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读后感
2017-08-04 13:10:09 作者:徐昕怡
这几天,我看了《皮囊》这本书,被它的内容所深深吸引。
开篇就写到阿太,她虽绝情,但她是作者
心灵的归宿,她教会作者:“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可以说,这句话对作者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也是全文的主旨。
当时,
母亲就算倾
家荡产也要建好房子,她
经历过挫折,许多人都让她
放弃。而且当时他们家境贫寒,不得不兼职着几份工作,
一个人干很重的活,作者也必须在放假时做家教来负担沉重的建房费用。作者开始并不懂,直到后来,他知道,母亲这样做不过是想让
父亲在街坊邻里面前抬得起头来。这件事不就充分体现出母亲对父亲从未表达过也不可能说出口,但又万分深沉的爱吗?这样的爱,让作者感受到家的
温暖,让作者就算在外打拼,也知道自己永远是个有家可回的人。不幸的是,父亲半身瘫痪了。为了让父亲振作起来,他们一家人都传递着一种乐观的心态,以及一种对彼此,对
未来的信心。父亲在台风来时还
坚持要出去练习走路,也能看出父亲对这个家很有
责任心,以及对生活给他带来的苦难的不屈服。这象征着一种顽强的
生命力,但
命运终究给他开了个玩笑,他的
努力并没有结果,他半身瘫痪的状况并没有因他的每天练习而
改变。最后因为他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竟然有了一种小
孩子的脾气,(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这或许是他瘫痪后唯一能让他振作的生活方式。他对生命更是释然了,这也是他对生活最后的屈服。作者得知父亲走的时候,是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开幕式正在倒计时的时候。这时候是全世界的狂欢,但没人知道,这一刻,作者的世界崩塌了;这一天,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走了。让作者感触最深的,大抵是和父亲一起做手术但后来却不知踪影的一个男孩及他的父亲吧。他突然知道了生命的脆弱和转瞬即逝,一个人活在过世界上的痕迹,被风一吹被,或者沙子一埋,就不见了。
这本书中,让我最有感触的,就是 “阿小和阿小”这个篇章。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读出了作者自以为的卑微。刚刚认识香港阿小的时候,作者面对一个社会上游人士,嫉妒他抢走了些许赞扬他的目光,又因为他时尚的
玩具,穿着和思想而自。因此,当他读懂了香港阿小与他不一的心理的时候,他
选择了疏远。但有钱并不意味着全部,香港阿小也很
孤独,他心里装着
骄傲,却失去了孩子般的
童年。
长大了,作者来到了
北京,诺大的城市,快速的生活节奏,当他走在人山人海的地方,总能轻易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而在那个小村子里,虽人少条件不好,有的却是存在感。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作者的
人生,感受到他曾感受到过的事情,他写下的是刻在骨头里的
故事,留下的是那些我们终究要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