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的书,不敢连着读,虽然下此定论有些莽撞了,毕竟我并没有看过几本毕淑敏的书,《女心理师》也不过是我看的她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拯救乳房》),但这两本书给我的感觉都是
坚强背后的沉重。和《拯救乳房》一样,看完《女心理师》,内心亦是久久不能释怀。
说她的书不能连续读,更是因为当读完他的一本书后需要更长的
时间去消化。虽说是一篇长篇小说,记录的似乎都是一些生活的琐事,但里面有太多会触动我们的心扉,或是让我们无法理解,或是让我们感到震撼,不可si议的情节。
这本书主要是站在一位女心理师的角度,给我们展现一些世间的百态,女心理师负责帮助遇到心理障碍的人去解决心理问题,而贯穿整篇小说的,则是这位女心理师心理问题的解决过程。
作为来访者,
人物各异,问题亦是各异。有各执一词的
夫妻,要解决第三者的问题;有政治
家,要解决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能侃侃而谈的问题,还要解决自己在
妻子和
情人之间
选择的问题;有即将过世的老人,要解决自己手里一百零一个洋娃娃如何处置的问题;有同性恋,要解决伴侣背叛的问题;有小
孩子,要解决
爸爸新情人的问题;还有遗孀,要解决是否将
丈夫的背叛公诸于世的问题;等等等等,人物千差万别,问题也是千差万别。女心理师作为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表面上的沉稳和处事不惊,内心时而是多么的无助与
迷茫,以为心理师的内心明亮无比,其实呢,我同意毕
老师对心理师的比喻:她把心理师比作是垃圾桶,无论是多么肮脏,丑恶的东西,你都必须毫无保留的吞咽下去,谁让你是心理师呢?
不同的来访者遇到不同的问题,很多时候其根本不在于问题本身,比如要解决第三者问题的妻子,她问题的根本在于她的
母亲;不能在大庭广众下侃侃而谈的政治家,他的问题在于他幼年时的
经历;手里有一百零一个洋娃娃的老人,她的问题则在于她对曾经被她迫害的一百零一个无辜的人的愧疚。
而问题的真正解决,大部分时间靠的并不是心理师的帮助,心理师不是负责决策的,而是负责引导你梳理清楚你的问题,而真正
决定的,而是你自己。正如毕老师提到的:心理师并不是领导着你,他只是跟随着你,忽然想到《解忧杂货铺》里老
爷爷的一句话:很多时候,咨询的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来咨询只是想确定自己的决策是对的。虽然两者并不是同样的意思,但都是说明了,心理障碍的解决,更多的靠的还是自己。
关于女心理师的心理障碍,才是全篇的主要问题。
喜欢这本书最后一小节的标题语:你曾经让我身处地狱,我却从那里出发,走向了天堂。曾经的残酷与黑暗让女心理师选择逃避:生活有一个怪异之处——你假装久了,就变成真的了;她期冀在遗忘中救赎,于是编造了自己的
历史。而逃避的结果,问题没有被解决,她从内心深处厌恶曾经的自己,
努力的去脱离曾经的自己,却依然走不出曾经的自己。她不去爱惜自己的
身体,这也来自于她内心深处对自己这个身体的唾弃。唤醒了
记忆,直面曾经的自己,不再去厌恶,而是去
感谢曾经的残酷,苦难造就了
今天的她。
关于她的
故事,更多的是自己的理解,当然,既不全面又并非完全正确,尽管已经读完了整本小说,依然有许多的情节与选择让我惊讶,无法理解。一个有关心理的故事,一个需要我们更多时间才能慢慢理解的故事,亦或是一个我们永远无法理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