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当前位置:主页 > 读后感 > > 正文

《毛泽东传》读后感2900字

2017-11-01 10:02:10   作者:吴眉

  之前就读过《毛泽东文选》,感觉毛泽东的文字既有趣味xing又有气魄,和领导人冗长乏味的讲话不同。毛泽东是世界罕见的自己写发言稿的政治人物,这就让人想到他的另一个角色,知识分子。但奇怪的是,毛泽东一生中对知识分子并不亲近,反而没什么好感,近期看《英雄曹操》,曹操势力稳固后,对知识分子讨厌得很,其中一大原因就是这帮人站着说话不腰疼,议论朝政,挑拨人心,所以政治都想叫他们闭嘴,乖乖听话,实在不听,就杀一个立立威,这大概是政治家的心病。可对于毛泽东来说,政治家的角色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在《毛泽东传》中,作者反复强调毛25岁在北京做图书管理员时,受知识分子群体冷落的经历
 
  读传记的好处在于不光听他怎么说的,还要看他怎么想的,对于传记作家来讲,一个人的行为受他的经历影响,不妨大胆想象一下,如果毛泽东在北京大学不是做图书管理员,而是和大他两岁的胡适一样做北大教授,后来的历史会不会改写?毛泽东可能会成为历史家,北大校长,蒋介石政府的教育部长,最后移居台湾,可能最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人不是毛泽东,而是1935年割据西北、拥兵十万的北大毕业生张国焘;又可以设想,如果28岁的孙中山在上书李鸿章后,得到清廷破格录用,可能孙中山不会在年底就造反,而是励精图治,誓与清廷共存亡。更可以设想,如果洪秀全不是几次三番名落孙山,不能名正言顺的当官,也就不会创立拜上帝教,占领南京过起皇帝瘾,那历史上也就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孙中山了,那时的历史又将是什么样子呢?
 
  但设想终究是设想,要说毛泽东后来走上革命道路,完全是因为没当上北大教授,至少理由是不充分的。首先要说到毛泽东的xing格,大抵说做统帅的人都是粗线条,走在大街上一定不能开着鲜红的保时捷,放着摇滚,戴着鸭舌帽,一手勾一个高中女生,最好是光脚穿凉鞋,腰上用红黑双色绳子挂住西服裤,再从大腿上挂一串钥匙,头发半个月不洗,眼神飘忽而迷离,像梦游患者。毛泽东虽无过之,却有这种潜质,只有这种对物质混不吝的态度,才能上山、过草地,自得其乐。除此之外,做统帅的人必须特别有想法,觉得全世界我最牛逼,对自己特自信,是那种不顾一切近乎残忍的自信,固执地捍卫自己的想法。
 
  对于毛泽东来说,成家立业不是目标,他最大的兴趣在于打破旧世界,创立新世界,所以不管是图书馆理员,洗衣店送洗员,还是小学老师,不过是糊口的手段,其他的时间,都用来造当权者的反了。
 
《毛泽东传》读后感
 
  当五四运动轰动全国时,毛泽东因被知识分子排除在外,索xing置之不理,周转于北方历史古迹之间。北京的毛泽东像网中鳖,动弹不得,可回到长沙他就像孙悟空,翻江倒海,以至于中共成立初期,全国一半以上的党员都集中在湖南。在群龙无首的草创时代,毛泽东自告奋勇参加中共的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元老,又自告奋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广州国民政府的宣传部代理部长,中央候补委员,毛泽东摇身一变,变成国民党高官,毛泽东遥遥领先,冲在第一线,以至于被中共党内人士称为“胡汉民的秘书”,但他却从未脱离中共,当党中央还在贯彻从马列著作中学到的以工人暴动为革命主题的路线时,毛泽东早已从湖南农民夜校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有意无意地培养出一批学生和信徒,但这并不完全归功于他独特的中国阶级的分析,就像他不去法国,首要原因是因为不会外语,他不热衷工人运动,是因为他不了解工人,他是地主的儿子,天生能和农民打交道。
 
  毛泽东人生最传奇的经历,也是许多老革命午夜梦回的岁月,便是高举镰刀斧头红旗、占山为王的战斗岁月,34岁的教书先生提出了要“枪杆子出政权”,他离开了妻子杨开慧和三个孩子,第二年在井冈山娶了19岁的贺子珍。他的战术以消除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当敌人进攻时,他一泻千里,请君入瓮,再占据有利地形,以数倍敌人的力量各个击破,当把敌人的爪牙都卸下后,再围而歼之。这体现了马克思辩证法的观点,世界上的物质不是静止的,它处于变化之中,大和小,弱和强,坏事和好事都在互相转换。虽是如此,也不能证明是马克思教的,马克思只是一个武器库,骨子里留的还是中国传统血脉。毛泽东在早期军事生涯的军事斗争和权力斗争中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光靠天赋异禀和满腔热血是不够的,要开动大脑,实事求是。从这方面说,他已背离了马克思唯物质论的基调,到毛泽东这里,“物质”不提了,改成了“实践”,他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反对“本本主义”,反对照抄马列经典,这与其说是毛泽东的发挥,不如说是一种斗争策略,是对那些骂他“逃跑主义”的人的一种回敬。这些党内的海归精英,又增加了毛泽东对知识、以及知识分子的厌恶,他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为实践,这是他的一贯行事风格,所以他批评辞藻华丽是不想让人看懂文章,所以他只学和政治有关的英语词汇,他说文艺要为政治服务,某种程度上说,马克思列宁也不过是个武器库,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称心如意的武器,哪怕它已经面目全非。(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
 
  延安时期的毛泽东开始以救星自居,把中共摆到和人民一个立场,有了人民做依靠就能所向披靡,革命就终究会得胜利,相反,反共就是反人民,就是汉奸卖国贼,就终究要破败,这类措辞也让人从文字上见识到政治的微妙和两面xing。如果说延安时期的毛泽东是圣人和导师的完美结合,那建国后的毛泽东则越来越像上帝,在大跃进受挫后,他逐渐从政治大舞台上隐退下去,以“出品人”的身份操纵舞台,他考所虑的逐渐围绕两大主题:其一,是中国在世界大舞台的角色,从一开始毛泽东便选择一边倒的策略,他认为间于秦楚不适于中国这样的庞然大物,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对于美国就抱有诸多幻想,是美国的冷漠把中国推向苏联。但中共对苏联有与生俱来的抵触,中共从一出生便受到苏联的漠视,当全世界都离开蒋介石,苏联大使仍然跟随蒋介石到广州,他们压根就没想到中共能掌控政权,自然从没有期望中共能代表中国,即使到了49年依然如此。但吃了哑巴亏的毛泽东不得心有余悸地投入苏共的怀抱,建国初期,对斯大林的恭维更是让党内的同事都感到费解,因为那时候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还只能照葫芦画瓢,但当中国稳定了国内的政局,雏形逐渐显露出来,赫鲁晓夫又把死去的斯大林批得体无完肤时,毛产生了不好的预感,他不甘于沦为苏联的附属,并谴责苏联已背离马克思主义道路,是“修正主义”,他期盼在他看不到的将来,中国能成为独立于苏美之外的强国,因此,在毛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又引导中国把目光转向美国,以图建立中、美、日、韩共同反苏的联合战线;其二,是毛泽东在中共内部的角色,他早已深居幕后,神龙见首不见尾,对具体政策懒得过问,一边对改造中国野心勃勃,一边又得面对事与愿违,红色道路究竟能走多远,是回归传统,还是另辟蹊径。他把自己摆得高于中共组织之上,和党中央的权威日渐分离,有时他感到自己就快失去控制,但当他隐退之后,再度归来时会毫不留情的推倒重来,可推倒的多了,重来的却不够。他站在道德的高度来塑造共和国,并强迫全国人民都来践行,他要文斗,不要武斗,可当武斗开始时,他又不得不招揽徒子徒孙来延续他的权威,也许当生命结束时,他才发现,他可以改变世界,却改变不了人心,就像美人,美的东西固然谁都爱,可她来了就走,你总抓不住。
上一篇:《夏洛的网》读后感600字
下一篇:《海蒂》读后感600字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