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看预告就觉得很振奋,想要去看。看完果然不负盛名,是很不错的电影。
当然,整个电影,我只能打82分。得分项来自于从大
事件的小
人物出发,非常感人。尤其是前两个
故事。开国大典,有多少感人事,选取的是电动升旗设计者,这个在大事件中,高管云集里的一个设计院副院长的故事来讲。没有政治脸谱,甚至有着一点书生意气、科学者的呆傻和执念,很
温暖。
原子弹爆炸也是。多少两弹一星的元勋,他们的付出和
努力,都没有讲,讲一个一开始连负责人都叫不上名字的普通参与者。这个小故事讲他做过什么,并不太多,我勉强理解是他拯救了某个紧急状况,冲到了有核泄漏的地方去关掉某个阀门。故事的重点是在公交车上遇到了他的恋人,恋人嘴里回溯他们
恋爱的过程,似乎女方一直在说,男方一直在躲避。这个手法很像国画的白描,很多留白,构tu也不过寥寥数笔,却意境深远。如一缕梅香沁入心脾,回味悠深。
香港回归从钟表
时间准确小切入点,讲的人物有点杂,有高管的谈判、有升旗手的精准,有普通百姓的日常,串联起来并不杂乱,非常有情怀。飞行女兵的故事也非常立体,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鲜明。
这样一看,扣分项很明显,就是《白昼流星》。我猜测的认为,导演和编辑试图从航天梦对普通人的振奋来写,想从
年轻人努力奋斗脱贫致富来写,但是重点不突出,尤其是作为比较中间的故事,前面几个故事珠玉在前,此刻再看显得非常疲软。
我个人爱好写作,我其实有个idea,来作为第三个故事。当然,我自己也评估了一下,亚洲人为圣者讳,尤其如今的电影审核之严,很难被官方接受。但是从写作来说,从
历史来说,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写一下这一段历史的故事,很显然是某段所谓“革命”的那十年。
如果抛开审查等诸多因素,模仿《陆犯焉识》,可以讲某知识分子被平反时,已经患病,时而清醒,时而失忆。妻离子散的他,儿子吵着要出国,他
回忆起自己当初学业有成,如何从国外历经千辛万苦回国;
妻子问他平反后补贴了多少钱,他想起了自己在批斗时吃的杂粮馒头。他失忆的时候,学生来看他,请教他问题,跟他说,已经回大学教书了,但是力不从心,许多知识和内容,自己还要学习等等,最后以郭沫若的“让我们拥抱科学的
春天”结束,而电视播放这一段时,这个老人忽然从椅子上站起来,似乎清醒又似乎
迷茫的说:“你们知道吗,他儿子都被整死了”,而其实,他身边孤零零的没有
一个人。
如果胆小一点写,可以讲一个
孩子在这十年期间没有
读书,如何由跳忠字舞、参加批斗会,转变成学习。这当中,有受批斗的
老师对他的劝导,有他自己识字不多闹
笑话的觉悟,有在牛棚里碰到知识大儒
坚持读书时的
感悟,最终跟着某个牛棚老师读书,然后再恢复高考时一举考上大学,
改变命运……
当然了,我想的这两个,其实核心是不要回避那段历史,要证明曾经错过,扭转过来是非常不容易的。在错误的政治决策面前,小老百姓的命运是非常脆弱的,而正确的路线才能给更多的人
幸福。
可惜的是,导演、编剧没有这样的想法。我能理解他们宁可不拍,也不能拍敏感话题的想法,这也是我减掉一点分数的原因。
最后,这部片子是几个导演导的,编剧、导演都很不错,但是加起来也不如《无问西东》的那位女导演,人
家跨越时间更长,故事更零散,关键是故事与故事之间还能找到一条暗藏的隐线串联起来。这部剧相比之下,关联度就没了,只能算七个小品的集锦,好比一副绘画长卷,单独的都不错,但是前面五寸是国画,后面三寸画是油画,再接下来四寸是素描,hai非要放在一个卷轴里,有点奇怪。幸而是总主题还行,要不然,就落了下成。
最后的最后说一句:一开篇的王菲版本的《我和我的祖国》真是唱出了靡靡之音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