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电影的观后感950字
2019-12-29 00:09:26 作者:闫娜
“十七岁那年的
雨季,我们拥有共同的期许……”一首动听的歌谣,诠释了
生命里最美的时代,那是青春话题里最不能回避的
岁月。在那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里,我们总是三三两两、嘻嘻哈哈,蜻蜓点水般雀跃在
校园的角角落落。微风轻轻拂过脸庞,像一只温柔的手从柔软的发丝中拂过,白衣飘飘,洋溢着青春无限。
可是,在灿烂的
阳光下,就有一群这样的
同学,他们总是战战兢兢地与人群疏远,伴着
月光,独自舔舐着自己的伤口,没有诗情画意,有的是难熬的当下和不堪的过往。就如《
少年的你》中陈念那样,默默地忍受欺凌、忍受着同学们无理、无情和疯狂的欺凌。看过《少年的你》后,我的
心情特别低落,不能接受如此
美好的年华却如此地恶毒,内心像被一根黑暗之绳紧紧地勒住喉咙。这些寒窗苦读数十年的
孩子们,到底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样?
一个为生计压迫、负债累累到处躲藏的
妈妈和从未被提及的
爸爸,是陈念的苦难;一个离异后
父亲去世、
母亲再婚又惨遭抛弃,是小北的苦难;一个因为高考失利、被父亲拒绝交流近一年,是魏莱的苦难,他们的苦难从他们原生
家庭支离破碎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每每提及
家庭,他们都会留下
痛苦的
眼泪,原本给我们
力量的安乐窝,在他们身上都化为一把刀刃向内的利剑。其实不管富裕还是贫穷,都无关紧要,因为爱可以融化一切不美好的东西。我们别无
选择地来到这个世界,可是我们可以选择给予下一代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庭。面对生老病死,有时我们无能为力,可是我们可以选择慎重考虑
婚姻的存续,可以选择用爱与孩子风雨共担,拒绝冷暴力。生命只有一次,需要互相成就。
电影中,多次出现的还有班主任说的:“你怎么不说出来”、“你要跟大人讲啊”这样看似关心实则敷衍的话。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答案可以有千万种,唯独却不能是没有同情心的人。智育
决定了
未来发展的层次,德育却是教育大厦的根基;智育决定了将培养什么样的人,德育却决定了能不能成为人。教育最终的落脚点不能脱离人,近年来的课程改革也说明了我们国家在把教育回归本质上所做的
努力。
不得不说,在教育面前,家庭和
学校同等重要,不可偏废。社会上一些把教育失败完全归结于学校的
声音是非常不明智,且是对教育一无所知的盲从。学校的教育有社会监督机制的制约和监督,尚可;家长呢,有时也应适当停下脚步,多听听孩子的声音,承担起家庭教育的社会
责任。教育无关学历、地位,身为
父母,它就是一门新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