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因为有
希望才去坚守,而是因为坚守了才有希望!”这是对一个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同一个岗位上的人民教师支月英的的褒扬,也是对千千万万的人民教师的献礼!
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根据真实
故事改编。讲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十九岁的城市女孩支月英不顾
父母反对自愿到边远山区任教的故事。期间村民对教育的轻视与对支
老师的误解,以及以董大山为首的一帮
调皮学生的恶作剧让支月英想到了要
放弃,并准备离开。但因为一个放牛娃在她下山时远远地大声告诉她:“支老师,我爸说了,明年开春就让我去上学!”
支月英被深深地
感动,她觉得这里需要她。而学生们也意识到自己的过分行为,纷纷下山追回自己的老师。从此支月英再也没有萌生过要离开的想法。她尽心尽责,不仅操心学生的学习,还操心他们的生活。
影片里几个典型的学生牵动着我的心。
董大山调皮捣蛋很有一套,却是个聪明又胆大的
孩子。他是村支书的儿子,父母有点文化,是那种近乎于用棍棒打进
学校的学生。他只是不想
努力,是属于那种稍微努力就能成为学霸的角色。加上父母的长远眼光,董大山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是必然的事。
刘燕是个胆小怕羞的女孩子,但老师告诉她有困难一定要
勇敢面对,而不是
选择逃避。在村里德高望重的族长是她的
爷爷。全
家上下都宠着她。也给了她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困难。最后刘燕成了警察。
最让支月英老师心疼的是那个乖巧懂事又学习优秀的单亲
家庭的孩子如意,她事事不如意:成绩全县第三却从此与
读书无缘;为了照顾多病的
母亲过早成了家,却嫁了个好吃懒做的家伙。旧苦未脱又添新愁——一对幼小的儿女做了留守儿童,自己独自外出打工赚钱养家。在工地上干着苦力活,一双儿女在家乖巧的让人掉泪。女儿从山上摔下来也瞒着所有人,最终却错过了治疗的最好时机,成了腿部有残疾的孩子。
记得著名的钢琴家郎朗曾说过一句话: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推手。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就能够主动持续的学习下去的,很多时候需要父母推一把,助孩子一臂之力。
电影里董大山和刘燕都是幸运儿,他们不光有支老师做推手,最重要的,他们还有来自家庭的
坚强后盾。而如意,虽然也有支老师,可母亲的短浅目光,一句要照顾家里,就断送了孩子唯一的一条通往山外的路。
乖巧的如意在放弃上学的那一天,支老师和如意聊了一个晚上,也没能挽回结果。太懂事的孩子往往都过得很苦,这话放到如意身上,一点也没毛病。她一定以为牺牲自己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很伟大,她放弃学业来照顾母亲,而后却又为了生活丢下两个孩子给母亲照顾。
遇到一点艰难,就选择放弃。后来发现,走下去的每一步,都是举步维艰。这是我看这部电影最深的感受。
看来,选择真的比努力更重要。
我有一个
朋友,家庭困难。老二初中叛逆期,在家里一个星期不去上学。说不给他买
手机,就永远不上学。我们都劝她:不去上学拉倒,不要给他买。买了更不会读书了。但是出人意料的是,
我的朋友借一千元给老二买了手机。就为了让他去上学。当时很不解,她说:“如果他就因为要手机而从此放弃上学,那就真的没有一点希望了,我能做的就是让他读下去,不到最后我就不会放弃。或许
再坚持一会儿,也许还有希望。”朋友的话让我很触动,也由衷的佩服这个并没有多少文化的朋友。觉得自己真的不如她。
支老师
一件事情坚持了一生,有人说她值得。因为最终她获得最高荣誉——成为感动
中国人物最美
乡村教师。
也有人说她不值得。在花一样的年纪就扎根于深山,不曾走出去看外面的世界,一生都坚守于三尺讲台,围绕于大山之间。
但对于支老师而言,无所谓值不值得。因为深爱着自己的工作,因为深爱着大山里的孩子,所以她选择了坚守,因为坚守了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