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有个成语叫七月流火,今年的7月可谓流言四起,虽然不是同一个七月,但也算“七月流言”了。其中最火的一是国内大学为外国留学生配备学伴
事件,二是香港的暴乱事件。两者如果硬说有什么联系,估计只有话题的敏感性了,毕竟触及了当年
历史的痛点。事关政治,不好妄言,但还是
希望流言少一些曲解和恶意,多一些理性和克制,就像电影《绿皮书》一样,虽然是一部讲美国20世纪60年代种族歧视的电影,但没有过多的煽动和怂恿,也不显得教条和乏味,而是不落窠臼,把一个略显沉重的
故事演绎得温情动人。换句话说,就是故事没有按照观众以为的剧本来演,从这点看,第91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确实实至名归。
电影《绿皮书》豆瓣评分8.9,成为十年来评分最高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主演精湛的演技功不可没。男配马赫沙拉·阿里凭借此片再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名利双收。比较惋惜的是影片男主维果·莫腾森无缘最佳。也许维果·莫腾森这个名字让人感觉比较陌生,但如果说男主是指环王三部曲中的人皇阿拉贡,就会让人觉得亲切很多,不过是增肥40斤之后的阿拉贡,胖到真爱粉都认不出来,也只有在驾驶座竖中指的时候依稀可见人皇当年邪魅的风采。
《绿皮书》鲜明的特点是反转。首先是角色的反转。片中的设定,黑人唐是一位优雅的钢琴演奏
家,白人托尼则是粗鄙的街头混混,但当唐离开他的钢琴座椅后,就像国王失去了王座一样,瞬间又从国王变成了奴隶,不能使用主人家厕所,不能和白人共餐,甚至不能在日落后出现在街道上。让人更深刻地体会到那句“
音乐没有国界,但音乐家有。”片中提到第一位公开演奏白人音乐的黑人音乐家甚至因此被白人当场拖下舞台群殴。托尼依然无比粗鄙,但再粗鄙的白人司机也有
选择是否进入主人房子的权利,而黑人司机没有。
其次是态度的反转。托尼从最初高高在上的种族歧视者,到感觉自己才像个黑人,再到从唐那里学习写诗,再到主动维护唐的尊严。不断谦卑的自我和不断提高的灵魂两者的对比格外发人深省。唐从原来的游离黑人文化之外到尝试吃垃圾食品到主动走进黑人酒吧,使得他为黑人争取权利的行为不再高高在上而更有生活气息。
最后是
人生的反转,托尼从穷困潦倒走到
家庭和美其乐融融,唐从孤身一人走到拥抱
友情,拥抱
亲情,拥抱同胞。这一路就像他们走的巡演道路一样,明知道路曲折,依然一往无前。
影片还有一些小反转,也值得细细品味。比如托尼
妻子为唐准备的三明治被托尼独自吃掉;片中根据绿皮书这本
旅行指南找到的舒适如家的旅店被男主吐槽像他的屁股一样糟糕。这些细节显得那么理所当然却又引人发笑。
文章剧透比较多,好在《绿皮书》是一部不怕剧透的电影,因为它适合多次观影。有些人
喜欢它的高级笑料,有些人喜欢它的剧情工整,我喜欢的是影片传达的对戾气的克制,这在键盘侠,网络喷子横行的
今天很有引导意义,它在豆瓣这一“评分上8就出差评党”的平台上能一直保持高分,本身也说明了观众对它的宽容和善意。
希望《绿皮书》的观影体验可以让观众再看各种事件时没那么容易走极端。就如同观影《肖生克的救赎》,希望从中看到自己的救赎一样,也希望观影《绿皮书》时,能像黑人看到那本出行绿皮书一样,看到人生
旅途的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