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断舍离里,看不见的收纳
空间只能放满七成。之所以要留出三成空间,是因为这会让人有把它收拾整齐的欲望和
心情,空出来的那三成空间就能成为物品出入的通道。
2、断舍离认为,在扔东西的时候,要把“对不起,谢谢”这样的情绪表达出来。跟那些被你扔掉的东西
说说话,做个告别,可以让人更快地整理心情。
3、我觉得他们多半是刻意让自己变得没感觉的,虽说不能一概而论,但生活在这种
环境里的人,多数都曾
经历过强烈的
孤独感。
寂寞、悲伤的感觉会让他们更
痛苦,所以他们干脆封闭了感觉的闸门,让自己麻木不仁。
4、不断地进行断舍离之后,剩下来的东西就可以分成两种:从一开始就很
珍惜的东西,以及回过神来才发现留下来的东西。这种回过神来才发现的东西,会给我们传递非常深刻的信息。
5、根本没有必要消除这种异样感,如果能够意识到让自己感到异样的原因,因此而卸下包袱,或是对此有所领悟,那么就不会徒增多余的压力了。
6、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去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现在对自己来说不需要的就尽管放手。
7、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让人变得快活是让一切变好的先决条件。我们很容易让自己随着别人的心情起伏波动,让自己陷入别人的引力圈。其实不应该这样,应该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心情快活引力圈里来。
8、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
自信。
9、这些在居住环境里放了好几个月,甚至放了好几年的东西,只不过因为不是生鲜食品所以才没有烂掉。但是如果从机能上来说,它们早已经腐烂了。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就几乎等于是暂住在一个垃圾暂放室。主语到底是“我”还是“物品”?请养成经常如此自问的
习惯吧。
10、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
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
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11、物品其实是物与感情的综合体。即便是同一件东西,自己在这件东西上赋予的感情至关重要。可包含负面感情的物品还是太过沉重了,毕竟我们没必要给我们的
人生背上如此沉重的包袱。
12、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我们的心也是不断变化的。尽情地享受与物品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这一定就是我们所追求的
幸福本身。当缘尽了,就潇洒地放手。不仅对物品,对一切的一切都能做到这样,这就是断舍离的愿望。
13、基本来说,让房间乱七八糟,把屋子搞得一团乱,粗暴地随便乱堆东西,就相当于赋予了自己否定、自卑的能量。
14、好东西都能毫不犹豫地扔掉,可就是对这些廉价的东西恋恋不舍。这就表示,自己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自我贬低。
15、具有实际价值并且仍在发挥作用的物品,其实只占所有物品的两成,而且,绝大多数时候光靠这20%的东西就足以应付(80%)生活了。
16、断舍离是生活的减法哲学,减去多余的物品,认清自我,磨砺感知的本能;俯瞰力是
心灵的加法哲学,了解深层需求,相信自我,坚定人生的信念;自在力是人生的乘法哲学,重获
生命的自立、自由与自在,解放自我,迈向人生的高境界。
17、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并不是心灵
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18、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换句话说,收拾就是要扪心自问某条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定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
19、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内心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
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内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
开心的方法。
20、通过不断地筛选物品的训练,当下的自我就会越来越鲜明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人也就能以此判断出准确的自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