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题记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只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电影里最扣人心弦的莫过于这句话。当今世界,有多少人不是每天拖着一副虚伪的皮囊生活的呢?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听从自己的心声呢?那内心深处的念想,无关他人,只属于我们自己,它不停地敲击着我们的
心灵……
电影里的沈光耀出生于名门世
家,本可以
幸福安稳地度过这一生,但是他
选择了离家远赴西南联大
读书。在那个战争弥漫,人民处于水生火热的年代,他萌生了从军救国的念头。他参加了空军选拔并完美地通过,可这时
母亲收到他要从军的家书,立刻马不停蹄地前往西南联大劝说他。母亲流着泪说:“我想让你享受到
人生的
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和你
喜欢的女
孩子结婚,享受为人
父母的乐趣。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好这一生,命就没了。”在母亲的劝阻下,沈光耀败下阵来,听从母亲的。可是那以后他的情绪就萎靡了许多。
当敌军突袭的警报响起,所有人匆匆躲进壕沟。在敌军
飞机在上空盘旋的壕沟里,教授们捧着书,仍在传道授业。沈光耀的
老师吴岭澜用泰戈尔的诗选点醒了沈光耀,当他再回到校区里,看到战火给人们带来的不幸:倒塌的校舍、昔日与他一同抓蛇的孩子在母亲怀里奄奄一息……他
决定了,听从自己的内心,弃笔从戎毅然走上了从军救国的道路。“奔赴一场劫难,却像奔赴一场盛宴。”牺牲的时候他望向家的方向,但他从未
后悔,因为他做到了内心最想做的事。
而他的老师吴岭澜,也同样做到了从心而行。当年因为文科
考试满分、实科考试不及格,而被清华大学梅贻琦先生约谈。他说最优秀的学生都选择实科,所以他也不想读文科。梅贻琦问了他一个问题,“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都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于是他决定转文科,成了后来清华大学的教授,过上了自己内心想要的生活。
在吴岭澜身上,我似乎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我热爱
历史,喜爱谈论时政,文科可算是名列前茅,但理科常拖后腿。不论过去还是现在,读理永远都是大势所趋,而我却背道而驰,选择了另一条道路——读文科,做一名文科生。但文科生这一条路,注定要比常人背负更多的压力。我曾仿徨,也曾
迷茫。站在这人生的分岔路口,我到底是要在这百花丛中当一朵牡丹,还是做一枝独秀的傲
雪红梅?内心的念想,似乎在不断地助推我走自己喜欢的道路。看到沈光耀内心笃定地“奔赴盛宴”,看到吴岭澜选择文科后,在一片雪地里碰着书本,露出会心笑容,内心的念想愈发强烈,愈发坚定我心中的文科梦。
岁月峥嵘,文科依旧;初心不改,爱她依旧,无关他人,只问自我。
生命中总有疑惑的时候,当你需要做出选择时,尝试听听你的内心。正因他们每个人都怀有赤子之心,即使
命运再来一次,王敏佳依然会写信指责长期殴打自己老师的师娘,仍还会在一片批斗声中昂起
骄傲的头颅;陈鹏依然会不顾自己的前程,毅然带着王敏佳远走高飞;沈光耀依然会听从内心,奔向自己的死亡;吴岭澜依然会
放弃实科选择自己喜爱的文科。。。。。。。所谓的赤子之心,就像那初生朝阳一般,纯真无瑕,无畏敢当。生命中就该有听从内心的勇气,必须笃定,只问本心,无问西东。
然而如今更多的人却在违背着自己意愿,在职场上为了升职做着那些自己不愿做但又利己的污秽之事;在学习上,也为了日后的出路,学着自己不喜欢的科目;在日常交往上,尽管自己很不喜欢与此人交往,但又因他对自己的前程有利,而违背自己的内心去尔虞奉承;就像最初的吴岭澜随波而流,就只因人们口中的“成绩好的学生都学实科”,就放弃自己内心喜欢的文科,倘若他真的随了大流,他的这一生便真的只剩麻木和迷茫,只会把自己麻木地交给书本,交给知识;就像另一位主人公张果果他在职场的尔虞我诈、在利益的追逐平衡中丢失了内心深处的自己,在抚养四胞胎问题上曾想过抛手不顾,把“自我”看得过分重大,反而丧失了自我的
力量。但他们最后都醒悟过来,选择了去做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给岁月以最好的回报,去做那些让自己
快乐的事情。
岁月如梦,青春如歌。只问敢勇,无问西东。人生来应该是为自己而活,勿忘初心,在这个不完美的时代里,选择在当下活得真实,用一颗赤子心,活出只此一生的无怨无悔。岁月漫长,但青春说长不长。既然还年少,就全力以赴地拼一场,做最真实、最好的自己。他年若得青梅煮酒,亦能以年少就开始书写气略篇章,笑谈不愿怠慢与辜负的初心
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