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当前位置: > 诗词 > > 正文

元好问《点绛唇》原文翻译及赏析

2019-04-24 14:42:39   作者:网络

  点绛唇
 
  【元】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
 
  西楼暮,一帘疏,梦里寻春去。
 
元好问《点绛唇》原文翻译及赏析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此调因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词律》认为,上阕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声,“作平则不起调”。但亦有作平起调者。
 
  渺渺[miǎo miǎo]:形容悠远;久远。
 
  予[yú]:同“余”,我。
 
  漠漠[mò mò]:寂静无声 。
 
  【译文】
 
  正沉醉于春色,还没有醒来,可春天却已离去。绿窗内,有人还在唱着挽留春天的歌。问春到了何处呢?花飘落了,黄莺鸟也说不出。我内心充满悠长的思念,寂静中雾霭笼罩着树木。傍晚时候,西楼外下着稀疏的雨,只好到梦中去寻春天的痕迹。
 
  【背景】
 
  大约作于金章宗泰和八年戊辰(1208年),是年元好问十九岁。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而是淡淡的怅惘。词人是年轻的,情调也是健康而执着的。
 
  【赏析】
 
  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表现出执着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的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惆怅意绪。语淡情浓,表明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
 
  “绿窗犹唱留春住”诗思奇妙。不说自己思春,却说旁人春归而不知,犹自痴情挽留。绿窗中人或是歌妓之流。或许不必定有此人此唱,不过是作者设置的一种境界,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这是词体幽微宛转处,作者掌握和运用得很成功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二句,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王安国的《清平乐》:“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黄庭坚《清平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月兆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上述诸作,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起句既说“春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漠漠烟中树”,意象似从谢眺“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化来,是高楼远眺之景,又仿佛“涉涉吟怀”的物化形态。极目远望,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生中,求得好梦,梦中去寻觅了。
 
  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词人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词人在此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梦境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这首词,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
 
  【作者】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 。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历史学家。
 
  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仕金官至知制诰 。金亡后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潜心著述。元宪宗七年(1257年),元好问逝世,年六十八。
 
  元好问擅作诗、文、词、曲,各体皆工。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擅作诗、文、词、曲,各体皆工。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上一篇:陆游《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
下一篇:李延年《佳人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