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对于女主角娜佳,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她的
天赋确实不足!
何以见得呢?影片呈现出娜佳大概的
成长历程:2003年(7岁)时试图学习花滑,被伊琳娜教练拒绝,教练对娜佳
母亲直言娜佳的不足之处,并建议她练习
滑雪。教练说:娜佳“
身体协调性很差”,“腿也不够直”;
妈妈为了激励非常想学花滑的娜佳,告诉娜佳:“你做得很好”,“你是天生的冠军”,而且补充道:“教练说你很有
滑冰的天赋”。
其次,“三周捻转托举”这个动作娜佳做了两次dou以失败告终;个人感觉根本原因在于她花滑方面的天赋不足。
那为什么娜佳又走上了花样滑冰这条路呢?母亲的激励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在心理学上叫做“
人生脚本”,影片中的娜佳自始至终都没有从“天生的冠军”这个脚本中完全走出来。就是在母亲的善意谎言激励下,在母亲的陪同下,娜佳开始了自学训练;并凭着自己的刻苦被伊琳娜教练收入麾下。其间,母亲的去世对娜佳的打击很大,同时更坚定了她要实现母亲愿望的决心(这与她的禀性中的不服输有一定的相关性)。在
学校,娜佳依然凭着自己的刻苦与坚韧,从一众
同学中脱颖而出。其后,为了能夺取双人滑冠军,娜佳在伊琳娜教练的推荐下,去到莫斯科经过面试,成为了世界顶级花滑男选手里奥纳夫的搭档,并获得了参加花滑世界杯的资格。事业、
情感渐入佳境。
然而,在得知参赛信息之后的一场冰雪秀中,里奥纳夫在事先没有告知娜佳的情况下,在其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执意表演从没练过的“三周捻转托举”;导致二人摔倒冰面,娜佳更是重伤入院。当得知娜佳可能瘫痪,无法与自己一起参赛时;里奥纳夫
选择了离开,并开始另选搭档。
健康、情感、事业三套马车搁浅,娜佳陷入了极度的绝望。娜佳和里奥纳夫的种种表现,都是把“花滑世界杯上夺冠”这一目标作为了自己生活的导向,一切都为这个目标服务、让路。正因为如此,一旦达不成这个目标,各种负面情绪就涌现了出来。娜佳的事业、
婚姻情感、健康皆是如此。正是由于目标导向,在情感方面她才会选择里奥纳夫。娜佳和里奥纳夫追求事业
成功方面,是同一类人。
年前我的一次重感冒,也是源于“目标导向”:我外出时被liang风吹得头昏脑涨,第二天就开始发烧,我反思是自己抵抗力差!可是,为什么会抵抗力差?就没有去深究了;所幸中庸班的王
老师提醒了我,她说:“你是太累了!”这时我才反应过来:之前为了完成一篇观后感,为了达到所谓的完美,逼着自己熬夜、反复观看同一部电影、不停地截图;生怕错过每一句台词,把自己整得非常疲倦。经过这次感冒,也让我想通了,即使是自己做到自认为的“完美”,在别人眼里也可能是一文不值。同时,这种靠激发
生命力的行为也是不能长久的。(中和思维认为:成功=机遇+天赋+勤奋)
正是由于付出太多(刻苦)没有得到自认为相应的回报,就会产生出各种负面情绪,影响身心健康。躺在医院里的娜佳对
未来充满了绝望、恐惧而无助;只好请伊琳娜教练把她接回伊尔库茨克。娜佳在生活中没有
朋友,婶婶把她抚养
成人,她们的关系却并不亲密,说明娜佳在积累“好印象”这方面并没有什么作为。
伊琳娜教练给娜佳找来了与其
经历、背景类似的冰球运动员萨沙照顾她;因为教练知道,娜佳不能站起来的原因是绝望、恐惧的心理作祟。她对娜佳言明“所有的医生都说了,这得看你自己的心态。”
如果萨沙真如影片所呈现的那样暴躁、随性,娜佳和他的感情结局不一定好!萨沙把轮椅上的娜佳独自扔在冰天雪地里,如果不是萨沙要拿回落下的装备包,娜佳极有可能被冻死!娜佳在萨沙的
陪伴与
鼓励之下,终于战胜恐惧,重新站了起来,健康、婚姻情感、事业再次起航!
不再刻意追求夺冠的娜佳把
快乐作为了自己新的信条。然而,当她重新面对与里奥纳夫组合参加花滑世界杯,她感到非常压抑,于是,在
比赛中再次摔倒。最终,在全场观众的清唱伴奏下,替代里奥纳夫参赛的萨沙与娜佳完美的演绎了一场花滑表演。在现实生活中,萨沙代替里奥纳夫出场比赛的场景是不可能出现的。毕竟有制度的约束。
影片呈现给我们的是:机遇是靠自己争取得来的。然而,如果
一个人不修性补漏、积德聚能布场,这种争来的的机遇一定能留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