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生于河南周口农村的许
家印,因8个月大就丧母,被称为是半个孤儿。卑微的出身,并没有影响他对卓越
人生的追求。从立志走出“农门”开始,起点很低的许家印,一直在挑战伟大的目标,并赢取着光荣的胜利。这个当年的半个孤儿,如今不但是总资产近5000亿的商业帝国掌门人,实现了
中国足球几十年来的伟大突破,而且还在继续挑战着。
跳出农门
许家印在对物质与
成功的渴望中
长大,于1978年拿到通往物质和成功的第一张门票:以周口市第三名考入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
选择钢铁学院,是他以当时的眼光耍了点小聪明,因为钢厂都是在城市,他相信学了这个专业,一定可以跳出“农门”。
4年之后,许家印成功实现这个愿望,成为河南舞阳钢铁厂的一名工人。已经开了眼界的他,对这个安排不太满意。但别无选择,稍事失落后,打起精神从头干起。进厂两年后,他成为车间副主任,第三年成为车间主任。
破釜沉舟,人生赢家
1992年邓公南巡,在河南舞阳钢铁厂工作了10年的许家印辞职了。34岁的他揣着2万元的积蓄,只身一人来到特区深圳闯荡。
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很多事物陌生而新鲜。听说求职需要简历,许家印便花了一整天
时间,埋头写了一份长长的简历,把自己在舞钢的工作
经历,事无巨细地都写了下来,打印出来竟有30多页。
抱着这份30多页的简历,许家印信心百倍地四处应聘。然而,半个多月过去了,递出去的简历都石沉
大海,再无音讯。失败的现实给他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他本以为一定能在深圳打开一片新天地,毕竟自己在舞钢管理过两三百人。
实际上,舞钢的10年确实为许家印后来的事业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他后来坦承:“在舞钢,我看了很多企业经营的书,还研究过逻辑学和心理学,管理模式就是在此时形成的。”
如今回顾,恒大严格细致的管理制度与善于造势的营销手段,确有许家印在舞钢时期的影子。比如,他在舞钢热处理车间制定出“生产管理三百条”,其中最
有趣的一条是“150度考核法”,即值班人员shenti打开的幅度超过150度,就定xing为上班睡觉,要接受罚款。又比如,他专门请人拍摄了一部名为《热处理在前进》的专题片,展示车间工作人员在高效管理下的工作状态,被舞钢电视台反复播放。
舞钢的同事们对许家印的评价是“点子多,会管理,思维超前”。但1992年的现实却是,满怀jiqing奔赴深圳的许家印,竟然找不到工作!
许家印为此一度陷入
迷茫与失落,直到一位
朋友给他指点迷津:“不是你才能不够,而是你那份简历太厚了,谁有功夫看你的长篇大论啊。”他恍然大悟,随即重新制作了一份两页的简历,投出去十几份后,终于有三家公司愿意录用他。
从小业务员重新起步
在那个宏大的时代中,这只是一个低微的起点。1992年的这一个时间维度上,万通六君子在海口成功运作了“九都别墅”项目,赚得了第一桶金;万科已经在深交所上市一年,王石砍掉了家电代理、零配件产销等多元化业务,
决定只做房地产;建筑施工队出身的杨国强,低价买下顺德碧江及桂山交界的大片荒地,(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兴建4000套别墅和洋房,并以“碧桂园”命名,正式进军房地产。
而没有资本、没有背景、缺乏经验的许家印,只能从一个小业务员做起。他选择了一家名为“中达”的贸易公司。一位中达的老同事
回忆:“初来乍到的许家印,逢人便喊师傅,嘴巴很甜,也很谦虚。”这与他此前“舞钢管理能人”以及后来“中国地产枭雄”的形象,都相差千里。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所幸的是,许家印依靠一个朋友的贸易项目里分出来的一笔生意,很快为公司赚到了10万元,也借此被提拔为
办公室主任。不过,他并不满足于此。一年后,他主动向老板建议跟他熟悉的舞钢合作,由他领衔成立一家新的贸易公司。他顶住大老板的压力,给全达员工发“双薪”,每月发工资,年底再发12个月的工资。在许家印的经营下,全达的生意蒸蒸日上。
金鳞岂是池中物
通过全达公司,许家印证明了自己独当一面的能力。1994年,他再次向老板建议,瞄准正在蓬勃兴起的广州房地产市场。得到了老板的支持后,他开着一部标致轿车,带上一个司机、一个出纳和两个业务员,踌躇满志地来到广州,注册了一家名为鹏达的房地产公司,并出任法人代表。
鹏达的启动资金,来自全达公司2000万元贷款中剩下的1500万元。许家印将这笔资金投入到了鹏达在广州的第一个项目——珠岛花园。其实,在此之前,许家印还是一个房地产界的门外汉,他回忆当时说:“连什么是容积率我都不懂,就这么边学边干起来的。”
在项目的策划期,他跑遍了广州当时所有的新建楼盘,发现十有八九都是大户型。于是他另辟蹊径,为珠岛花园制定了“小面积、低价格”的开发策略。然而,真正落脚于项目运作上,最大的威胁来自于紧绷的资金链。
为了盘活现金流,许家印不敢有丝毫怠慢,“快点,快点,再快点”一度成了他的口头禅。最终,珠岛花园为公司足足净赚了2个亿,而自己的月薪却仅有3000多元,养活
家庭都困难。
1997年,许家印找到老板做了一次
改变自己
命运的深谈。他感激老板的知遇之恩,但也直率地说:“人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水平,什么样的贡献,就一定要有什么样的待遇。不然,从管理上,是留不住人的。”后来他回忆自己的创业决定时说,如果当时给他10万元年薪,他就不会去创业了。因为创业有风险,也很艰辛。
地产枭雄的连城诀
1997年正值亚洲金融风暴,国内企业界一片哀鸿,巨人史玉柱败走珠海,秦池姬长孔身陷绝境。此时的房地产业更是深陷“政策晦明不定,经营半死不活”的泥潭。许家印离开中达,创立恒大,正好一头撞上了这一行业低谷。
初创的恒大仅有七八个员工,除了一辆车和一腔jiqing,几乎一无所有。对于这点星星之火,最大的障碍并非行业形势,而是资金难题。“一个没钱的人想办大事,怎么办?只有用最少的钱,拿更多的地,然后快速开发销售,快速回笼资金。”许家印将恒大的第一个项目锁定在了海珠区原广州农药厂的地块上。
当时,这里还是一片工厂林立、污染严重、市政设施匮乏的郊区,引不起广州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的兴趣。农药厂地块原本属于工商银行下面的一家房地产企业,由于行业形势低迷以及区域位置不佳,被低价挂牌抛售。
然而,即使价格便宜,对于当时一穷二白的恒大来说,却是一笔天文数字。“唯一的方式就是不压价,只压付款方式。”许家印找到卖家软磨硬泡,说服对方把11万平方米的地块一分为三,从而得以分期付款。
首期地块4.7万平方米,首付500万元。许家印又找到银行,撬动了600万元的贷款,买下首期地块后,立即用剩下100万元启动了金碧花园项目。“我们找到施工单位垫资,垫到五成。当时不像现在,进度达到三分之二才能卖楼,我们建到第一层就开始卖。面积小,价格低,当天就卖完了!”
1997年6月8日,金碧花园破土动工,8月8日正式公开发售,开盘价定为每平方米2800元,比当时海珠区楼盘均价便宜了近20%,当天上午首期323套住宅全部售完,一共回款8000多万元,一下子解决了恒大的资金难题。
这又是一场“快进快出”的闪电战,简直就是珠岛花园一役的升级版,创造了“八个当年”的业界奇迹(当年开工、当年销售和当年售罄等),不仅为许家印带来了第一桶金,还奠定了恒大初期“快速开发,规模取胜”的发展战略。
1998年,房改政策终于出台,住房商品化取代了福利分房制度。房地产市场随即迎来黄金时代,许家印乘势将恒大的快速开发模式发挥到了极致。
时至2004年,恒大同时开发着金碧花园、金碧华府和金碧湾等13个项目,员工数量也猛增至2000多人,并跻身全国十强。就在恒大突飞猛进之时,
一件事情改变了这匹业界黑马的
未来方向。
由于恒大发展速度过快,以致管理上的疏忽,定位于欧式精品项目的金碧世纪花园,中心园林工程出现了质量问题。许家印为此大发雷霆,他立即召集全体员工到场,在众人面前亲手砸掉了质量不过关的花园。当时在场的一些老员工回忆:“上千万元的造价啊,现在想起来都心疼。”
恒大创业初期,高管团队经常
早晨六点下班,上午九点又接着上班。许家印至今保持着每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的
习惯,几乎没有休过假。一位业内人士评价:“恒大的起点比较低,但从诞生起,就是一个狼xing十足的公司,所有人都有拼命的劲头。”
2008年,恒大以4578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冠绝业界,同时还在全国各地推进着37个楼盘。一幅巨大的蓝图已经铺开,恒大走到了资本市场的门口,但一场足以致命的危机也随之袭来。
资本风云,他绝处逢生
2008年,许家印和恒大差一点就倒下了。
此前,恒大在全国市场攻城略地,品牌、团队、土地和管理这四大条件皆备,唯独欠缺的是资金。2008年3月,恒大地产启动了登陆港交所的路演,市场对其估值一度高达1200多亿港元。这不但意味着许家印有望以800亿港元身价成为内地首富,更能让恒大在全国各地铺开的战场上弹药充足。
然而,风云难测。一场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恒大上市融资的计划被迫搁浅。这几乎成了当时房地产业跌入低谷的标志xing
事件。SOHO董事长潘石屹此时断言:房地产业将在百天之内产生巨变。
业界一时风声鹤唳,而恒大则深陷漩涡中心。当时,恒大向全国拓展的37个项目中,仅有4个项目达到了开盘销售的标准,资金缺口一度高达120亿元以上。为了补上资金缺口,许家印奔赴香港搬救兵。通过此前恒大开盘请明星助阵,许家印认识了英皇老板杨受成,借助杨受成的人脉,许家印又认识了新世界集团主席郑裕彤。
关系虽然打通了,但谈判过程却一波三折。恒大董事局副主席夏海钧透露:“我们在香港那边谈啊谈,谈得差不多了,这边突然蹦出一个大负面新闻,香港投资方就想,这是怎么回事啊,我们再等等看吧。”
谈判拉锯战似地持续了三个月,许家印心急如焚。为了取得郑裕彤的信任,在这三个月里,许家印每周都要和郑裕彤吃一次饭,并去郑家打牌。他跟郑裕彤玩锄大地,跟其子郑家纯斗地主,有时牌瘾大还会玩至
深夜。尽管许家印不太会讲广东话,郑裕彤又不会说普通话,语言交流比较困难,但两位在牌桌上你来我往,玩得不亦乐乎。
这番苦心并没有白费,郑裕彤成了帮助许家印渡过难关的关键
人物。2008年6月,郑裕彤联手科威特投资局、德意志银行和美林银行等投资机构,总共斥资5.06亿美元入股恒大。其中,郑裕彤通过旗下周大福以1.5亿美元买入恒大3.9%的股份,成为这轮私募中的领头羊。
趴在账上的5亿美元,加上郑裕彤的力挺,使恒大负债率一举降至65%,也让许家印缓过一口气。
2009年市场转暖,恒大上半年销售额便突破了百亿元,销售面积位列全国三甲,许家印借此一扫晦气,重启了上市计划。11月5日,恒大地产成功登陆港交所,当天股价大涨34%达到4.7元,郑裕彤联手国际资本投入的5.06亿美元,
收获了6.6亿美元的利润,而凭借68%的持股比例,许家印以480亿港元一举成为当时的内地首富。
他成为中国球迷的上帝
2010年,恒大地产销售突破500亿元,闯进全国前五,并以831万平方米的销售面积,直逼万科的841万平方米,位列第二。这一年3月,许家印斥资1亿元收购因为假球丑闻而降级的广州足球俱乐部。
当初收购广州足球队时,许家印在不同场合一再声称:三到五年内夺得亚洲冠军。但中国足球本就积重难返,一家中甲球队竟然豪言问鼎亚洲冠军,这一时传为足球界的一大笑谈。圈内圈外,包括不少知名球员在内,都把他的举动和想法视为一个
笑话,称他是“球都不懂”。
此后三年的事实,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许家印三年砸下20亿元,请来了经验丰富的国际著名教练,买来了球星云集的球队阵容,设立了赏罚分明的管理制度。2011年7月,许家印砸下1000万美元买来巴西球星孔卡,创下中超联赛史上最高身价。
不仅如此,许更是用实际行动给那些嘲笑他“球都不懂”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自接手恒大,许家印带领广州恒大队两夺亚冠!
2013年11月9日,广州天河体育场的亚冠决赛,门票销售高达5000多万元,创下中国足球
历史上最火爆的纪录,最高8000元一张的门票,早早地被抢购一空。最终,在举国上下的瞩目中,恒大夺得了亚冠冠军。
2014年6月5日,广州恒大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在广州恒大半岛御景酒店召开发布会,正式宣布阿里巴巴向广州恒大俱乐部注资12亿。增资扩股后,阿里巴巴将拥有恒大足球俱乐部50%的股权。
2015年11月21日,2015亚冠决赛次回合赛事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展开。广州恒大主场1-0击败迪拜阿赫利,两回合1-0,近3年2次拿到亚冠冠军。
2009年市场转暖,恒大上半年销售额便突破了百亿元,销售面积位列全国三甲,许家印借此一扫晦气,重启了上市计划。11月5日,恒大地产成功登陆港交所,当天股价大涨34%达到4.7元,郑裕彤联手国际资本投入的5.06亿美元,收获了6.6亿美元的利润,而凭借68%的持股比例,许家印以480亿港元一举成为当时的内地首富。
全行业商业帝国渐成
许家印在地产、足球上的成功,推动恒大商业帝国的快速拓展。
自2013年起,恒大进军食品行业,恒大冰泉,粮油,咔哇熊婴幼儿配方奶粉等产品相继亮相,速度之快,代言阵容之庞大,让众多同类企业相形见绌,更被业内人士纷纷戏称为食品圈的“土豪”。尽管终端市场表现不够强劲,但许家印拓展快消行业的决心无人能比。
同时,恒大
音乐公司,恒大动漫公司,恒大幼儿园和足球
学校,恒大影院......,许家印的恒大正在向着更多的行业进军,多层次的、全行业、商业帝国渐成。
这就是一个钢铁工人的逆袭路,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改变中国足球,更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