖南湖北一带,赤豆糯米饭是冬至当天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冬至传说有哪些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追状党粤硕恋慕茸硬欢橙恕

冬至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顾大小姐
上一篇:哈密瓜和甜瓜的区别
下一篇:冬至就是立冬吗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