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1100字
2017-03-13 14:04:48 作者:星辰
论语中频繁出现了关于学的论述,以下是我关于“学”的一点小思考。学之一字,可有三重理解。
首先这第一重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论是学什么,最初都是怀着一股热情投入到所学,七分的热情支撑着我们完成了百分之三十的事。但是令人遗憾的事,从来没有永恒的热情,所有的热情都会随着
时间渐长而日渐消退。
于是,学就开始有些苦闷了,何况还要“时习”,又从何谈“乐”呢?不过这并不要紧,因为有一个一字真经——勤。勤从始至终都是学的必经之路,也是求学路上最有力的助推剂。勤学免不了艰苦,甚至可能“一箪食,一豆羹”,然而“回也不改其乐”,为什么这样艰难之下,竟是“不改其乐”呢?因为勤学的铺垫之下,学终有所获,在艰难的学中感受到即将开出花来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才算是真正开始有所学。
这第二重则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识的掌握和积累是智力能力发展的基础。但当掌握知识之后呢?我们容易满足于对广泛的知识占有,勤学让我们逐渐学习到很多,已不再是个“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
然而如果只是对知识的大量占有,那这和网络有什么不同呢?在当下这样一个万事不决问百度的时代,人脑与电脑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人对知识是有自己的理解和解释的,对于知识的归纳、整合也会因人而异,产生这些不同最大的源头就是思考。因为思考,所以有“创见”。
人生而弱小如芦苇浮萍,但人的价值在于思想,思想让人韧而不折。
不学,无以为继;不思,无以为新。
努力不沉浸于对学现有的满足,才会有新的
希望、新的可能。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思考给了知识新的
生命,由此,学,不落窠臼。
最后一重“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就满足了?就满意了?周围人的不断肯定,就真的以为自己的思维日趋完美,自视甚高,更有一些不屑与人交往,甚至追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慢慢的,越来越
习惯在自己所学中打转,最后可能甚至陷入一个怪圈。(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渐渐地,会发现有些问题在反复出现,求而无所得。
“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满足久了,就会越来越难以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意见。之前机缘巧合,观看过几场辩论,很多时候整场辩论结束都无法看到期待的
精彩交锋,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双方都不愿意好好倾听别人说话,只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只往不来,最后必然都会陷入表达不清不深不精不准的问题。对此,最好的方式就该是打
开心扉,努力悦纳他人观点,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缺憾所在,
勇敢地承认、接受。由此,才能学有所进。连夫子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那我们又有什么感到自满之处呢?
以上是关于学的一些想法,尚不成熟,希望之后和
老师、伙伴们能有更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