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映的《
少年的你》把“
校园霸凌”这个并不少见的社会现象直面展现在了大众眼前,让你发现曾经不过是“小孩打闹”的事情,可以这么血淋淋,甚至人命关天。
我们总是认为人性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其实在少年的世界里,人性的光明与黑暗更是两个极致,因为他们正在“蒙”的阶段,正在探索
人生,他们幼稚着也成熟着,独立着也依赖着,
迷茫着也坚定着,
努力地融入着这个未知的世界。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少年
时光都是光明而洒脱,他们需要身边的成年人重视他们的情绪信号,需要身边的成年人洞察他们的微小迷茫,更需要身边的成年人接纳他们的不完美。
影片中的三位主人公给了我深刻的思考。
人人都说欺凌者恶毒,但我一直相信任何一个悲情的
人物身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悲情
故事作诱因。
魏莱,一个
家境富裕的高考复读女生,成绩很好,却在
美丽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蛇蝎般狠毒的心。她是校园欺凌的主使者,把胡小蝶逼死之后,又把矛头对准了陈念。面对
同学的死亡,没有丝毫地同情与愧疚。这种冷漠令人战栗,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她一直遭遇着
父母的“冷暴力”,这种来自亲人的冷暴力就像一把尖刀刺痛着她的心,却无处发泄,便把压力与冷漠传递给了他人,从中寻求心理上的平衡与安慰。
每一个孩子从出生来到这个世上,都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们独立地生长着,我们时时刻刻期待着他成龙、成凤。同时,我们更要考虑孩子的
身体、心理能不能接受这样的期待,无论孩子能不能满足我们的期待,首先他是我们身边的亲人,我们便是他们的港湾,无论外面几经风
雨,我们都要以“家”的姿态接纳孩子的一切不如意,让孩子在这个港湾里重拾信心,才能重新起航。
二、洞察孩子的脆弱
陈念,一个孤僻的高三复读女生,
母亲卖三无面膜,为躲债远逃他乡,留她自己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她坚信知识可以
改变命运,一定要考上北大,要出人头地。她看似独立、成熟地面对着这一切困境,好好学习、乖乖听话、还不时安慰母亲自己很好,不用担心。可是,她毕竟是个孩子,孩子懂事并不代表孩子不会脆弱。
剧中,陈念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欺凌之后,想要打电话向
妈妈哭诉委屈。可是听到妈妈说自己也不好过时,她为了不让妈妈担心自己,便像大人一样若无其事地跟妈妈云淡风轻地聊聊天,挂断电话后,自己掩面而泣。好在陈念挺了过来,因为她虽然没有从母亲那里得到
力量,却从同伴那里得到了力量。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这样幸运,胡小蝶就没有。
所以,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无论是
老师还是父母,都是孩子
生命中举足轻重、亲密无间的人,面对懂事的孩子、懂事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有一双鹰一样的
眼睛,要从孩子一些微小的变化中洞察孩子那句“我没事”背后的“我需要一个
温暖的怀抱。”哪怕只是一个
微笑的
鼓励,孩子都会倍感欣慰,这都是孩子在克服生命中挫折所需要的勇气来源。
三、相信孩子的善意
小北,一个社会上的小混混,父母离异,母亲要改嫁嫌他累赘遗弃了他。他痞里痞气、外表脏兮兮、打架从不手软。怎么看都不是个好孩子,甚至可以说是坏了。
但这都只是一个孩子外表下的“不安全感”的显现,其实他的内心依然拥有少年的光明,否则,他不会一路保护陈念,还生怕自己的形象破坏自己同伴的形象;他的内心依然拥有纯真,否则,他不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同伴甘愿服罪;他的内心依然拥有正气,否则,他不会甘愿承担
责任。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一直相信,但凡是个孩子,他就是一个发展中的人,作为老师和父母就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不以任何一次外显行为对孩子定性,要及时发现、相信并极力宣扬孩子向善、
阳光的一面,让孩子感受到外界对他的善意,感受到安全。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把生命中一半的光明发扬壮大,引领孩子仰头走在这片阳光四溢的大地上。
总之,在孩子的生命中光明总是与黑暗相伴,我们成年人一定要重视孩子传递出的负面情绪信号,接纳孩子,相信孩子,善待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阳光洒脱,健康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