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支助留学生去日本留学,方向多为军事,蒋介石受这波风气的影响,也东渡日本学习军事。但他和其他留学生不同的是,他没有“官方文书”,无法进入正轨军事
学校,不过第一次去日本短暂留学的蒋介石认识了对他
人生改变至关重要的
一个人。或者你会猜孙中山,不是,是陈其美。后来孙蒋结识也是陈其美引荐,蒋介石认识青帮头子杜月笙也是陈其美介绍,甚至后来蒋介石认识的艺妓陈洁如都是陈其美起的作用(陈洁如和蒋有过一段
婚姻,后来陈洁如在杜月笙支助下赴美
读书并拿到了博士学位,可谓
励志,万年留居香港,曾写过一部对近代史产生巨大影响的书,后来版权被台湾买了),但蒋介石因资质平平并没有入孙中山的法眼,而且在1925年孙逝去之前,蒋孙在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上存在不和。那么一个情商不高、才华不突出、政治敏感xing低、资质平平,xing格喜怒无常的人,怎么会得到陈其美的认可,怎么成为了孙的接班人(孙的接班人本来是廖仲恺、胡汉民和汪精卫,彼时的蒋还只是一个中层干部)的呢?怎么成为对
中国近代史产生巨大影响的人呢?读完他的传记就明白,蒋介石一开始就注定了人生的结局,从
历史背景,个人资质我等方面注定了蒋介石只能成为“
项羽式”的
人物,但他的一生,从个人事业的角度,如果说毛泽东是“传奇”,那么蒋公则足够的“励志”。
从孙中山说起,为什么国共两党都对孙中山先生尊重有加?其实孙中山不光是国民党的“国父”,他对联公或者马克思列宁主义落地中国起了关键作用,虽然说孙中山
选择和当时联共合作有
无奈之举,派了蒋介石去苏维埃学习政治体制,甚至后来的黄埔军校的建立都是和联共合作的产物,不过最早马林(真名斯内弗利特)也是欣赏孙中山,也是基于这个前提,才开始筹备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其实第一届大会很不正规,当选书记的陈独秀都没出席,李大钊都派他的图书馆管理员毛泽东参加,尽管马林和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见证了,但当时共产党的成立的初衷,是成立后要纳入国民党的体系管理,其实这个举措埋下了对中国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种子,后来国共撕破脸后当时的共产党就成了“地下党”。
后来孙中山制定了北伐战略,这个很好理解,
清朝廷被推翻后,自然就会进入军阀混战的年代,这个是历史演进的一个普遍现象,但没有想到,孙中山在北伐中逝去。随后,国民党当时有四位继承人,廖仲恺被暗杀了,汪精卫被流放法国,胡汉民从俄罗斯回来后就没有
机会了,而在这个阶段,蒋虽然天生缺乏政治才华,但他还是上位了,成为国民革命军的总司令。虽然蒋孙之前在与共产党合作上存在分歧,但蒋还是非常认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以及政治路线,他选择继续北伐。
平掉吴佩孚、阎锡山等五路军阀势力,而此时蒋的战略是必须先安内,就是弱化共产党在国民党内部的影响力和权利。而之所以蒋对共产党一直不
喜欢甚至痛恨,在于孙为了联共合作派他去苏联考察的那段
经历,所以此时他第一次主持了国民党常委会(之前当权的汪精卫已去法国),就通过了弱化共产党在其中的席位。而此时中国形成的民主政治的雏形或许是百年内仅有的一段,从此两党执政的政治形态开始瓦解,许多共产党被驱除了常委会,不过蒋“大意”了,就是保留了毛泽东农讲所负责人的权利,而这个行为也表明蒋对农民这个领域不会感冒,而这段
时间,毛学习到了后来农民革命的理论基础和演讲才华。
一个人物对蒋做了很多帮助,他就是杜月笙。杜月笙是一个传奇人物,对其杜撰的书籍不少,不管褒贬如何,杜月笙和蒋介石的渊源很深,蒋在东渡日本结识的金兰之交陈其美介绍两人认识。但最初蒋或者1920左右,蒋在上海只是住着没有窗户的廉租房,从事着股票经纪人工作但7年之后,也就是1927年再次回到上海时,蒋已经是统帅了。所以这七年蒋特别励志,一个情商不高、政治意识不高、情绪不稳定而且自负的人,为什么还是小人物的蒋让陈其美、杜月笙等青帮提携呢?在后来传记中也看出蒋没有加入帮会,没有帮派情节?然而,在这本最新《蒋介石传纪》中多少可以看出,蒋介石xing格中天生有帮派的xing格特质。虽然才华不出众,虽然情商不高,但蒋还是非常义气、而且善于分享,黑白分明,他的感情用事恰恰在杜月笙看来是光明磊落,但蒋又比帮会的人有文化,这种复合型人才在当时动乱的时代还是很吃香。所以蒋在走向中华民国最高统帅的路程中帮会其实帮了他很多,也是因为他xing格中有帮会xing格特质导致了他在政治和治国方面欠缺专业,缺乏了治国的格局感。那么杜月笙的青帮怎么回事?其实青帮是“红帮”分支,红帮是谁?就是太平天国失败后的残留组织组成的,特迂腐的一个帮会,杜月笙不怎么看的上,就后来搞出青帮。
有三个女人对蒋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个是为他生下来蒋经国的第一任
妻子毛福梅,第二个是满足蒋所有想象的艺妓陈洁如,第三个则是留美富
家女宋美玲,第一任妻子特别传统,过
日子的那种,她也看不惯蒋的所谓革命
梦想而
努力,就想着好好过日子,蒋也挺烦她,后来就
离婚了。结识陈洁如是因杜月笙引荐,这个女子很传奇,才貌双全,但后来这个文艺女青年忍受不了还处于野莽青年时代蒋的生活
习惯和xing格等,毅然离婚去美国读博士了,晚年留居香港也写了一本关于蒋的书。不过在广州担任校长时蒋就通过孙中山夫人宋庆龄认识了其
妹妹宋美玲,但之间蒋也一直追求之,因蒋不是基督教徒和之前婚姻没有处理利索宋美玲或者宋家没同意,不过宋美玲是对蒋改变最大的一个女人
其实蒋的第三任妻子宋美玲对蒋影响很大,成为了基督徒不说,自负和情绪我不稳定等毛病都在宋美玲的影响下得到改善。留美经历的宋美玲后来不但在政治上帮助了蒋,在他个人内心、修养改造上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蒋任xing辞去北伐总司令后1928年新婚后再次复职开始北伐,而此时的蒋可以说“春风得意”,在财政或者政治上蒋不再是一个孤岛,而是有了宋家的支持。然而此时开始创业的毛泽东其实面临很多挑战,毛在1926年就被除去了党内一切职务、但因通讯不发达,到1927年他才知道,而且搞了秋收起义也失败了,共产党的根据地被逼在赣湘边界活动、人数只有几百人,从此时的剧情看,毛这个创业者肯定不被看好的。蒋此时的事业或者
家庭开始蒸蒸日上,不过毛在广州结识周恩来后,在1927年又认识了后来几个非常重要的创业合伙人,活跃在长沙的刘少奇,当时任南昌公安局局长的朱德,以及林彪等,所以说创业是一场马拉松
比赛,不到最后你很难知道结果,此时蒋和毛用各自的“商业模式”积蓄
力量改变
未来。
1928年,各方博弈之后,蒋算真正意义上“统一”中国。因为此时张作霖被日本炸死,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基本上都参与了“统一”。但蒋忽视了此事他的政治事业的巅峰也存在了很大的危机,也是从张作霖被炸死开始,日本人开始把侵华摆在桌面上,而刚事业
成功的蒋并没有危机感,打算一步步的按照孙先生的政治路线落地三民政策。此时创业的毛也碰到问题,因土地革命这个“商业模式”还在实验中,有很多bug需要修复,比较大的bug就是没有想到当时联合农民打土豪也就失去了中共的支持,同时军饷又很低,农民打仗就是赚钱吃饭。
当时什么共产主义理想只在少数共产党的想法,所以此时毛的军队内部开始闹事,赚的不如国民党多,后来毛并没参加后来在莫斯科举行中共六次大会,随后毛党内的权力被李立三替代,毛只选为中央委员。周恩来还是很稳健,当选新政治局委员,其实民间对李立三的讲述不多,但在当时他和毛被看作杰出的人物,李立三是知识份子,和周一样留学法国,但他在1928年纠正毛的“商业模式”错误上给毛很大帮助。他是一个具有政治格局感的人,后来也历任宣传部长,政治局常委、秘书长等要职,也是毛创业中很关键的一个人,不过后来死于文革。此时我们可以看出,任何商业模式都需要经历市场的纠错才可以成熟!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我们从近代史的课本了解过,毛的这句其实比“农村包
围城市”都重要。那么毛是什么时候意识到这句话的重要xing呢?这个要从蒋自我意识上认为“统一”中国后的1928年说起,那么蒋和宋美玲喜结良缘后,蒋再次出山,不知道是想证明给宋家看还是自己立功心切,在一年的时间内,蒋就“统一”中国了。而且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军阀都很配合,接受蒋,蒋成国民党总统了,定都南京。此时的毛其实很郁闷,在被国民党除名后,秋收起义以及农民运动的不成功让他开始思考怎么才可以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此时蒋开始意识到虽然自己统一中国,但军权仍在各军阀那,所以他想到裁军,通过裁军像赵匡胤一样杯酒释兵权,但没有想到一裁军引起了各路军阀的不满。所以后来蒋不得不面对用战争整治军阀势力。从这里可以了解到,牛逼的商业模式必须解决根本问题,蒋“统一”中国,只是各路军阀组合后的中国,这个国家的人民并没有认可蒋,军权并没有变化。所以好的商业模式要解决“用户”(人民的认可度)的需求而不是客户的需求,各路军阀其实就是蒋的客户而非用户。毛其实在此时意识到这些,但要取得用户也就是广大人民的认可是一场持久战,而且蒋给他的教训就是必须把军阀打到才可以,其实后来国共内战时,蒋毛曾经想分江而治,但毛
坚持要把蒋介石这个新“军阀”打倒,这个也是毛在当时时变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所以从政治家才华方面,蒋不是毛的对手,也没有毛理解的深刻,早期各路军阀口头臣服蒋,蒋就相信了,所以蒋的政治才华缺一些。
蒋介石用战争平复了军阀势力后,他再一次在政治上掌握了主动权、而且在1931年他和宋美玲登上了著名的美国时代杂志,在某些方面说明蒋的国民政府得到了国际上的部分认可。但是这一年也是毛泽东正式宣布创业的一年,如果说从1925年开始蒋毛没有什么交集,甚至蒋都会忽视这个叫毛泽东的人,但在他登山美国时代杂志的时候,毛则联合之前结交的联合创始人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人创立了他们第一家公司“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毛当选主席,朱德当选军事主席,周恩来为军事副主席。那么毛为什么选择此时“成立公司”创业呢?这个地方必须说下,此时中共出现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毛泽东,另一个是李立三,两者在政治路线上存在分歧,特别在“六大”之后,李立三坚持走城市路线,而毛则坚持走农村路线,但因当时为中共在中国的革命是直接受苏联影响甚至管制,那么出身屌丝的毛肯定没有有留学经验的李立三更受“风投”苏联的认可,所以苏联支持李立三,并当选了总书记。但在随后1930年李立三的城市路线接连失败,后被清除掉了政治局,此时的毛终于看清楚形势,他一屌丝身份是不能直接拿到“投资”,必须先成立公司做出一件证明自己能力的事才可以,好比现在投资人喜欢投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或者名牌大学的
年轻人一个道理,所以毛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此时蒋才明白在他平复军阀后又一个对手出现了。
蒋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命令张学良对日军侵华的不抵抗政策,尽管在国民党史料中不承认这一说法,但是这件事也是蒋做的唯一一件能反映他准确政治面感xing的一个
决定。1931年的蒋其实判断出了毛搞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所以他宁肯保存实力先打击共产党,也不抗日,我们抛开民族情节,用人之常情还原一下。其实当时的蒋上了时代杂志后,平复了军阀后自然蒋也成为中国政府的代表,那么此时于情于理都会怂恿你去抗日,好比两个小团伙大家,大家都怂恿其中一个人揍他,但其他人都看
热闹,蒋不想当冤大头,这个是他个人私心。也是这个不抵抗在全国引起了反蒋运动,很多学生都去南京请愿抗日,但蒋仍按兵不动。蒋的这个倔强来自两个原因,第一,他太恨共产党,这个由来已久,而且判定共产党和日本人相比,危险更大;第二,他认为日本折腾不出来火花,在可控之内。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看出蒋的xing格特点和政治智慧,不过不可否认的、国民党在随后的抗日中起到了主要作用,而且开罗会议都是蒋参加的,毛当时还在窑洞里卧薪尝胆。
如果您去过台湾,您会对台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的完整xing而惊讶,整个台湾的社会面貌,人与人之间相处礼仪等都让我们很有感触,而这个要从1934年蒋在大陆推行的“新生活”运动说起,同时也就看出蒋后来在台湾的行为。其实,蒋受宋美龄影响成为基督教徒,而自己又推崇儒家思想,虽然他大脑里还有法西斯主义,但蒋具备的基督情怀和儒家思想这样的xing格体系让他当时提出四点:礼、义、廉、耻的社会行为规范,并且像现在国家领导人提出“中国梦”、“八荣八耻”一样他提出了“八项原则”规范他认为的乌托邦社会行为准则。后来我们也看很多国民党时期的电视剧,这样的剧情很常见:一些军官都要笔挺着军装带着白手套,
办公室整洁干净等特点,这个就和蒋推行的“新生活运动”有关,那么问题来了,毛怎么在当时有这个“闲心”,开始管理社会行为了呢?因为在1930年到1934年之间,他背负着不抗日的民族压力,用了五次大围剿,生生的把毛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江西根据地给拔了,他终于拔掉了眼中刺、所以蒋认为自己胜利了,好比人有钱了,就有闲心添置一些好看的家具或者衣服了,但蒋没有想到的是毛经过6000英里的长征,毛转变了公司的业务模式和市场,最后存活下来了,把“公司”转移到了“陕西”。
西安事变是谈蒋必须谈的话题,不过这里面有几个问题是需要思考的,当时已将“公司(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以长征的形势迁徙到陕西后,毛为什么会认为当时回国不久的张学良是共产党活下来的一个突破口呢?张学良对于后来和共产党的密会为什么不但不排斥而且接受呢?以西安事变结果来看、共产党受益匪浅,国民党除了让蒋受到惊吓外也没什么损失,对于国内呼吁的抗日民族战线也实现了,唯一损失的是张学良后来被蒋长期羁押了,杨虎城被杀,这样的结果张学良就没有评估过?另外,当时张学良为什么就真的相信宋子文的话护送蒋到南京可保他没事呢?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从中可以看出张学良的一些xing格特点,张学良是一个少帅,那么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特别还是一个军二代来说,毛拿捏张学良的心态很准,张学良相对来说比较“单纯”,军阀出身很讲道义,而且
父亲被日本人杀害,出国戒毒旅欧回来之后张渴望证明自己。另外,因年轻对全国局势缺乏判断等多方面,都让这个少帅成了别人的“棋子”,不过如果不是西安事变,蒋会发起对共产党的第六次“围剿”,这次蒋去西安被软禁其实就是安排围剿。还有这次对蒋的软禁,共产党本意是要处决蒋的,但后来派周恩来斡旋,不但不能杀反而要做蒋抗日的思想工作,因为对于当时的共产党来说,让蒋抗日一方面符合民族大义,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不要再盯着共产党,当时共产党刚缓过劲来,但如果杀掉蒋介石那么整个中国局势会变的更糟糕,所以张学良是一个左右历史发展的人物。
蒋对于抗日制定了一个自杀式的战略,这个战略可以打赢日本人,但也把自己杀死,这个战略就是“以
空间换取时间”,这个战略注定了抗日胜利后国民党并不会蒋一厢情愿以胜利和光荣的角色,以更大的力量超过共产党,后来的结果是不到三年就被共产党打败,而这个结果一方面是毛在八年抗日的战略,但这个只能是外因,真正的内因则是蒋的抗日战略给了毛机会。这种“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从军事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但从政治上是大忌而且失败的,这又次说明蒋的在政治方面缺乏毛的战略xing。这个战略就是当日军进攻时,中央军就后退,利用国土面积把日本的战线拉长,,让日本在供给上出现问题,这样日本就会陷入中国广阔的战场上,到一定程度日军就会瞻前顾后,然后再利用优势兵力击破日军,八年后蒋介石的确赢了。但国民党这个战术在人民心中失败了,因国民军和中央军后撤,把人民抛给了日军,人民是没有抵抗能力的,日本人的烧杀抢掠,包括南京大屠杀,所以这些人民开始逃向共产党的抗战区,在这8年中,共产区的逃过来的人越来越多,当抗日胜利后,蒋赢得了日本,却输给了人心。所以蒋再次暴露了在政治上的短板。
抗战结束前后,蒋毛面对的问题不再是单纯的中国问题,某种意义上是苏美在亚洲博弈走向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毛比蒋看的透,毛至始至终对苏不感冒,因为在早起苏共扶植中共时一直对毛不感冒,而毛对于苏共在中国的一些战略也不满。毛对于美在当时也是利用他们,当然苏美也在利用毛,或者说都在赌蒋毛谁能代表未来新政府。好比滴滴和优步的投资人的心态一样,要投出一个新阿里,一开始斯大林和当时的罗斯福都在徘徊蒋毛之间,不过此时的毛有很强的底气了,因为经过八年抗战,毛的商业模式已经获得了9550万用户(解放区人口),其中日活跃用户达到300万(军队和民兵),所以不管是重庆谈判还是接下来赫尔利(美国协调人)的斡旋,毛的态度其实更坚定,就是共产党需要拿到更多股份。但此时蒋面临最大的问题不是国际,甚至不是共产党,而是缺乏了对国民党现状的真正了解,整个国民党体系都在发国难财,腐化很严重,问题积重难返,之前中国知识份子还会支持国民党,但此时中国的知识分子都开始投向毛或者民主同盟,所以在接下来的三年内战中,毛其实打的一点不吃力,归化过来的人太多了。
蒋在近代他的一生很传奇,但也更励志,这个传奇是说他这样一个平常的人,怎么就成为了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蒋的xing格中缺少太多一个政治家所应有的xing格底色,论才华也不是太突出,所以他是一位没才华有文化,没有情商有情绪,没有格局有xing格的普通人(用一个统帅的标志来看),但他还是做了国民党统帅多年,从这个方面来说真的很励志。其实蒋毛之争很像千年之前的项刘之争,当年初始状态,毛像
刘邦一样是项羽也就是蒋手下的一位小跟班,在1925年到1927年蒋毛的关系就是如此,项羽的xing格也像蒋,自负、孤傲、特情绪,但有民族大义和
责任,对
爱情也很笃定,蒋对宋美龄也类同项羽爱虞姬!毛也像极了刘邦,早期小人物时结交了创业合伙人,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刘少奇等大将,而刘邦还是地方公务员时就有樊哙,张良等,所以蒋毛在历史上注定这样搭配,但给我等感觉蒋没有失败,毛也没用打败蒋,两者的历史责任就是如此,而且从更长更宽的历史维度上看,蒋于乱世中的治政能力还是很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