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关乎一个小
人物的
故事,不,应该是两个小人物,只是其中一个死了。
可当我们看完整部电影,会发现其实这部电影关乎了很多的小人物,每个人都被塑造得有血有肉,有段不可轻易诉说却又能被我们猜到的故事。
一部小电影,照见众生相。
除了那个黑店老板的塑造稍微显得平面化,我个人猜测可能是出于观众恨的需要,因为对于这种人,我们是需要同仇敌忾,共同憎恨的。对于弱者来说,同样是违法乱纪之徒,劫富济贫的是
英雄,欺软怕硬的就只能是人民公敌了,因为他们没有从弱势群体利益出发的而不是经济利益考虑的所谓道义。同时,对剧中角色的恨和爱构成了想成为好片的电影抓住我们
情感的必备元素。
可是,就破坏性而言,与一开始出现的劫匪相比,劫匪的破坏性远远大于黑店老板,并且黑店老板是遵从了商品交换法则的,不做空手套白狼的营生。只是在收取报酬时把价格猛涨了很多倍。可是因为他没有道义,对于主角的境遇没有一丝悲悯,所以会遭到我们的唾弃,同时也表明我们的内心
善良。
整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因为自己的原因去世了,另外一个小人物为了信守曾经在酒桌上的诺言,执意要将死者的遗骸送回
家乡。不过这里对去世原因做了模糊化处理,在电影中只轻描淡写地出现过一次,举重若轻,以至于看完之后好像都不清楚他是怎么去世的,这符合
中国人对于死亡讳莫如深的态度,因为一般情况下除了亲人,其他人对于某位意外死亡者的死亡原因大部分都是来源于猜测和谣言。
50多年前,新的国家建立没多久,比诸旧的时代,小人物们有了一个新的称谓——国家的主人,那时候的小人物不再是小人物,每个人都是大人物,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很有可能会成为某次浩浩荡荡行动的因。那是个理想的年代,仿佛乌托邦一样的年代,也是个充满毁灭可能的年代,学、工、农、兵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每个人都是贫穷的,可又都是富有的。
可是后来由于小人物们自身的局限性,在
历史的进程中犯了错误,虽然也不乏大人物在其中的作用,但历史的车轮终究走向了另外一边,万里握着时传详的手说你我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分工不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于是小人物们又变回了小人物。也才有了主角所处的那个群体,一辈子为他人做嫁衣的人——农民工。有了电影里这个有血有肉的灵魂。
小人物的境遇绝大多数都是悲惨的,小人物的生活也是不被人向往的,可是小人物们在精神层面上却也有着自己光辉的一面。但为了贯彻落实是非分明、
简单粗暴的观念保障自身的政治利益,封建王朝的上层阶级大肆地抹黑小人物,大肆宣扬仓廪实而知荣辱、人穷志短的理念,尽最大可能地去人性化,让小人物们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最终任劳任怨地为统治阶级做牛做马。
可是,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任谁也无法抹杀,就比如
今天《
落叶归根》所要展示给我们的高贵道德品质——信守诺言。在经过别人有
选择制定的教育内容熏陶下,当代大多数的人也总会觉得小人物总是奸诈狡猾、唯利是图、没有信誉的,可是大家都忘了,最朝令夕改、信口雌黄的其实是高居庙堂的那帮人,而且他们的不守信,导致的后果几乎都是灾难性的。
礼崩乐坏之前,举头三尺有神明,人们都不自觉地信守诺言,最为人所称道的就是宋襄公了。也许有人会觉得这和遵守诺言没有关系!可是不要忘了,周礼制定后,所有封国国君都要表示遵守周礼才会被派去封地担任国君的,类似于今天的宣誓,也就是说这是祖先答应要遵守的诺言。祖先答应的诺言无论过了多少代,哪怕其他国君早已不遵守了,可也要要求自己遵守,确实是挺令人钦佩的。类似的例子我们现在也有,诸如父债子偿、兄债弟偿。但是我们却忘了
一件事,往往统治阶级大力宣传的道德品质其实都是我们这个社会极度缺乏的。因为稀有,所以才成了新闻,才会大力推行。试问100年后,无论天南地北、海角天涯,国人都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政府还会宣扬人人都要讲普通话吗?恐怕到时候宣扬的就是少数民族同胞不要忘了自己的民族语言吧!
因为我们的时代只在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才会信守诺言,所以我们嘲笑宋襄公是个十足的大傻瓜。可是,当午夜梦回我们中的多少人又会因为别人不信守诺言而无法安眠,可能是别人借钱不还,可能是别人不按约定合作,可能是别人不按约定帮忙了…
我们不是六根清净的出家人,对所有的一切一切都看得云淡风轻,所以信守诺言不仅对统治阶级有好处,对我们这些小人物能安定祥和、
快乐地生活而言也必不可少。
礼失求诸野,善在黎民。仔细回想你会发现我们身边也不乏信守诺言的人,虽然不多且卑微,但他们却很满足、充实,他们往往觉得自己待人接物对得起天地良心,于是夜里也能安稳入眠。老赵信守酒桌上的诺言,执意要送工友的遗体回家;劫匪曾经违背了诺言,做了不仗义的事,钦佩老赵的为人,分文不取扬长而去;骑行者觉得自己不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于是开始了自己的修行;警察为了兑现为人民服务的承诺(我们都将其称为职责,其实这也是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群众
生命财产、安全诺言的兑现),帮老赵解决他遇到的困难;养蜂人为了兑现
不离不弃的
结婚誓言,带着妻儿远离人群,四海为家。虽然老赵的路途充满变数,甚至连他自己都绝望了,可是最终一个又一个的人又给了他前行的
力量。
人间自有真情在,不是所有人都那么自私和坏。我们的生活不也是如此吗?
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有电影里透露出来的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老赵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没有文化,思想简单,一个简简单单的体力
劳动者。所以可能对死和晦气没有那么多的思考,也可能是麻木与迟钝,与尸体相伴不仅不感到害怕、想要逃走,甚至还可以嬉笑相对。同样是小人物,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想得最多的恐怕是先怎么撇清自己,避开晦气,离得远远地,并不住地抱怨和谩骂。可老赵没有,他不仅没逃避,而是在想该怎么去解决问题,展现出了积极的一面。不仅积极地面对,老赵也显露出了劳动人民聪明的一面,给工友灌点酒,伪装成醉汉以便运输。在一车欺软怕硬、装腔作势的乘客赶下车后,老赵也本着理解的态度下了车,没有去责备这群忘恩负义之人,颇有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老赵坐在渣土车上,工友的遗体横亘在自己的面前,大声吟诵着自编的爱国诗句。位卑未敢忘忧国,是啊!一个小人物,无论怎么卑微,又怎么能忘了国家呢,只要国家还在,一切不都就充满了
希望吗?这是小人物的大情怀。这又是一个乐观的人,虽然他也曾无法承受那份重担,尝试过求死,可是他战胜了自己,走了出来,自娱自乐,
微笑着上路。可是我们中的好多人却再也没有
机会走出来,将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花样的年华。
小人物的大情怀还体现在卖血那一段里,卖血能赚钱能让自己活下去,可是自己的血不好,是会害人的,小人物信奉举头三尺有神明,于是执意离开。此刻,他想到的是其他人,甚至忘了去想自己离开后会是如何艰难的境遇在
等待他。那个身着破破烂烂的老赵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他那金子般的心,一个高尚的人。
同时,提前为自己办葬礼的富贾的境遇更加衬托出这种品格的难能可贵。富贾连个
朋友都没有,全是些利益关系,可刘全呢,有老赵这么个实诚的人。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富贾一个没占。
可在荧幕外的现实生活里,那些身居庙堂的人又是怎么做的呢!上个世纪,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官员干部大肆推行卖血,牟取暴利。但对采血设备却不进行严格监控,致使无知群众大面积感染艾滋病,并且为了隐瞒真相,不断发布虚假消息并恶意阻挠检查。最后一个叫高耀洁的女医生采取只追究技术原因的方式把实际情况反映了出来,才引起了高层的重视,把艾滋病在中国通过血液传播的迅猛势头遏制住。其后,高耀洁一直以个人出资的方式为普及艾滋病知识默默付出,为防艾、唤醒国人对艾滋病的认识作出了巨大贡献。
可是,为了躲避那些维护吸毒和性是艾滋病在中国传播主要途径定论,掩盖政府失职的人的迫害,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怡的干预下,高耀洁以赴美领奖的名义逃亡美国。为众人抱薪者,终使其冻毙于风
雪!
老赵是一贫如洗的,可是却又是富足的,他拥有了我们中某些人一辈子求而不得的东西。电影的最后,我们没能看到老赵是否赶到工友的新家——位于湖北的移民安置点。也许工友的家人很感激老赵,又或许觉得老赵是害死了工友因为心中有愧才千里送遗体,于是揪住他不放…
同时还向我们抛出了一个问题,中国人安土重迁,讲究落叶归根,老赵的目的也是把工友送回家乡,可家搬走了,那么,新的移民安置点是死者的根吗?
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导演给了我们一个开放式的结局,留下了自己的遐想。也许这才是结束《落叶归根》这部电影最好的方式,让那些重获希望的人继续保有希望,让那些现实、客观的人继续保持现实、客观。讨好观众的电影自然也是“好电影”,可生活更需要的是有温度的电影。
但不可否认,我们都会变得更加积极和乐观向上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