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趣事
2017-12-14 10:22:54 作者:碧海莲心
又快要过年了。都说人老了常怀旧,不知怎么回事,现在的我会常常怀念小时候的事情,儿时的天真
快乐多么令人
难忘。尤其是过年的时候……
人的
幸福感有时真的不以物质的多寡来
决定。当时虽然
家里清苦些,但却总有很多的快乐围绕身边,想一想,除了
年轻还是年轻,快乐源于年轻时天真快乐的心。
放寒假时,大约
年味已然发酵,有时会跟着
父亲赶个集,集市上
热闹非凡,年货还是丰盛的。自己注意的大概是年画和鞭炮之类的,卖画的会把各种画挂起来或者摊到地上,大家都围着观看,有中意的就买下来。记得印象最深的是父亲买了一套年画,是四幅四个
故事,说的是匡衡凿壁借光、欧阳修芦荻识字、范仲淹划粥苦学、宋廉墨冻抄书。都是勤学苦读的典型。很适合当时的家境,所以记得深。再就是鞭炮,卖炮的会大声吆喝,并当场点炮实验,证明自己的鞭炮响亮,质量好信得过。点完之后大家就纷纷抢购,一百头二百头甚或更多的。一般要买三到五挂,年三十、初一和十五是必放的,初五(破五)和初十有的家也会点,炮声隆隆,年的
味道也就浓了。那几天,小孩们也会放几个小炮,煞是欢喜。集上对联也有卖,有的是现场书写,颇有些文化的味道。但我们当时都是自己写,三十上午,父亲会用买回来的红裱书写对联,对联内容有时是借别人的书本,有时买回来一本年历,内容很丰富。不光自己写对联,有时还帮邻居写,那时的邻里感情都还亲密的多。不像现在,串门的都少了。三十下午,家家都会把对联粘上,还有请来的神灵。
二十三是灶王爷上天汇报的
日子,为了期盼灶王爷能多说一些好话,在这一天人们会买果糖上供,甜一甜灶王爷的嘴。所以这一天又叫“糖瓜集”。上完供后我们会品尝着那些各式各样的糖球,有时也和其他的伙伴们交换分享。
说到剪纸,不能不提到
姐姐,姐姐
心灵手巧,虽然没有学过多少字,但很多活儿一点就透。而且干活麻利。记得过年时姐姐也会剪一些不同的纸画,粘到窗户上,顿时会感到新鲜不少。捏
饺子擀剂子也是姐姐教我的。以前擀剂子
母亲教的是平擀,捏的饺子煮的时候肚容易烂,姐姐教我旋着擀,擀得既圆又不容易煮烂。记得一次煮好饺子上供,是年三十下午,我端着大碗向门神前跑去,快到时不小心摔倒了,碗也摔碎了,饺子撒了一地。正好二哥看见了,连忙说“碎碎(岁岁)平安”,我当时心里才感到一丝安慰。捏饺子时还会往饺子里包上一分钱,等吃的时候谁吃到了就会在新年里交好运。所以煮的时候有时会注意在哪个锅盖上,这样吃到的几率会大增。现在想想怪可笑的,不过也算是一种
美好的愿望吧!
三十初一上供就不多说了,祈求神灵的保护,心里是要十分虔诚的,每个神灵都要挨个跪拜一边。再者还要祭祖。小时候总是父亲去上坟,自己很少去,现在有些想他们了,总想着为
爷爷立块碑,也算是圆父亲的心愿,
希望明年
清明时能实现。
元宵节,我们本地叫小年。十五晚上,每家的
孩子都会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到大街上游玩,不长
时间,整个大街灯光闪闪,川流不息。记得永胜举着他爷爷糊的龙灯,从大街西头走到东头,再走回来,很是神气。若是没有灯笼的孩子,也会想到其他的办法,我记得曾做过“颤灯儿颤”,把白菜根切下来,把里边的芯挖掉,然后找些锯木屑之类的填进去,插上一股灯焾,再浇一些洋油,找一根杨
树或柳树枝之类的插到白菜根上,“颤灯儿颤”就做好了。(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点着后会举着它摇来摇去,觉得很神气,毕竟是自己的作品呀!
过了十五过十六,十六
早晨大家都会早早起来,到大街上烤百病,许多人围在火堆旁,边烤边说笑着,心里或许在想着新的一年的生活,因为过了十六,这一年就算是真正的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