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没有
阅读之前,我一直以为这只是几百篇无聊的书信。可到现在,我竟一时,有点舍不得读完。
其实,谁都不曾倚马万言,可偏偏面对
家人,所爱之人,叮咛、关怀全会涌上心头。
在
中国这个相对封建的大
家庭中,别说“我爱你”,就连“谢谢”两字都难以启齿,于是,书信便成了这个我们交流的其中一种方式了。
“家书”,内容也似题目一般亲切,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温柔”的感觉,每个字,都是万千纠结之后提笔而写。
每次阅读,都有所
感悟,“什么是牵挂”,“什么是爱”,“什么是教养”。
总之就是开卷有益。溢出纸的全是
父母谆谆教诲,扣动心弦的就是与
孩子真诚的交流,于是便成就了傅雷老先生必胜的
骄傲——两个儿子,傅聪、傅敏。
这不过是典范罢了,中国还有千千万这样的家庭,父母言传身教,孩子耳需目染又成就了
上下五千年华夏。
因此,孝是要问什么是家,这便是了。简
简单单,不只限于心与心的呼应,更是个体与家的联系。
来来往往的不是信,更不是对生活的监督,是
习惯,是修养,是挂念,也是对家人,对自己的交代。
大概每个家庭都是这样,
父亲从始至终与孩子少有交流,而母亲总是以许多种多愁善感的方法引导,可孩子的
成长离开了任何乙方都会偏离方向。
而傅家却没有这种情况,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对家的
责任,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付出爱,悲哀,同时每个人都明白自己所吹的位置,于是各尽其能,即使有不愉快,不顺心的事,都能冷静地说出口,一起
努力总比冷眼旁观的好呀。
每个人都像一节莲子,环环相扣,于是拿得起,也放得下,看到大局,也看到细节。
这其中傅聪与父亲的沟通甚多,刷新了我对父与子这种关系的认知。
就以我而言,我与我的父亲也少有交流,因为我们之间仿佛隔着一座高山,是
时间都难以跨越的高度,并且父亲脾气又怪,于是每次我们待在一起,总觉压抑,甚至没有言语的沟通。
就是这样,他成了我最熟悉而又最陌生的人。
而信中的傅老先生却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化解了这些问题,结合自身的
经历和孩子的现实,以母亲般的轻柔的语气教导着相隔千里的孩子。
大到傅聪的演出,小至生活细节,全部用心地装进信封。温柔地送达另一个家的
远方。
谁说家书要饱含深情,让彼此都热泪盈眶,其实再小的事,也是家人关注的点,
这些最了解你的人,可以从字里行间看见你的年少,看见你的苍老,以解他们内心“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的
情感。
这大概便是我此次阅读的感触了,不至深处,不及浅处。
尽管,傅雷夫妇驾鹤而去,但他们对现代家庭的影响深远。
以至于,又从这些家庭中看到了他们,他们正站在
清晨的田野里,沐浴着
阳光、微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