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500字
2017-02-15 10:49:45 作者:星辰
今日,读完了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该书共分为六章,而每章读起来是一个单独的
故事,更像是一个独立的个人传记,但每个故事背后却又有着无法割裂的相关xing,每个
人物都是那么鲜活、苍劲,面对
历史的洪流,又显得
无奈、无助。
首辅张居正的
成功源于
明朝建立的文官体制,该体制为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他的失败也源于这僵化的文官体制。他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姿态出现于
皇帝和群臣之间,靠的是小皇帝行事上的信任、
情感上的依赖和被控制的恐惧。张居正在较短的
时间内牢牢地控制着整个朝野,用大家都深谙此道的道德戒尺——明朝立国之本,来控制着群臣和皇帝,使整个帝国都严格而精确地按照他设定的轨迹来运行,例如皇帝练字小有成就的时候,在此等技能无需花费太多时间时,他就会强制要求万历停止该门功课的学习,这种家长制作风,在张居正为首辅时表现的极为明显,也为其最后遭到全面的清算埋下了伏笔。这种以年龄、资历和学识为底气的家长制作风,在
中国至今都很明显的反映,继而表现中国
孩子的
幸福,往往就成为了一场投胎
比赛,就看你遇到什么样的
父母了,而中国式大
家庭的观念,使人们摒弃了应该彼此清晰的家庭界限,将个人的私权利无限的延伸至各个角落,并且打着爱的旗号,彼此牢牢控制着对方,划定着轨迹,对于超越自身能力范围的事情往往采取堵而不疏 的方法,有时候有着“宁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狠劲,也有着“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和自我认命的悲凉。
道德是一把无形的剑
万历四年,1576年,朱翊钧收到了一举报信。辽东督查刘台,举报张居正。刘台罗列的七大罪状,这也都是疾风骤
雨改革中常有的事,虽然每件事情本身问题不大,却是其中的张居正的要害,首辅怒了。
在明朝,官员之间互相举报和弹劾,本身明朝特色,为何首辅对此事怒了呢?是因为他怕是吗?非也!关键是举报他的人,既非他的
上司,也非政敌或同僚,而是他心血栽培、一手提拔的学生。
一个人要想成功,考取功名只是一小步,而有人支持那才是王道。而刘台得到了首辅大人的支持,因为张居正的提携。他在高中进士后仅仅两年,就成为辽东督查,那他为什么要这样黑
老师呢?
道理很
简单,因为老师以前一直给他
鸡蛋,忽然有一天没有给,他不
高兴了,因为他忘记了这个鸡蛋本来属于谁?辽东将领事李成梁,打了大胜仗,刘台眼红,(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抢先写了喜报邀功,这种事是犯禁的,按制度应该降职惩罚,当然作为首辅的张居正也可以低调处理,大概是想教育一下学生,以儆效尤,首辅法人就对刘台予以公开训斥、通报批评,这下鸡蛋没吃到,学生不干了,黑了老师。
其实这样的弹劾在明一朝,不算新鲜事,但是抛开事情本身来说,却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在以尊儒礼制为核心的治理模式下,连自己的学生都起来反对自己,这是多么挂不住面子的事情啊!为此,首辅提出辞职,未果。加之首辅本身的私德并不是多好,后来的清算,从个人到制度,将本来可以振作起来的明朝,重新带回了死亡之路,首辅的心血也成了回光返照。以道德治人、整人,这在明朝也是极为推崇的
一件事,任何事情,只要和道德关联,死亡概率大大提升,道德要不要讲?那肯定是要讲的,但是讲什么,是要有
选择的,每次看到宣传孝道的“二十四孝”图时,后背就发凉,那些手法极端、思想错误的尽孝方式原封不动的示众并加以宣传,是懒啊?还是没有甄别的能力?
一个王朝也罢,家庭也好,亦或个人,好多东西是相通,但我们自身轨迹运转一段时间之后,必然形成惯xing,有些东西是好的,应当予以
坚持,但是对于那些不合时宜,与历史潮流逆向的东西,一定要摒弃,予以革新,这也算
读书的一点浅薄
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