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当前位置: > 读后感 > > 正文

红高粱家族读后感

2019-12-13 20:57:39   作者:佚名

  看书评的时候,了解到这本书曾被改编为电影《红高粱》,我仔细想想以前确实看过,但是具体的情节已经记不太清了,只记得那一片摇曳在风中的大片红高粱。我觉得要想展现书里想要表达的一切——抗日、反封建、爱情、人性,仅仅一部电影的时间有点苛刻,例如电影《白鹿原》和电视剧相比,完全不在一个境界上。
 
  后来了解到这部小说在2014年改编成电视剧《红高粱》,看了几集(主要没时间看),又看了对电视剧的剧评——《从文字到影像的变异:小说<红高粱族>的电视剧改编探究》,电视剧仅仅改编了原著中《红高粱》和《高粱酒》两部分,讲述了政府剿匪、民间武装抗日以及女主的爱情故事,原著后三章节——《道》、《高粱殡》和《奇死》,讲述的激烈人狗大战,宏大的出殡场面和恋儿临死前被鬼魂附身都被删减,删减后的主题更加鲜明,更容易被人理解,毕竟收视率是衡量一部电视剧优劣的重要标准,在这里也不过多评论,咱们回到小说中来。
 
  《红高粱家族》这篇长篇小说,莫言以自己为叙述第一人称、以其父亲爷爷为主角、以故乡繁茂的红高粱为背景,讲述了从1923年到1941年发生山东省高密县东北乡可歌可泣的家族抗日故事。
 
红高粱家族
 
  这部小说的主题立意很有特点,他告诉我们,在抗日战争时期,除了共产党、国民党等政治力量抗日外,一众恶贯满盈、无恶不作的土匪也会投身到崇高的抗日事业中去,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人——上到骨瘦如柴的老翁、下到懦弱窝囊的捡粪老财,在民族危难、国家存亡之际,都会奋不顾身的扛起钢枪,保家卫国,谁也不想做亡国奴。中国再烂再臭再不济,那也是我们自己的中国,谁也休想侵占半分,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的仁人志士,在苦苦探索一条条能够改变中国国运、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
 
  我按照时间顺序整理下来,主线故事依次分为1923年余占鳌与戴凤莲的爱情故事、1925年到1928年余占鳌的土匪生涯、1938年刘罗汉大爷被日军剥皮的悲惨遭遇、1939年余占鳌组织墨水河石桥伏击战、后日军报复屠杀村民、豆官与抢吃死人肉的野狗的斗争、1940年初余占鳌豆官父子加入土匪组织铁板会、1941年铁板会在高密县强势后余占鳌给戴凤莲出殡。
 
  余占鳌出身贫寒,父亲早丧,与母亲耕种三亩薄地度日,16岁那年刺死了与母亲有来往的和尚,逃了出去,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后来进了赁行,凭借着年轻有力气给人抬花轿、抬棺材,吃一碗杠子饭。1923年,16岁的戴凤莲由父亲做主嫁给单廷秀独子单扁郎,单家虽然靠开高粱烧酒铺子攒下万贯家财,但是单家公子有麻风病。为了跟富甲一方的单家攀上亲,戴凤莲不得以嫁过去,而乘的花轿恰巧由余占鳌抬,接亲的途中遇上土匪,余占鳌勇敢的制伏土匪,婚礼得以顺利进行。回门途中被余占鳌掳进高粱地,她抱怨父亲狠心把她往火坑里推。回门三天后返回单家,单家父子被余占鳌杀害。面对突然变故,戴凤莲展示出女性少有的智慧与担当,以雷厉风行的作风支撑起单家遗留下来的烧酒生意,不久余占鳌以伙计身份加入到烧酒铺子。
 
  1923年末,地方匪首“花脖子”绑架戴凤莲,余占鳌以2000大洋赎回。随后到青岛买了枪支,练出了一手“七点梅花枪”绝活儿。次年,余占鳌用计枪杀“花脖子”及其部下,带着戴凤莲的丫鬟——恋儿,离开烧酒作坊,走进茂密青纱帐,终于回归本性,开始打家劫舍的土匪生涯。在余占鳌的带领下,高密县东北乡的土匪史上出现了1925到1928年的黄金时代。1928年,余占鳌的土匪被官府用计全军覆没,只有他一个人从济南逃了回来(书中没说用的什么计,据说有一段原文被删减)。
 
  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洗劫了恋儿住的一个村庄,余占鳌女儿被刺刀挑死,恋儿被日本禽兽蹂躏,恋儿被医治无效,临死时被鬼魂附身,大闹一场,诅咒刘罗汉被剥皮而死。
 
  1939年,日本人在山东修筑胶平公路,穿过东北乡的高粱地,在墨水河上架起一座新的石桥。为修筑公路,日本人劫掠骡马农夫,烧酒作坊管家刘罗汉被抓去修路。晚上偷偷逃走时不忘自家的两头黑骡子,黑骡子不但不走,还抛蹶子蹬了刘罗汉,刘罗汉白天受尽欺辱,一气之下拿铁锹铲了驴蹄子,被日本人捉住剥皮示众。
 
  1939年,余占鳌拉起队伍抗日,与国民党、共产党队伍摩擦不断,他说谁能打日本人谁就是中国的大英雄。8月,余占鳌跟国民党冷支队相约在墨水河石桥伏击日本车队,被冷支队放鸽子,队伍全军覆没,只剩下余占鳌豆官父子,戴凤莲在给队伍送返途中牺牲。伏击战过后全村遭到日本兵报复屠杀。全村尸横遍野,来不及清理,引来无数野狗抢食尸体,豆官带领小伙伴杀野狗。狗群三个头领红狗、绿狗和黑狗,一边与豆官作斗争,一边相互明争暗斗,争夺领导权,这里是一个暗示。
 
  第二年,1940年,余占鳌和豆官加入了土匪组织铁板会,余占鳌渐得人心,带领铁板会在高密县逐渐强大起来,与国民党、共产党队伍摩擦不断加深。1941年余占鳌要给戴凤莲出一场风光大殡,当日被共产党队伍埋伏,抢夺枪械。铁板会与共产党交火之时,又被国民党偷袭,铁板会、共产党被俘。第二日,日本军队打来,危急之时,三家势力与日本人拼杀在一起。
 
  作者疯狂的使用插叙、倒叙,将千头万绪的线索一条条的串起来,最终成就了这一篇气势恢弘的著作。就像在深秋慈祥的太阳下,面对着一块四四方方、金光蓬勃的稻田,精神矍铄的老农手里掂着锋利的、滴着清亮油花的剃头推子,上一推、下一刮、左一蹭、右一抹、中间再一旋,以令人咂舌的手法利利索索的收割完一整块的水稻,一挥而就,浑然天成。书的第一章写刘罗汉被日本人剥皮而死,书的最后一章,被鬼附身的恋儿诅咒刘罗汉将会被剥皮,让人不寒而栗。
 
  写这些的时候,我正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中国文字博大精深——让每一个字在不同组合中带给读者不同的意象,我觉得《钢铁》更多的是一种平白直叙,虽然也有对景色的描写,但是显得单薄而苍白,不像《红高粱家族》文中那样的深刻。写要在墨水河桥头伏击日本车队,在队伍行进途中,对快到十五的月亮、高粱、公路、墨水河、晨雾等的描写,完全把我带进了那样的场景中,我仿佛也跟着长长的队伍走在没过头顶的红高粱中,长时间的行走使我全身温暖,我望一眼头顶的白月,感觉身边两旁的红高粱都是为我出征送行的乡亲们,他们伸手与我击掌、拍打我的肩膀、抚摸我的头发,我的心情是悲壮豪迈的;高粱地里笼罩的晨雾粘上我的汗毛、濡湿我的皮肤,夜的寒气袭来,感觉身边两旁的红高粱都是面目狰狞的日本鬼子,它们伸出的叶片就像明晃晃的刺刀割着我的肉,我的心情是害怕紧张的。不得不叹服莫言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我看过他的好几本书,只能说叹为观止,不服不行。
 
  我注意到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传言日本人占领了县城,村里有的人很害怕,而有的人表示无所谓,认为不管是谁来了,只要正常交皇粮、安心做一个良民,就没事。我在想,假如当年的日本侵略者,在入侵中国后并没有进行种种惨无人道的暴行,反之实行人道主义精神,帮助穷苦百姓安居乐业,那么中国大地上,还会涌现出一波波奋起反抗的忠义之士吗。电影《英雄》里面,尽管秦始皇是侵略者,但是他一统六国,结束兵荒马乱、连年征战的日子,为天下百姓谋得安宁,最后荆轲为天下大义才放弃刺杀秦王。电影中对荆轲刺秦的这一段的解述,有些人认同,认为真正的英雄应当心怀天下;有些人反对,认为这是美化秦始皇的暴君形象,宣传奴化思想。该片中国内地票房达2。5亿元人民币,是2002年华语电影票房冠军,全球票房共计14亿元人民币。我在这里持的是反对态度。原因有三:
 
  一是要认清侵略的本质。我们想一想,侵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帮助我们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吗?是为了实现他们所构想的“大东亚共荣圈”吗?是为了一统天下、还百姓安宁吗?都不是,侵略的本质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赤裸裸的利益。回顾世界范围内所有的战争,无不是为了争夺话语权、掠夺有限资源,通过暴力实现自身利益。
 
  二是要意识到依靠别人实现自己的抱负是不现实的。一个英雄要实现自己明明德于天下的抱负,必须要经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炼;一个民族要实现自己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拥有完整的主权,牢牢握住自己发展的舵盘。二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丧失了一部分主权,在美国的扶持下,虽然在经济上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在政治上只能依附于美国,彻底的沦为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1985年,在美国政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日本被迫签订《广场协议》,美元对日元大幅度下跌。从此,日本经济一蹶不振,日本的经济泡沫的产生和破裂是“失去国家主权”的必然结果。
 
  三是要牢记民族精神。如果问延续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给我们留下的最珍贵的财富的是什么,答案不是历经风霜的古董,不是奔流不息的历史,而是历久弥辉的民族精神。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的骨髓中,是我们逆境翻盘、绝处逢生、创造奇迹的内在动力。中国自古以来,读书人有“士可杀不可辱”的宣言,普通人有“不蒸馒头争口气”的俚语,这都彰显出我们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我们一个人受到欺辱,都要怒发冲冠、目眦尽裂,更何况是一个民族呢?所以说,一个人有一个人骨气,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尊严。依然是那句话,中国再烂再臭再不济,那也是我们自己的中国,谁也休想侵占半分。
 
  在最后,借用林语堂先生在《京华烟云》中的题诗来结束吧——全书写罢泪涔涔,献予歼倭抗日人。不是英雄流热血,神州谁是自由民。在这里我再填上两句——过去出身全不论,救国救民是英雄。
上一篇:为什么要读经典读后感950字
下一篇:会飞的教室读后感750字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