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从预告片开始,我就在关注这部电影,也一直在
等待上映。这部电影恰好是吴京,也很巧也是关于祖国的题材,同时又是
中国电影攀登题材的先河,所以我们又看到了很多网友的嘲笑,甚至在电影还未上映时就已经出现了差评。
无病呻吟也许说的就是他们。
以下是正文:
首先打个分,这部电影绝对是好电影,满分10分,我给9.6分。
这部电影整体故事,其实是一部记录片,同时因为发生在新中国时代,电影角度处理起来会有很多的局限性,不像
古代史那样有宽广的表达
空间,所以故事情节已经做到了极致,有些不足或许几百年之后的后人可以弥补。
开篇的登山故事,也就是1960年中国首次登山,为后续发展的伏笔,在后续情节中多次提及,也是为什么要再一次登山。一部相机,让中国登山被认可推迟了15年,登山者的尸体也永远埋在了冰
雪下。
英雄人物方五洲也是在登山过程中正式成为故事的主角,仔细研究其实有《战狼》的影子。
在山顶埋下的五星红旗和带下来的化石我认为是最合理的安排。收尾呼应,将个人
情感和祖国荣耀完美融合,也体现了那一代人的精神世界。
登山队解散,然后组合,这是那个年代的一个缩影。了解中国当代史的人可能更加能够体会,为什么解散,以及很多人的
命运变迁。
电影中有两部分的情感内容,第一部分人方五洲和徐缨,几乎是贯穿在整部影片中。倒是不像有些影评写的那么多余,其实从一方面可以体现出为了祖国的利益,而自我牺牲的精神。
第二部分是李国栋和黑牡丹,他俩的感情心照不宣,属于一见钟情,但又含蓄委婉。从我的角度理解,这部分情感内容有些多余,因为整部电影以登山为最终目标,情感戏份有一个足以。
而电影恰好有个缺失的内容,整部电影对于其他角色的表达偏少,导致有时候会思考那么多人都是干什么?似乎只记住了大本营,气象组和突击队。
在突击队登山过程中,方五洲受伤,李国栋请缨担任队长,所有的观众一定知道,此次登山一定会以失败告终,最后的
成功一定是方五洲。登山过程几乎轻描淡写,很容易到了第二阶梯,前面部分没有问题,所有的故事都是为了方五洲再次登山做准备。在意外事故导致登山失败后,处理有些
简单,细节点在于保护了相机,但是却没有下文了,随着李国栋的牺牲,此次登山就戛然而止。
随后的松林和方五洲的情绪处理多了些内容,没有发生在
事件发生后,而是在拉回尸体之后,略微多余。电影处理应该在第一
时间去表达,可能给观众的冲击度会和更大一些。
最后一次
机会的出现,是主角的置死地而后生,是感情驱使的结果。我认为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台词和形式有些不符合实际,在这里有一点点的偏离。
这也是前文提到的扣分原因。
结尾的重点其实不在登顶成功,而是藏在手电筒里的国旗,以及那块化石。此部分处理和开篇呼应,用电影的方式表达,在1975年登顶,升起1960年埋在这里的国旗,向世界证明中国高度就在十五年前。
国旗是祖国的荣耀,化石是方五洲的故事。
和《我和我的祖国》、《
中国机长》的票房相比,《攀登者》差了不少,会有很多的因素在里面,但是不可否认,这部电影是值得观看的,同时也会是中国电影攀登题材的开始。
票房不代表全部,简单的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只因为他是吴京。
“这是一个全新的类型,我
经历了这个过程。这种经历才是最大的财富”
你攀登或者不攀登,山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