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晚,观看了《地久天长》。这部电影时长近三个小时,从始至终强烈地吸引着我,一直看到银屏上最后一条字幕播放完,我才走向影厅的出口。
我平时不怎么看电影,对我来说,一部电影好不好看,有一个十分直观的衡量指标:我是否会在观看的过程中睡觉。前不久看那部很火的国产科幻片,我大约睡着了三次累计近30分钟。
观看《地久天长》之前,我只听说过,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失独”
家庭的
故事,领衔主演的男女演员获得了柏林电影节的大奖。这两点信息在我脑海中留下悬念:这个故事是什么样的叙事方式?有怎样的结构?编剧和导演如何驾驭这个主题?我第一次知道两位主演的姓名,他们究竟以什么样的表演赢得了国际大奖?
看了一遍后,我的评价是:《地久天长》极具震撼力,两位主演能够获得国际大奖,当属实至名归。
在我看来,《地久天长》之所以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是因为它充分展现了人性的
力量。概括地说,人性的力量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真、善、美。
《地久天长》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真实。影片讲述的故事近乎是真实生活的记录,让人觉得是在还原事实,是一群人在社会变迁中的一段
经历的真实再现。正如导演王小帅说:这不是电影,这就是生活!
仅有真实并不一定能够产生震撼力。关键在于导演和主演如何艺术地再现“真实”。我认为,《地久天长》的导演和主演具有深厚的艺术素养,很好地拿捏了这部电影叙事和表演的分寸。
如何用电影表现“失独”,其实很考验编导的政治智慧,也考验演员的功力。《地久天长》的编导对较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处理得十分得体,避免引起纷争,是很高明的做法。他们始终围绕人性的力量来建构主题,叙事方式安排巧妙,基调把握恰如其分,追求本真,不煽情,更不催泪。
孩子溺水身亡,
父母痛不欲生,
伤心欲绝,甚至精神崩溃,这类情景,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影视作品中,我们均屡见不鲜。《地久天长》没有刻意去渲染这一点。
孩子的
母亲计划外
怀孕,按政策规定去医院做手术,出现意外导致终生不能生育,编导也没有将这一背景因素放大,过多刻画当事人的
痛苦,以激起观众的怜悯之心,从而达到期待的效果;更没有刻意凸显特定时期的政策在强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
简单粗暴甚至突破人性底线的行为,去迎合某些受众的“审丑”心理。
王景春和咏梅的表演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对角色定位精准,对导演的意图理解透彻,表演自然流畅,清新淡雅,获得国际大奖并非是浪得虚名。比较而言,我更认可王景春。在我看来,他似乎就是为刘耀军这个角色而生的,他是本色出演。因为之前不知道他,在观看过程中,我一直没有觉得他是在表演,感觉就是摄影师在用镜头捕捉和记录他的生活。他的一举一动,说话的语气、语速,
声音,表情,神态,衣着,抽烟、喝酒、喝水的细节,肩头扛着物品的样子,与我想象中的刘耀军几乎一模一样。
刘耀军和王丽云是普普通通的小
人物,他们身处社会底层而不失人性底色,饱受生活的煎熬而在艰难中前行。编导对刘耀军这一角色的设定是:北方汉子,耿直,粗犷;扛得住磨难,忠厚木讷,却并非老实巴交。对王丽云的角色设定有点出乎意料,她不是我们一般印象中的车间女工,而是温婉恬静,隐忍内敛,轻言细语。影片中,王景春和咏梅很好地将故事中的两个人物还原为生活的真实,同时又升
华为艺术的真实。这一点,目前演艺圈中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得到。
《地久天长》还很好地诠释了人性中的
善良、宽容、
感恩。
刘耀军夫妇为人善良,对人宽容。儿子星星溺亡,属于小伙伴浩浩的错误导致,他们不仅没有怪罪浩浩及其父母,而且还对浩浩
爸爸的过激行为严词拒绝,并要求他不要在浩浩面前再提这件事情,以免对浩浩的
成长造成不良心理影响。王丽云被要求去医院做引产手术,当时的计生干部是浩浩的
妈妈李海燕,李海燕做通了王丽云的工作并将她送进了医院。星星出事后,王丽云和刘耀军没有流露过一句怨言。李海燕却一直深感愧疚,难以解脱,直至身患绝症,还对曾经的职务行为念念不忘。接到李海燕病危的电话,刘耀军夫妇飞回
老家,探视弥留之际的李海燕,给她带去最后的慰藉。
“失独”后,万般
无奈之下,刘耀军夫妇领养了一个小男孩。这个小孩在很长
时间都没有真正融入到这个
家庭,甚至没有叫过一声“爸爸妈妈”,十分叛逆,与一些有着不良习气的少男
少女交往,直至离家出走。刘耀军虽然很气恼,但还是将身份证件和少量零钱提供给他。孩子在出门之前,转身给刘耀军夫妇磕了一个头,这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
电影结尾的片段是:出走失联的少年突然回到位于海边码头的家,发现房屋锁闭,给刘耀军打电话,告诉爸爸妈妈,他回来了,而且还带着女
朋友。电话的另一端,刘耀军夫妇的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他们的笑容虽然带有一丝心酸,但更多的是欣喜之余的欣慰。
人性并非单向度的,而是多面向的,因此也是复杂的,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只有真善美才能形成正能量,才能产生影响力、感召力和震撼力。
人性的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人类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
千百年来,人性问题是众多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探究的恒久命题。电影诞生后,有不少表现人性的力量的经典作品。
《地久天长》的片名很别致,意涵深厚。尽管
音乐与主题不太协调,但我想或许是编导借用这首经典歌曲传递一种信念:生活充满诸多的意外,
命运往往不由自己主宰,社会变迁带给民众的并非都是红利,而由真善美所呈现的人性的力量一定会地久天长!
有不少观众看这部电影时热泪盈眶。我想起董卿在《朗读者》节目中引用的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一句话:“我们何必为
生命的片段而哭泣,我们整个
人生都催人泪下。”
我不知道《地久天长》的编导和演职人员是否熟悉这句话,姑且借用这句话向他们表达敬意和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