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百科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百科 > > 正文

唐高宗为什么看着武则天整死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

2017-12-01 12:58:45   作者:星辰

  我们先来看看在武则天和唐高宗对反对派进行大清洗的时候,长孙无忌在干什么呢?
 
  他在著书立说。长孙无忌想远离政治,政治却不会远离他。武则天和唐高宗决心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朝廷,长孙无忌就是最大的障碍。但是,长孙无忌毕竟是皇帝的舅舅,又做了三十年的宰相,权倾朝野,威震天下。要扳倒他,需要慎之又慎。
 
  武则天是一个果断的人,但是她并不急躁。在需要耐心的时候,她非常有耐心。在重拳出击长孙无忌之前,她还需要先剪除他的羽翼。出于这种考虑,长孙无忌的老战友褚遂良、韩瑗、来济先行被扫出朝廷;与此同时,长孙无忌的亲戚也难逃厄运。他的表弟太常卿高履行首先被贬出京,出任益州刺史。高履行是长孙无忌的舅舅高士廉的儿子,当年,长孙无忌的父亲去世,年幼的无忌兄妹被同父异母的哥哥赶出门,是舅舅高士廉收留了他们。因此,高履行和长孙无忌名分上虽然是表兄弟,但实际比亲兄弟还亲。紧接着,长孙无忌的堂兄、工部尚书长孙祥也被贬为荆州刺史。长孙无忌在朝廷中可以援引的势力逐渐被剪除,就剩下他孤家寡人,该是对他开刀的时候了。
 
唐高宗为什么看着武则天整死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
 
  动手整治当朝宰相,这得需要一个充分的理由。以这个理由为突破口,武则天的行动才名正言顺,动起手来才会又快又准又狠。那么,突破口在哪里呢?
 
  显庆四年四月,洛阳人李奉节向唐高宗告状说,他发现一个朋党案件,太子洗马韦季方和监察御史李巢,他们结交权贵,共结朋党。这本来是一个很小的案子,针对的是中下级官员。但是这个案子一出来,武则天的火眼金睛马上看到它的利用价值。她觉得这个案子可以做大,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案子牵涉一个权贵。这个权贵是谁呢?武则天希望他是谁,他就会是谁。那么派谁去审理呢?武则天的心腹爱将许敬宗刚刚晋位宰相,立刻就被派上了用场。派一个堂堂宰相来审这种小案子,明眼人都能觉出这件事异乎寻常。许敬宗是聪明人,他知道皇帝和皇后希望看到的结果。他不会让他们失望的。
 
  许敬宗怎么审案子呢?他大搞逼供,严刑拷打韦季方和李巢,让他们招供自己结交的权贵是谁。当然,另一方面,许敬宗也巧妙地暗示这两个人,只要你们供出长孙无忌,事情就好办了。
 
  这可真是天下奇闻啊,一个堂堂宰相竟然和五品文官勾结在一起谋反!唐高宗听了汇报之后,他怎么反应的呢?据《资治通鉴》记载,他说了这么一句话,非常有意思:“舅为小人所间,小生疑阻则有之,何至于反?”他只是说:舅舅被小人挑拨离间,心里对我有猜疑是可能的,怎么至于到谋反这一步呢?他用了一个疑问句。可是这个问句就把这个案子的xing质给定下来了,这是谋反。唐高宗亲口说出了这两个字,但是呢,他用了一个疑问句,怎么会谋反呢?
 
  许敬宗是一个聪明人,他当然知道怎么样处理皇帝这个疑问句,只要把它变成肯定句就可以了。据《资治通鉴》记载,许敬宗马上就说:“臣始末推究,反状已露,陛下犹以为疑,恐非社稷之福。”他说陛下您怎么可以再怀疑呢,这就是谋反啊!
 
  唐高宗听了以后长叹一声,眼泪随之滚滚而下,说:“我家不幸,亲戚间屡有异志。往年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谋反,今元舅复然,使朕惭见天下之人。兹事若实,如之何?”他说,我们家真是家门不幸,怎么亲戚老谋反呢,过去高阳公主就谋反,现在我舅舅又谋反。如果这件事是真实的,我们该怎么处理呢?定了调子之后,他要论罪责了。在这里,唐高宗还给出一个先例,往年高阳公主也曾经谋反来着,这就成了长孙无忌案件处理的依据了。
 
  从皇权的角度来考虑,经由这样一番变化,皇权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帝一直和贵族官僚联合治理天下,正因为如此,皇帝才需要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征求大臣的意见,处处受制于大臣。但是随着元老大臣的下台和新生力量的补充,皇帝面对的将再不是贵族,而是一般官僚,皇帝和大臣之间的距离拉大了,皇权的伸张有了充分的余地。所以说,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引起的变化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不仅仅意味着支持武则天的人上台,反对武则天的人下台,它还意味着整个社会势力的重新洗牌,而这次洗牌对于唐朝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长孙无忌为何当选凌烟阁24功臣之首?
下一篇: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