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人生的
时间长河里,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的人,走许多不同的路,听不同的
故事。倘若能活在一个看不完书的世界里,便更显弥足珍贵。拨开书页,这些呆板的墨色下掩藏的却是一个个让你心潮起伏的故事。而《
活着》就是这么一本对我内心冲击强烈的书。
这个假期,在工作室的带动下,我捧起了余华的《活着》,从认认真真地开始,到意犹未尽地读完,我的内心始终被强烈地冲击着。
这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小说。通过一位
中国农民的苦难生活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
眼泪的丰富与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主人公曾经嫖赌输光了
家产,但是亲人并没有抛弃他,这令他悔悟。这时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贫穷未必不好,只要有爱,有关怀。然而
妻子得病,儿子被害,女儿难产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孙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剧接连发生,最后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
经历了种种的他却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对自己的过去可以冷静的
回忆与论述。
从主人公福贵能活下去的经历我们看到了再也没有比活着更迫切的渴求。活着就是让
坚持活下去的一种精神
力量。生活中的苦难或许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忍受它,让内心趋于平衡和平静,而后升腾起下一次的
希望。无论幸与不幸我们都需要去面对,活着是前提,活着,
生命才有意义。生活愈艰难,生命愈磨难,或许才能更彰显活着的更
美好。
“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时代周刊》如是说,这种活着的意志不仅表现在福贵身上,它一直彰显在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每一个中国人身上!
2008年5·12大地震,让远离震中的我们也过上了有家不能回的“流浪”
日子。仓皇失措地逃离住所,在室外
寻找安营扎寨的避难场所,每天接收来自重灾区的一个又一个关于生与死的信息。就在那时,我们是无比渴望回到曾经那个待乏味了的家,我们也感叹:还是平平静静的日子让人踏实,我们都说: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数月后,灾区一所所新建的
学校、一幢幢充满生机的楼房、一张张重新焕发
幸福的笑脸,那不就是再次升腾起的希望吗?
十二年后的2020,这个原本被赋予无尽爱与期待的年份,却在万家团圆的日子,被无情的病毒将人们困在了家和医院。
春节,街道上零星的车辆,孤单的挂满灯笼的大
树在提醒着我们——磨难又一次来临!但是,磨难面前,我的国,愿倾所有,我的民,愿尽所能,要将妖艳似花的新冠病毒封锁在这个爱意满怀的
春天!白衣战士一路逆行、各地人民倾情相助,当然,还有宅家做贡献,不给祖国添乱,乐观唱歌鼓劲的中国人。是啊,这一切不都是为了“活着”吗?这是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给予我们的力量,造就我们“活下去”的
坚强意志和民族担当。
作者余华用他平淡的笔墨讲述着福贵的一生,读后有
伤感、残酷、同情和
无奈。但一切又终将归为淡然,生活本就如此,无论多么艰辛、凄惨,都要坦然面对。生命很纯粹,活着就去经历我们要经历的,承受我们要承受的。只要活着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