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当前位置:主页 > 读后感 > > 正文

呼兰河传读后感1300字

2017-02-17 11:07:08   作者:星辰

  《呼兰河传》,把沉淀了许久的回忆重新搅动起来的一本书。
 
  作者萧红,也算是广大文艺青年可以拿来当谈资,用以提升自己逼格的女作,但我是不喜欢的。讲道理,民国时期的一众男女文青,像林徽因、陆小曼、萧红、徐志摩之类的,我都不喜欢。一来觉得他们矫揉造作,二来他们早已被炒得太烂,没什么滋味了,所以这几个人的书我也不太可能买来看。
 
  这本书本是我女神买的,放在床头,赶上我睡前想看点东西,便抓起来读了。前后花了大约五六个晚上,匆匆读完。
 
  并没有我想象中的民国sao柔范儿,反而相当接地气。这本书的文体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前半部分用散文的形式描绘了那个时期东北地区的乡土风情,入木三分。后半部分用三组人物及其事件,刻画了当时农民的xing情百态,愚昧,冷漠,乐观、坚韧,读起来相当有意思。
 
  后半部分的三组故事引发了我的思考。
 
  为什么“有二爷”无论怎样假装强硬都掩饰不住内心的自卑?因为他是个长工,一辈子没娶,绝了后了嘛。
 
  为什么本来充满希望的老胡家,最后破败了?因为他家的团圆媳妇被虐待死了,大媳妇也跟别人跑了,也绝了后了嘛。
 
  而为什么冯歪嘴子,这个穷困潦倒的破落户却让读者看到了无限的希望?这本书也正是在冯歪嘴子这里结束的,萧红最后写道:“大的孩子会拉着小驴到井边去饮水了,小的会笑了,会拍手了,会摇头了。给他东西吃,他会伸出手来拿。而且小牙也长出来了。”尽管他的媳妇也死了,可是他极其坚韧地生活着,他之所以有希望,因为他有两个儿子嘛!
 
呼兰河传读后感1300字
 
  大家不要觉得我这是在曲解,我认为就是这样。在旧社会的农村,儿子就是希望,甚至在21世纪的中国,很多农村地区仍然是这样。谁家男孩多谁家就被瞧得起,而那些没有男孩的家庭,除了迎来的鄙视的目光,剩下的大概就是怜悯的目光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旧社会农民的内心是空虚的,他们为了温饱苦苦挣扎,根本无法在自己身上看到希望,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他们也不会去追求人生的意义,能活着就不容易了,如果再娶个媳妇生个娃就完满了,(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让他就此死掉也不会有什么遗憾。这种绵延了几千年的空虚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掉的,人生的意义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被所有人找到的。重男轻女的惯xing存在一日,人们内心的空虚就存在一日。
 
  这就是贫穷带来的可怜。小时候我一直不相信“人穷志短”这几个字,我觉得无论怎样贫穷,志气是决不能丧失的。然而,我敲字敲到这里,感觉醍醐灌顶一样,“人穷志短”的志,并不一定是“志气”的志,更是“志向”的志。
 
  你可以很有志气地决战在贫困线上,但是很难再心怀远大的志向,因为温饱和活命就是你的志向。这就是贫穷带来的可怜。
 
  这是我二十七年来首次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概念做重新解读,感觉很奇妙,甚至有些想笑。意yin一下几十年后,我坐在摇椅上给儿孙解读“人穷志短”这个词,他们会不会觉得我很睿智?
 
  我想说,读书和思考真的会让我们进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
 
  有时间不妨读一读书,这本《呼兰河传》就不错。
 
  话说回来,我本来想把这篇读后感的重点放在书的前半部分,因为这部分勾起了我许多童年的回忆,然而写着写着就跑偏了,所以还请大家无视我开篇第一句话。
上一篇:绿野仙踪读后感
下一篇:呼兰河传读后感1100字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