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电影,每个人看之后,感受深浅不同,如果也有一点什么能留心里触动你,可能那一点对每个人来说也是不同的。
我印象很深的地方,依然是邓超饰演的
父亲说的关于
梦想的话: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这世界上好玩的工作多了,挑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你就去想吧。只要你的脑子一直想一直想,就能做这个地球上任何事情。
这是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控制不了的,但我们可以控制的,是我们自己。永远不要停止思考,永远不要服输,只要你不害怕,没有人能挡住你的去向。
他在屋子里写上三个字:一直想。他们父子俩每天抬头就能看到,他告诉儿子永远不要服输。
我这里只想写自己看电影前后的感受,写体验。也许通过记录这些,还能发现一些什么。
看电影之前觉得这可能也是一部平常的电影,情绪不好也不坏,还隐约有些担心,这会不会浪费时间。看完之后,再观察自己,情绪有变化,想着该做点什么才是真正懂了其中的一句话呢,关于他教孩子去感受草地,关于他告诉孩子什么样的作文是好的,都让我想着该怎么马上也试一试。
孩子放学没来得及放书包,我就带着她的
自行车去
公园等她了,她荡秋千,大笑,
调皮,骑着自行车一遍遍的上坡下坡,我就是观众,我当时想的是电影里小主人公的那一句独白:每天黄昏,我和
爸爸在田野里像疯子一样奔跑。
当观察到前后我的不同之后,我更能明白一点是:也许我们每个人的能量球,一次储存不了太多能量,这里我说的“能量”,也许并不是太合适,可以理解为积极的,愉悦的感受,动力,就像
手机电池,需要每天都主动充一充。
如果我们真能这样理解这件事情,对自己就不会有太多苛责了。
手机电不足了就去充电,在我们看来是多么正常的
一件事,但给我们自己主动补充精神能量这件事,却不能被认为是非常平常又正常的一件事。于是,即使表面不会,也会在心里对自己问,怎么又这样了。没电了就充电,没能量了就补充能量,这是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应该去做的事。
补充的方式很
简单,先做好增强体力的事情,比如,运动,冥想,然后每天都做一些给自己
鼓励的事情,方式有
读书,比如吴军提到为什么要用看名人传记来养性,还有
励志电影等,但这里我想说的可能并不是什么方式更重要,而是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要重新对待这个原因。
稳定的能量,是我们为了能射到梦想的箭靶子,“一直想”该怎么拉弓的保证。写到最后也hai发现,电影触动我的是主人公说的那一句:一直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