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当前位置:主页 > 读后感 > > 正文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0篇

2019-03-26 11:45:58   作者:网络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0篇

  篇一: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挪威的森林》,一书的译者导语部分写到村上的作品大多都是与寂寞孤独有关的,他不是注重描写寂寞,不注重营造寂寞的氛围,更多的是一种把玩,体味寂寞,以一种亲身体会的方式让读者有一种对人生,对爱情的寂寞。而我自己在一书中除了体会到人生的无奈生命中生与死的传递,男与女的关系等一些新的体会。
 
  文中的渡边君是一个万分纠结的人物,处于木月和直子的第三者,是他们的好朋友。木月和直子则是青梅竹马。木月在17岁的时候就自杀死了,木月的死对渡边君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同样直子也是。直子的确忘不了木月,但是对渡边君也有好感,木月死后两年,直子和渡边在东京读大学相遇,顺其自然的相恋,尔后直子20岁生日之时多年以来的种种经历终于使直子承受不住,她回到了的疗养院。期间渡边君又遇到了好多个女孩子,其中小林绿子对他的影响最大,一边是直子,一边是绿子,渡边君万分纠结。期间渡边君去疗养院看过直子两次,认识了直子在疗养院的闺蜜玲子。
 
  最终直子在自己21岁生日的时候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渡边君在这个消息的打击下变得厌世,埋怨上天是如此的不公,绿子也因为渡边君对直子念念不忘最终离开了直子。故事以渡边君最终孑然一身告终。他的大学同学永泽因为理想玩弄感情,抛弃了他的女朋友初美(特别的气质,说不上漂亮,但是总能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温暖)随着永泽当了外交官去了德国,初美和别人结婚了(两年后割腕自杀于自己家的浴室)永泽只是表示:自己丢失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正因如此渡边与永泽就此绝交。永泽这个人是非常铁石心肠的,非常倔强的。
 
  书中与渡边有交集的朋友大多不是悄无声息的离开,或者自杀,或者找寻自己的理想,抛弃一切,或者有着种种的不幸。本书让我知道男女之间的的确确可以存在纯洁的友谊的,或许两个人相互了解得很深,外界甚至彼此都认为对方是自己对的人的时候,在确定关系的一瞬间少了一些爱情的冲动,这样的爱,爱不起来,也就谈不上爱了。由性产生的爱是不完全的,也是不持久的,男人或许会为了对女人的一句承诺而放弃自己的爱情,但是女人仍旧不敢接受,这样两个人一辈子就耗完了。其二是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是过客,或是知己,或是伯乐,但是不能保证某一天他或她不会悄无声息的离你而去,这里不是指空间上的,也可能是时间上的。
 
  但是这些人对自己的影响是十分的大,从习惯,到性格。人总是在相互迁就中生活着。对生死来说,死亡必然需要勇气,但是活着需要更大的勇气,也就有了: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的另外一种延续。活着的人需要替死了的人好好活着。书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是平常相处都表现得十分正常,这也是现代社会的我所称之为:心灵筑巢。每个人都把自己用谎言或者别的什么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绝不会对任何人吐露自己的真实情感,也就是所谓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吧。
 
  最后渡边君的结果让我想到了《成都爱情故事》里面的方资君,《我的桃花劫》里的莫斗,对小说里的人物我表示深深的遗憾。
 
  篇二: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马克思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在物质的世界里,你是遵循现世的规则,还是尊重自己的选择?你是追求外部的认同,还是直面内心的感觉?你是迷茫在人群的道德,还是清醒于内心的呼唤?
 
  几乎毫无例外,内心的感觉当然会和规则、外部、道德相冲突,徘徊之间,你几乎丧失对自己感觉的认同——不知道那到底是感觉还是欲望?不清楚自己到底该守还是该退?甚至不明白为什么内心感觉总会违背人群道德,为什么内心感觉总是夹杂着噪音出现,为什么内心感觉总是充满依赖、软弱、恍忽?人们总是相信,自己内心的真实感觉与人群格格不入,为社会所不容。
 
  在觉察与批判之间,绝大数人最终还是犹犹豫豫地放弃了令人不安的内心感觉,转而选择了安全、光明、强大的外部规则——这就像是买了保险一样令人安心——不管自己容不容得下自己,起码人群能够容得下自己。自己容不容得下自己并不重要,关键是要世界能够容得下自己。不然自己该是多么恐慌、无助、无立锥之地,在这世界上没有自己的位置!有时,位置就意味着生!人们一开始以为自己最惧怕的是死,于是趋利避害,或坚决或犹豫地选择了自以为是“生”的方法——以为只要放弃内心的感觉,便能赢得外部的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讲,直子、直子姐姐、木月是同一类型的人。
 
  以为放弃自己,就可以赢得世界,放弃自己,也就是不尊重自己的感觉。“不尊重自己”可以是“背叛”,也可以是“忽略”。细分起来,直子姐姐是想以背叛自己感觉的方式赢得外部认同;而直子和木月则想以忽略自己感觉的方式换来世界的一小块位置。
 
  像永泽一样,直子姐姐确实拥有赢得世界的“资本”——“姐姐属于无论干什么都拿第一那种类型。学习第一、体育第一,又有威望又有领导才能。性格热情开朗……很受老师喜爱,得的奖状足有一百张。哪所公立学校都有一两个这样的女孩。”她似乎赢得了能够赢得的一切,她似乎骗过了所有人。但她欺骗不了自己。在以背叛自己感觉赢得周围世界认同的过程中,她因为丧失了自我,而没有价值感,不快乐。“往往两三个月就来一次,一连两三天闷在自己房间睡觉。学校不去,东西也几乎不吃……只是发呆,但不是不高兴。”
 
  一开始,她还能以压抑自己的方式再次投身于现世,“这两三天一过,她就一下子恢复得和平时一个样,神采飞扬地上学去”,但时间久了,她发现这样做只会徒然增加对自己的伤害。当积攒的痛苦越来越多时,她才发现原来背叛自己比死亡更可怕,失去自己比失去世界更令自己恐慌。那么与其用背叛自己的主式换得外部世界的认同,还不如让自己与世界共同灭亡。于是自杀便自然而然地发生了。以死为生的直子姐姐最终还是死了。
 
  在本质上,直子、木月同直子姐姐是一样的。尤其是直子——“这么着,我从小就决心当一个可爱的女孩”。不同的是,直子、木月资质平平,既无直子姐姐的聪明、伶俐,好像连取悦于世界认同的资格都没有了。于是,他们觉得自己更要忽略自我,委身于现世。没有才能的自卑,始终紧紧抓住直子的心,让她不能呼吸,感到不配投身于现实社会,也更不配躲在自己的壳里——“只就这点来说,差不多成了一所学校。
 
  遗憾的是我没一样东西可教别人。”于是,在自我和现世规则之间,他们来回摇摆,观望不止,犹犹豫豫,一会儿想躲进自己的壳里,一会儿又想干脆硬着头皮,进入现实社会吧。“我俩就像在无人岛上长大的光屁股孩子,肚子饿了吃香蕉,寂寞了就相抱而眠。但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啊,我们一天一天长大,必须到社会上去。”这种矛盾,那份对现世社会的恐惧,在木月和直子都活着时,由于两人的相互陪伴,而有所减弱,不那么尖锐,“至于自我,由于可以相互吸收和分担,也没有特别强烈地意识到。”
 
  但木月是男孩,又是在日本,他知道自己逃无可逃,既不能认同自我,又不想进入现世社会,那么剩下的只有自杀了。直子是女孩,又是在日本,只要找一个好人嫁了,好像就能逃避社会,战战兢兢躲在自我的壳里,可直子在直觉上认为这根本行不通,她认为若不能取得外部现世的认同,自我只有死亡,因为“不能不把欠世上的账偿还回去。”所以,我想即便渡边最后遵守等待直子的诺言,直子也还是会自杀——“如果木月还在人世,我想我们一定仍在一起,相亲相爱,并且一步步陷入不幸。”我一直认为,直子爱的仍是木月,渡边其实是木月的影子。所以这句话还可以换成——“如果渡边君仍在等我,我想我们一定会走到一起,相亲相爱,并且一步步陷入不幸。”直子的幸与不幸在于她敢不敢、能不能尊重自己的感觉,而不在于有没人爱她。
 
  篇三: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这两天在看《挪威的森林》,那是十年前流行的书,好在我不是赶时髦的人,还看得颇有滋味
 
  看完后觉得有点无趣,作者没有留下太多的想象空间,所有的事情都尘埃落定,所以也少了一些可以玩味的东西。写少年怀春的书多得是,无非时代背景不同,恋爱中遇到的问题不同,可惜孤独症这个与众不同的恋爱问题,作者并没有再深刻挖掘,虽然书中交代了直子生病的原因,一是家族遗传,二是屡受亲人自杀的心理打击,可惜我还是觉得把她写得太正常了,孤独症是折磨自己又折磨别人的一种心理病,经常情绪失控,让周围的人身心疲惫,而作者眼中的直子完全是一个乖巧懂事,温柔体贴的女孩,可能是渡边比较少和直子在一起的原因,所以在我看来,直子的死和轻舞飞扬,或者丁香花的死也就没有太大的不同了,都是生病死的。
 
  还有一点感觉,就是日本女孩和男孩交往的方式让我有点不适,总感觉假假的,说话的内容更是不一般,动不动就讲性,不过本书写得好恐怕也在于把性这么滥俗的事写得美妙脱俗吧。
 
  通篇看完,小说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哀伤,夹杂在青春年华中,淡得尤为深刻。书中经常出现富含哲理的对白,特别是那个考公务员的男生,经常出语惊人,“不要同情自己”,可惜和绿子的对白没什么特色,而绿子的话最多,所以在我看来绿子对作者而言并不是最佳选择。作者的比喻常令我叹为观止,描写两种不同的沉默,“好像小石子落进了无底的深井”,“好像全世界所有的细落在全世界所有的草坪上”很妙。
 
  篇四: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这周读书会分享的书籍是《挪威的森林》,一开始定下来读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很期待。因为这本书一直是别人口中的经典,想着能跟读书会的各位书友共读并分享这本经典,心里就莫名地期待。
 
  但当我看这本的时候,我发现我看不下去,不是因为里面的故事情节不好,而是写了很多关于性的内容,对于我这种思想有点保守的人来说,有点接受不了。不过里面有一些句子写得很好,我特别喜欢那句,每天忙忙碌碌不是努力,而只是一种劳动。的确是这样,忙碌的和努力的生活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轨道上,忙碌的生活基本是让人在远处不停踏步,而努力的生活是让人不断前行的。永泽在闲暇时刻,因着以前学过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觉得学习语言是一种模式,也开始自学西班牙语。并且自信可以学好几门外语,为自己做外事官做准备,这是努力。而小林父亲,作为一名书店商人。整天忙忙碌碌,但书店依旧没有起色,因为为人老实,还总是受人欺负,这便是劳动。对我们学生而言,有的人学习只是为了期末考试不挂科,这可不可以理解为只是一种劳动。对于那些有目标的人来说,他们不仅学自己所学,还会想办法学更多与之相关的,我觉得这算是一种努力。
 
  在读书会的分享中,泽思同学的分享让我有了想重看这本书的念头。她分享的内容想想那个画面都很美“电车外的风景,带有樟脑丸气味的毛衣,春意盎然的庭园里的那只晒太阳。″这些平淡的句子是我看书的时候没有发现的,这本书原来还有这么美的内容。还有书中并没有说到敢死队最后的归宿,但泽思同学竟在那只萤火虫中看出了敢死队最后的归宿。这很令我震撼。村上春这本《挪威的森林》真的有很多东西值得去品味。我决定有时间再把它看一遍,去挖掘那片森林的宝物。
 
  篇五: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第一读这本书是在书城看到的,但是听它的名字已经很久了,从第一次听就觉得名字很美,但是一直没有时间拜读。我能说这是之前一直想读但是都没有读的书嘛。19年年初开始读的,期间断断续续的读了点,不到二分之一吧。读完它是利用昨天过年放假在路上读完的,对于这本书,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说它是小说吧,其实并没有那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感动的让我拿起纸擦拭眼泪的冲动,但是就是喜欢,这本小说真的写的很“现实”。有时候觉得自己就是其中一个人物,陪着小说的其他人一起走过现实版的青春岁月。相比起这几年的青春文艺句、血的偶像剧及没有营养的肥皂剧,我更喜欢挪威森林里的平淡,可能我就不应该拿哪些剧跟村上春树的挪威森林相比,毕竟前者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喜爱理想化很多事。
 
  不知如何开头,也不想去百度读后感如何写。先来讲一下本书的一个故事梗概:作者以第一身份“我”作为主人公,写我主人公渡边君、朋友木月、室友敢死队、永泽、伊东的友情及与直子、小林绿子的爱情。故事是以“我”从高中生活讲起,主要讲述大学期间的友情爱情,按照时间发展顺序串联起来的一本成长史。其实我挺赞同前言所说这是一本青春成长类的书籍,胜过于赞成它是一本恋爱或个人传记类书籍的,因为书中发生的好多事我貌似曾经抑或是现在也在经历者,虽然现在的我已经是一个跨过25岁的人。
 
  主人公渡边所交的朋友其实挺少的,但是都是个性鲜明或者说特立独行的,他们大多数都是渡边青春阶段的一个过路人,来了又走,不会停留太长的时间,最终剩下的只有自己罢了。其实想象我们的生活也不是如同小说中那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实留在你身边的人会越来越少无论是亲人、朋友抑或是其他人。前言说渡边找朋友是有目的性的,无论是朋友还是恋人,他们的身上都有“纯真情怀”的本性,一起说开怀大笑的人,如果遇到我会格外的珍惜
 
  最近一年的状态有些消极,状态像故事中的直子,引起心情消极不是因为爱情,更多的是迷茫,到我这个岁数谈迷茫是不是有点装嫩的嫌疑,但现实的确如此呀。我身上有太多缺点或者说是短处导致了现在的状态,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急于求成,希望用最短的时间获得很大的成绩;不满于现实,他向往纯真。永泽除外,他是一个比较诚实的人,但后来因为他丧失纯真,渡边也与之分道扬镳。回到我们现实中,其实能真正交心的朋友掰着指头都能数得清,对我而言更是如此,我只有2、3个,没有更多了。觉得能交心的朋友越来越少了,因为你们在很多方面都相差很大,无论是价值观、人生观还是能合得来的性格。在工作中更是,对我至少是这样的,只是浮于表面的淡淡君子之交罢了,很少能遇到能说的来的,不想像大多数人一样在这样的年龄里为炒米油烟而担心,忧虑,我能说我想有所突破,想去学习和接触新的事务,但实现是我的能力配不上我的野心,这种差异让我焦虑于灰心丧气,但又没有勇气去打破现在的舒适,纠结纠结的就把今年的过完了。什么说自己更像直子,是因为我有时候我时常怀疑自己的能力,也不知道挣钱的意义何在,活着意义又何在。18年就是这么度过了,年底时意识到自己应该有所调整,要么去烤烟重新开始、或是承认自己无能,过着锁碎生活。想利用19年新年重新思考是丢掉我的纯真适应现实生活、还是继续我未完成的野心。不知是否会思考出结果,但是总要试试,貌似我还像《挪威的森林》的人们,经历者或已经经理过着哪些青春元素:连带与孤独、开朗与伤感、追求于失落、坚定与彷徨、充斥与寂寥、纯情与放荡、时尚与乡愁、奔走与救赎、忏悔与迷茫等。
 
  篇六: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时隔许久,我又从抽屉翻出来这本让我难以忘怀的书籍,《挪威的森林》。我觉得,“孤独”一词,《挪威的森林》中贯穿始终。主人公以及出场的各色人物:直子、木月、绿子、永泽、敢死队……无一不是孤独的俘虏,他们是现代社会中将自我封闭起来的孤儿,是都市中并不合群的精神流浪儿,他们的孤独才更显得致命而无奈。绿子、渡边在孤独中苦苦挣扎;敢死队、永泽在孤独中自我炫耀;而木月与直子在孤独中自我完结。
 
  “害羞的时候往往摸一下发卡”的直子像蝴蝶一般优美的出现,像蝴蝶一般轻盈地隐去,最终像无法度过冬天的蝴蝶一般命中注定的消失了。她的心没有人能真正读懂,木月没有,渡边没有,玲子没有,甚至直子自己也没有。她在喧嚣的尘世中寂寞地煽动翅膀,陪伴她的始终只有寂寞。
 
  “死的人就一直死了,可我们以后还要活下去”,只是对于孤独者来说,失去了参照的生命无所适从,一切都只能在迷失中挣扎,从而导致了一切都只能听任命运浪潮席卷的结局。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每个人都只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即使刻骨铭心的爱情也无法将他们从孤独中救赎。
 
  重读《挪威的森林》,相比于数年前的自己,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是一本区别于以往的、模糊的、思想深邃的书。我相信,若再经过十几年的生活历练,再次重新翻看此书的时候,一定会有更澎湃的感受。
 
  篇七: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村上春树有一本书叫《挪威的森林》,这本书的前身是《萤》,村上因为一个人所说的话,就把《萤》这个短篇小说继续延伸下去,然后越写越多,越写越精彩。在当时,这本书非常的火,而村上作为作者也被报纸大肆炒作,什么“村上春树何以为村上春树”,又如“村上春树这棵树”,居然称颂:“不读《挪威的森林》,不知什么是小资。”
 
  我所理解的“小资”,不过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吧!要以一定的物质为基础,不是人人都可以标榜、追求和向往的。
 
  那天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只觉得名字非常地好听,但翻翻序言,我就已经知道肯定的答案。我知道这里面肯定有更微妙的东西等着我去探索。
 
  村上文学的基调就是孤独与无奈。我想不是谁都喜欢孤独与无奈,但人生不就是这样吗?你得忍受孤独与无奈,没有人会一直陪着你。有些人,会去逃避孤独,但我觉得选择逃避,不如选择学会享受孤独。
 
  村上在他的小说里的态度:把玩孤独,把玩无奈。“人,人生,在本质上是孤独的、无奈的。所以需要与人交往,以求相互理解。然而相互理解果真是可能的吗?不,不可能,宿命式的不可能。寻求理解的努力是徒劳的。”
 
  没有人与你有过同样的经历,就算有,他处理这件事的方式方法肯定也与你不同,看待这件事的角度也与你不一样,所以不管是谁,都无法与你一起感同身受,无法理解你。
 
  很想知道别人的内心是否也同样遭受着噬咬与困扰,是否也和我一样,明明知道别人无法理解你,却又希望别人能够理解你。
 
  书中的主人翁:渡边、直子、绿子都是二十岁年纪。花季少年的内心却没有花一样的色彩,二十岁的我也曾心中迷茫不已,只幻想着能遇见一位成熟、年长的男子,能够左右逢源、但对我却是真诚而不世故。意志坚强、深刻领悟人生真谛,不是从别人那里听取的所谓的大道理而是切身的体会,他能作为我的指路明灯,告诉我,下一步该怎么走,可是,有时候会发现这样的人对于人生的思考与我天差地别。或许遇到的不是理想中的那个人,所以干脆选择了放弃寻找这样的人。
 
  渡边身边的朋友,木月、直子、永泽、初美、绿子,都是非常优秀的人,他们有思想,都不肯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可是想得过多的后果却是他们相继选择死亡。
 
  自杀如同一场瘟疫,在这些年轻脆弱的心灵间蔓延、传染。绿子和永泽都有着坚毅的性格和和令人佩服的适应能力。而木月、直子、直子的姐姐和初美,却不能忍受内心无法排遣的空虚和孤寂,生活对她们来说只意味着痛苦和煎熬,于是她们选择了自杀。
 
  我深切地理解渡边那时的心境。他徘徊在生与死之间,在朋友死亡的阴影中,无法回避,在思念中绝望并得出残酷的结论:“死并非是生的对立面,死潜伏在我们的生之中。”是的,死亡很残酷,残酷得令人怀疑它的真实。就像一阵风,刚刚还在这,说不见就不见了,什么都没了,但往前看去,好像还在。
 
  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人只顾低头匆匆前行,忘了欣赏沿路的风景。在压力下的世界变了形,仿佛被黑暗笼罩般只显出功利的一面。这些人,他们从来没有停下来想过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的。或者如同永泽、绿子之类,因为他们有顽强的生命力,所以他们知道如何排遣,寻找寄托,不仅能满足精神上短暂的情感需求,又能维持肉体的延续。
 
  但是,木月、直子、初美,他们脆弱又不够勇敢,在忍受诸多的孤独与无奈后,他们选择了生的另一面--死。
 
  我也总有想不通或无法理解的时候。每当这种时候,无从发泄,感觉无法控制自己。曾经以为,能有爱,能投向爱人的怀抱,狂热、失落、悲伤就会远离,我就会平静。看了这本书书后,终于明白了:纵然是平静,也只是一时的情感慰藉,心灵是永远不可能得到解脱的。
 
  直子深情地爱着木月,木月还是抛下直子死去。渡边倾心爱直子,却不能理解直子,不能左右其思想,虽恨不能让自己代她受罪,但只能默默陪在她身旁,看着她一步一步离自己越来越远,走向死亡。他们的爱对于所爱的人是无力的。
 
  生命是美好的,心灵却是孤寂的。活着,为什么?又为什么而死?或者两者之间本没有区别,不要刻意阻拦,拦下的是躯体,已死的是心。人生就是悲哀和无奈。如果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么就去改变自己,降低内心的标准,不奢求他人真正理解,这样应该比较容易满足吧。“不要同情自己”,永泽说,“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
 
  另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描述了多次的性经历与体验,最让我惊异的是村上的文笔是如此的清新、自然。看过太多小说中性描写,多是刺激、龌龊、肮脏、恶心、令人不快的,让我看了没有想继续探寻下去的欲望。但我在这里看到的只有干净、温暖、人性的自然流露。我甚至看到了一种芬芳一生的感觉。就连绿子的粗口也让人感到其天真、可爱。直子为渡边的口交,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娴静、温柔、善解人意的少女形象。
 
  也许最后渡边与年长其十九岁的玲子发生性关系的情节会让人感觉到无法理解。在书中第一次提及玲子时。身体是自己的,是可自主的,只要是内心真情,自然需要,无关他人,没有那么多的禁忌,这种较为前卫的两性观应与春树是相通的吧。
 
  初读的感觉是悲哀。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道理。而领悟后的任何道理,在继之而来的意外悲哀面前,却又显得那样软弱无力。
 
  如果,你还没有读过这本书,我建议你去读。因为这本书非常值得你去探索。
 
  篇八: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用了三个早晨读完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著名小说《挪威的森林》。很早就知道这本书,一直没有去读它,这次在小叔子家看到,就拿回婆婆家来读,读了前几章就感觉看不下去了。
 
  这是一部平缓特别的、略带感伤的恋爱小说。小说主人公渡边以第一人称展开他同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了。一年后渡边同直子不期而遇并开始交往。此时的直子已变得娴静腼腆,美丽晶莹的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翳。两人只是日复一日地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标地或前或后或并肩行走不止。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了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渡边前去探望时发现直子开始带有成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晚间两人虽同处一室,但渡边约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远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相遇,渡边开始与同学绿子交往。绿子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青春的活力。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小说的主人公渡边是一个19岁的高中生,作者以第一人称的笔法叙述了他的高中生活,以及他同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女孩子的爱恋故事。有些迷茫,有些无聊,有些颓废的渡边,经过了由单相思到爱恋,一边思念着直子,一边做着风流韵事,矛盾的心理一直充满着他的心,最后爱着的直子自杀了,他的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最后在直子精神疗养院的室友玲子的鼓励下,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开始正视现实和自己的人生。
 
  小说从头到尾的故事情节,描写主人公和不同女孩子的交往时,几乎都有对性活动性对话或性幻想的描写。作者想通过青春期的人的性需求这个生理变化,来表达日本当时的年轻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作为一个高中生,似乎日本的中学生把谈性像谈吃饭一样随便,只要是男生女生在一起,说话都离不开性的字眼,而且很直接很随便。一个高中生竟然能和几十个女孩发生性关系,而主人公更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也是来者不拒。日本的高中生这种大胆直露的谈话,这是让我接受不了。
 
  我一直不明白《挪威的森林》这本书为什么这样受欢迎?看完此小说,我似乎明白了,日本人对性爱故事的热衷,和他们的民族有不可分割的源源。如果这本书在中国高中生中流传,是没有什么好的价值的,因为现在的高中生辨别真伪,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都远远不够成熟,稍微让文字一刺激,就会去实践,因为好奇心,而去寻找那种感觉。
 
  尽管主人公年仅二十岁左右,正处在青春期,压抑的发泄似乎只有通过性才能表达一样,我不喜欢作者的这种构思和表达。整个故事情节中,太多的性描写细节,读来很不舒服。看过一个美国戏剧学院的毕业典礼,其中一个毕业生发言,说到拍床戏时,她说这是最神圣的时刻,就像新婚的初夜,一部戏里只能有一次这样的镜头,这段话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性爱是爱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是私密的个人行为,是人生中灵与肉的完美结合,是要受道德品质和文化的约束。如果缺少了这些,那就和动物没什么区别了。
 
  这本书之所以流行,和人们活得空虚迷茫无聊有直接的关系。低俗怪谈刺激暴露的故事情节,点击率非常高,更何况把人的性描写的那样直露的文字,总有许多猎艳的眼睛和好奇心的人去追寻和体验。故事的最后,似乎让读者为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感动落泪,但是,渡边和玲子的媾合使故事呈现出不完美的残缺。也许作者村上春树就是想通过性,来描写年轻一代人的迷茫和时代的颓废。译者林少华说村上春树是一个真诚的作家,他的眼光揭露了日本那个时代人们的真实生活,他不虚假。也许这是真实的,但我认为真实的表达不能随心所欲。一部好的文艺作品,给观众留下的是受益和美好的回味,而不是继续迷茫和沉沦。也许我的理解肤浅,但是,我觉得这是一本不值得推荐的书,纯属个人观点。
 
  篇九: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挪威的森林》是一本人物关系极为简单,时间跨度很短的小说,主人公为渡边,村上春树通过对渡边青春迷茫、人生迷茫等一系列的描述,刻画了一个特立独行、与社会不相容的“怪人”形象,引发了很多青少年的思考。
 
  渡边和木月、直子为高中同学,木月是渡边崇敬的人,直子为木月的青梅竹马,长相清秀。一场意外夺去了木月的生命,渡边以为这辈子再也不会和直子有所交集。。。。。。
 
  渡边来到东京读大学,一次偶然在电车上遇到了同在东京读大学的直子。二人一来二去成为了朋友,再后来成为了恋人。
 
  在一天中午吃饭时间,渡边认识了同修戏剧史的绿子,了解到绿子的家境:母亲去世,父亲生病住院,姐姐操劳书店生意,并有一个未婚夫。绿子闯入了渡边的生命,成为了渡边最要好的朋友之一。
 
  直子病了,患上了精神方面的疾病,在一家疗养院调理。渡边前去探望,认识了直子的舍友玲子,一位离异的中年女子。探病期间渡边知道了直子心里一直爱着木月,也了解到了玲子许多不堪回首的往事。渡边鼓励直子积极治疗,并承诺给直子一个未来
 
  渡边回校,受到了绿子的热烈追求。渡边以绿子好友的身份去医院探望绿子病重的父亲,几天后其父病重去世。这时渡边意识到自己对直子的责任大于爱,并且内心对绿子心生好感。
 
  直子病情恶化,去医院接受治疗,但最后还是离开了人世,玲子来到东京见了渡边最后一面,回到疗养院与世隔绝。
 
  故事到最后,渡边站在电话亭不停地拨打绿子的电话,麻木的肉体、空乏的内心,渡边知道自己身处何处、又不知道自己身归何处。。。。。。
 
  正如西方世界有“垮掉的一代”之说,经济高度发达的日本社会之下也存在这样一些年轻人,他们感到孤独、感到生活虚无缥缈,常常幻想生存死亡。这是时代的悲剧,物质急速发展造成了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失衡,物质的丰富不能带来精神的富裕和满足。
 
  作者通过渡边的故事意在告诉每一位读者:人生需要经历。无论这些经历是疯狂的、不被人理解的,只有经历才能带来成长,经历爱情、经历友情、经历痛苦、经历生死,经历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悟。永远不要满足于现状,不要被现实束缚,要敢于自救,自救者方得新生。
 
  篇十: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挪威的森林》 是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村上春村的作品。讲的是一种纯爱的感情,是以作者为视界采用回忆加铺叙的写法创作的,讲述了作者回想他青春时代里关于生死关于友情关于爱情的故事,是每个熟悉村上春树的书迷必读的一本书,村上本身也非常喜爱这本书。如果你是个初读村上的人,你可以先从他这部作品读起。我是个老村迷,相信村上的这本书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感受,最重要的是你会开始你的另外的一种思考。这种关乎己身的思考在你之后的生活里会让你感触颇多的。美国华人学者李欧梵教授在他的散文集《世纪末的反思》将《挪威的森林》列为20世纪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部文学译著之一。我喜欢此书,完全是内心深处的触动,喜爱纯美清新和真挚自然的情感,给你推荐的都是我从个人的阅读喜欢的排序里挑选出来的,希望大家都能喜欢这本书。
上一篇:小鹿斑比读后感10篇
下一篇:论语读后感10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