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日志
当前位置:主页 > 情感日志 > > 正文

那片水杉林

2019-05-15 23:17:49   作者:刘建东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因公赴盐城市通榆河工程管理处,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盐城市引江济黄工程管理处就在这里。
 
  在老单位前前后后走了一圈,一个崭新的现代水利工程映入眼帘,当年的景象面目全非。老临时站、老站房、老食堂及职工单身宿舍全部拆建,结婚住的平房还在,已破旧不堪了。只有当年栽下的那片水杉林,高十余米,挺拔俊逸,微风中频频点头,似曾相识,甚是喜人。屈指一算,工作己四十年,那片水杉林也该四十岁了。
 
  1980年1月25日,一个难忘日子。那一天早晨,9名少男少女怀揣着梦想,心潮激荡,带上行李,离开故乡,去百里外的工作单位报到。破旧的客车沿着砂石公路,摇摇晃晃,缓慢前行,车内灰尘呛人,一点不影响激动的心情,春风得意,一路嘻嘻哈哈。
 
  到了运河乡火箭路,单位来接我们的手扶拖拉机在路边等候。上车后,沿着乡间土路颠簸着,路旁的松树成线,夏天一定荫凉,附近的梨园成片,春日一定香艳,大饶有兴致地畅想着未来。林木逐渐稀少,大片黄土农田,风一吹一脸灰,大家相互望望,开始发怵。拐过火箭路是更窄的土路,再无人作声,寻思着将去何方?有凄惨的感觉。
 
  慢长的二个多小时车程,又冷又饿,夹着伤感。拖拉机驶进一院落,二排红砖红瓦的简易房,师傅说声:到了,去食堂吃饭!已是13时。食堂有几张方桌,连体的长条板凳,厨房里端出一盆韭菜炒粉丝、一盆青菜汤,饭菜都不热,飘着呛人的柴油味,没法下咽,无语。
 
那片水杉林
 
  午饭后,手扶拖拉机运来稻草,打起地铺,盖上自带的被席,大家聊了起来,都有上当受骗的感觉。我们来自小镇上,本想到盐城工作,志愿书填了盐城市抗排队,却被安排到滨海县大套乡。政审的人员说过,这里机声轰鸣,是繁忙的工地。吹牛,一路黄沙飞扬,杳无人烟。
 
  半个月后,滨海又来了21名青年男女,青年人多了,气氛开始活跃起来,到处是欢歌笑语。领导也没让我们闲着,召开绿化动员会,制订万亩绿化蓝图,组织绿化造林,以"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口号激励着我们。
 
  想想也是。滨海大套这个地方,废黄河南堤下,风沙遍野,局部低洼,芦苇丛生,民风强悍,有句俗话“天场大套没人敢到,日本鬼子扫荡也要绕道”。国家将水利工程建在大套,就是解决当地的排涝治沙问题。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水土保持,水清岸绿,就是水利部门的职责,大家有了一种艰苦创业的使命感。
 
  根据安排,随老师傅去乡村采购杞柳、杨槐、水杉、意杨等苗木,忙了一周,把树苗运到单位。那时的冬天总是很冷,河冰土冻,我们每天挖树坑,手磨出血泡,结成老茧,脚冻肿冻裂,晚上还要铡杞柳,夜以继日。三十个年青人,个个生龙活虎,做事雷厉风行,还有一批老师傅示范引领,团结合作,像一个大家庭,不怕苦、不怕累,有一种集体的荣誉感。
 
  办公区是绿化美化的重点。规划了花园、蓝球场等区域,开辟共青路,路旁屋后空地全面植树,选用松、水杉等名贵树苗,放线挖坑,坑深塘大,树苗压实,横竖成行,松土浇水,精心管护。
 
  就这样连续几年植树补树,树苗在一天天长大,20公里长的引江济黄河堆堤绿了,单位附近逐步变成了绿洲,又利用站区小岛封闭环境,遍植绿树,招来白鹭、沙鸥等鸟类,满目清翠,鸟语花香,人称“万鸟天堂”。
 
  1989年调离了这个单位,这段植树历程对我影响很大,其后每到一处都要植树一片,在人生的履历上刻下记号。前人栽植,后人乘凉,既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单位的人文历史文化。尽管离开了老单位,总喜欢抽空去看看亲手栽的那些树,会会那帮一起植树的老同事。
 
  引江济黄河两岸已是碧翠的意杨林海,吹面不寒杨柳风,不再是风吹满脸沙的鬼地方,满满的成就感。老单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等殊荣,由衷地祝福老单位。
 
  四十年过去了,第一代临时抽水站拆了,第二代电力电力抽水站拆了,第三代抽水站拔地而起。人生如梦,流砂过指,白云苍之间,那风华少年已垂垂老矣,唯那片水杉林生机勃勃,含情脉脉,夕阳下长长的影子与我们相拥,久久地凝视目送着我们……
上一篇:您的背影改变了我
下一篇:五一游七峪沟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