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1 00:18:14 作者:星辰美文网
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
“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比秋天与初冬时增多了。大雪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寒冷冬季,北方一些地区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降水量(雨或雪)增多。气象上将雨、雪、雹等从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都称为“降水”。
节气大雪与天气大雪意义不同。实际上,大雪节气的雪却往往不如小雪节气来得大,全年下雪量最大的节气也不是在小雪、大雪节气。如在二十四节气圭表测影地黄河中下游地区,全年下雪最大的节气,既不是“小雪、大雪”,更不是“小寒大寒”(因为那时气温更低、大气中水汽更少),而是在春季“雨水”节气。大雪节气下雪量并不是最大。其原因与“小雪雪比大雪大”是类似的。即公历2月下旬已过全年最冷时期,初春天气,南方暖空气开始活跃,水汽开始丰富,而此时北方冷空气势力仍强,强强对峙,暖气流在密度较大的冷气流背上强烈、持久上升,遂可能降下大雪。节气大雪与天气大雪无必然联系。
大雪节气的风俗
1、藏冰
在古代,没有冰箱,没有电扇,人们为了能够在炎炎夏日里享用到冰块,每逢大雪期间,无论是官家还是民间,都会大量储藏冰块。这种藏冰的风俗,历史非常悠久,我国的冰库,在西周时期,就已经颇具规模。当时的冰库,都是建在地表下层,用砖头石块、陶片之类的东西砌封,或者用火将墙壁烧硬,具有非常好的保温效果。
1976年,在陕西秦国雍城原址发现的冰库,可以容纳190立方米的冰块,当时的冰库规模可见一斑。
而在民间,中国的老百姓则用深井贮藏冰块,深度一般在八丈以下,将冰块倒入井内,然后封好井口。到了夏季用冰时,冰块就跟新的一样。
2、腌肉
俗话说“未曾过年,先肥屋檐”。说的就是到了大雪节气期间,人们就开始腌肉了,很多房屋的门口、窗台上都会挂上腌肉、香肠、咸鱼等腌菜,形成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线。为什么要腌肉呢?其中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有一种头长尖角的凶猛怪兽,叫作年。“年”常年深居海底,但每逢除夕夜里,就会爬上岸来伤人。人们为了躲避年的伤害,一到年底就足不出户了。因为,过年之前,就要储备很多食物,因为腌制的食品保质期比较长,所以人们就开始腌肉了。
3、吃饴糖
在我国北方地区,在大雪的时候,民间还有吃饴糖的习俗。饴糖,民间也叫糖稀,小孩儿们都是很喜欢吃的、每到这个时候,学校门口、公园旁边就会出现卖饴糖的小摊贩,吸引很多小孩、妇女、老人来买。
4、打雪仗、赏雪景
在大雪期间,如果遇到天降大雪的时候,人们都喜欢在冰天雪地里打雪仗、赏雪景,尤其是小孩,也不怕冷,小手冻得通红,还是乐此不疲。
5、夜宵
到了大雪的时候,白天时间越来越短,晚上时间越来越长。于是,人们就利用晚上闲暇的时间,成立了各种手工作坊,比如刺绣业、纺织业、缝纫业、纸扎业等等。因为到了深夜要吃夜间饭,各种小吃摊、小吃店纷纷开设夜市,叫作“夜做饭”,也称夜宵。
大雪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众所周知,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时间是公历每年的12月6日至8日左右,大雪就伴随着严冬到来了。今天就重点跟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大雪节气的特点和风俗,还有大雪所带来的影响。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雪节气的特点
有些人误以为大雪节气这一天就一定会下大雪,其实不是这样的。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全国降温明显,南方干燥偶有降雪,南多雾午后温暖,这些都是大雪节气中最常见的特点。
大雪节气的风俗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大雪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这个节气还有做腌制品的风俗,老南京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腊肉、腊肠等食物,等到了春节的时候,合家团聚一起品尝美食。
大雪带来的影响
大雪有很多影响,其中也不乏坏的影响。大雪节气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和低温的预报,注意防寒保暖。越冬作物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冻害,同时注意牲畜防冻保暖。暴雪也会造成灾害,如:雪崩,雪灾。暴风雪造成多处铁路、公路、民航交通中断。而融雪流入海中,对海洋生态亦造成浩劫。
大雪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大雪,斗指癸,当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6日-8日左右。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家对大雪的了解可能比较少,下面,就跟着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大雪节气的由来和风俗,以及大雪的“三候”现象吧。
大雪节气的由来
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大雪节气与小雪节气一样,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气候要素包括降水、气温、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气候一个重要要素。节气大雪的到来,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降水量增多。大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
大雪节气的风俗
许多节气都有属于自己的风俗,腌肉、打雪仗、赏雪景、进补都是大雪节气的民俗。这个节气的气候非常适合制作腌肉、腊肠等腌制品,家家户户门口、窗台上都会挂上这些食物,等到了春节的时候,就可以跟家人们一起享受美食了。“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这个季节,许多江河的河面上都结成一层厚厚的冰,常见人们在冰上嬉戏游玩,岸上也有许多人在欣赏着冬日美景。
大雪“三候”现象
二十四节气都有“三候”,而大雪的“三候”分别是:“一候鹖鴠不鸣”,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二候虎始交”,此时是阴气最盛,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三候荔挺出”,“荔”为马兰草即马兰花,据说也能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小雪的传统风俗
不同时节都有不同的传统风俗,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小雪,自然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传统风俗,且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各民族的文化风俗不同,也导致了小雪时节产生了许多不一样的传统风俗。具体有哪些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吧。
北方——腌制腊肉
小雪时节带来了气温骤降的变化,正是加工腊肉的好时机,有句俗话说“冬腊风腌,蓄以御冬”,意思就是在冬天的是腌制或者风干腊肉,可以储存起来,作为过冬的食物。北方许多农家都会在小雪过后开始制作腊肉、腊肠、酱鸭等食物,等到了春节的时候,正好可以一家人一起享用美食了。西北地区的草木茂盛,许多家庭都烧火做饭或者取暖,也是熏制腊肉的有利条件。这些腌制品可以拿出来当成年货,慢慢地形成风俗。
台湾——晒鱼干
台湾有句谚语“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指的是在台湾省嘉义县附近,到了农历十月,也就是小雪节气的前后,可以捕捉到很多“豆仔鱼”。豆仔鱼和旗鱼、沙鱼等,经常被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拿来制作成鱼干。对于晒鱼干,他们也有一套讲究,首先鱼不能太小,太小没肉,然后将鱼去鳞剖腹清洗干净,擦干水分,接着用盐、花椒、回响、陈皮等调料,涂抹在鱼身两侧,放在阴凉处晾置,四五天后再翻个面,最后将鱼挂在阴凉通风的地方,等鱼变成鱼干就好了。
土家族——吃刨汤
土家族在小雪前后有“杀年猪,迎新年”的民俗活动。选用活动中新鲜的猪肉,用开水褪毛,趁着猪肉还是热乎乎的时候,烹制成各种美味的鲜肉大餐。“刨汤”的做法就是用猪内脏和部分肥肉剁碎后,与糯米饭、猪血、花椒等调成酱状,灌进洗干净的小肠里,再放入锅中煮熟。另外可以再准备一些蔬菜一起下锅煮成刨汤火锅,味道极致鲜美浓郁。
顾大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