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认识庐山,仅仅由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苏轼的《题西林壁》和散文《庐山的云雾》。后来
喜欢上
历史和
旅行,就有了进一步了解到庐山的愿望。原来,庐山不仅风光秀丽,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
于是,在这个异常闷热的夏季,我终于
决定前往江西九江,拜访庐山。
告别了安徽天柱山,我们在高速公路上疾驰。终于,暮色霭霭中,看到了九江长江大桥。近了,更近了,前方连绵的远山就是庐山。一弯新月已经悄悄挂在了傍晚的天空。雾气缭绕在山腰间,黛青色的群山在夕阳的余晖下,似一个薄纱掩面的女子,优雅而神秘。
为了第二天的长途跋涉,我们不得不打消看夜景的念头,早早入睡。次日六点整准时起床,在陶渊明石像的凝眸中,我们迎着朝阳,以最饱满的精神和热情向庐山进发。
一
乘着旅游观光车,从西门进,沿着唯一的“
阳光大道”(据说另一条山路因为林彪曾经走过,成了“反革命道路”),转过了396处弯后,又走了约3里路,我们来到如琴湖。
湖岸曲线玲珑,湖面状似一把小提琴,湖名因此而来。椭圆形的湖心岛西边建有一水榭,配建的九曲廊桥与湖岸相连。岛上四周绿
树环绕,有小径供游人漫步。澄碧的如琴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和湖岸及周围浓浓的绿意,使这半山湖泊显得水光闪烁。刚刚立秋,清凉的山风中,行走在这如诗如画的意境里,陶醉得我们忘了前方还有更多的美在召唤。
行过一段路程后导游引我们右拐,并告之,庐山小景三百多,大景五十多,素有“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之说。沿石阶而下,见一很是秀丽的大石头,上书三个红色大字“锦绣谷”。相传,此处为晋代东方名僧慧远采撷花卉、草药处。这儿四时花开,犹如锦绣,故名。北宋文学
家王安石游览此处时即兴诗云:“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
因为来庐山前的预习功课做得足,我们甩开了导游,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沿着小路向前移动。这是一条傍绝壁悬崖修筑的石级便道,长约1.5公里。不知为何,谷中并未见许多奇花异草,但各种树木却真不少,认识的,不认识的,浅绿、翠绿、深绿、橙红、土黄……绚丽的树叶也是极吸人眼球的。
文人雅士对名山的评价大致可归纳为“山之骨在石,山之趣在水,山之态在树,山之精神在峭、在秀、在高,有一于此,方足著称。”而庐山无一不有,无一不佳。在锦绣谷内欣赏,可谓赏心悦目。可不要忙着赶路,且留意身周那些形态各异的怪石吧:有的如白发老翁,有的似跳出水面的青蛙,有的若搏斗的双狮、扬鬃撒足的野马、翱翔长空的雄鹰,还有的像观音对台梳妆……
沿着依山小径而行,一座数十米高的孤石峰凌空拔起,竖在眼前。峰巅上有块巨石,酷似一个硕大无比的老人头,故称之人头石。其面容憔悴,形象逼真,连眉眼、皱纹都很清晰,维妙维肖。峰下有一洞,名锦绣洞。走进洞内,可容十多人,有天然石桌石凳,供人休憩,洞外有一股清泉不断地流入洞中。
再从仅容
一个人俯首侧身而过的锦绣门出来,不一会儿便到了险峰。当年毛主席游此,曾题诗云:“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然后便可以看到天桥——一处巨大的断层,峰高壑深,峭壁连片,山崖上有一块褐色巨石伸向深涧,远远望去似一断桥。相传当年
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败逃至此。在前临深壑,后有追兵的紧急关头,突然天降金龙横卧深壑之上。待朱元璋纵马跃过后,忽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天桥瞬间断裂。
站在此处,看对面的山势平缓向上,满山翠绿,感觉特别亲切。突然听到前面一个不认识的导游在介绍:“对面那绿道就是老版电视剧《
西游记》片头中唐僧师徒四人上山的拍摄场地。”哦,怪不得如此眼熟!往远处看,只见群山环抱,九江城似一个娇态十足的娃娃躺在
母亲柔软的膀弯里憩息。远处隐约有云雾绕上半山腰,“一览众山小”的感受,xiong中顿生一股浩荡之气。
人流在身后不断涌动,我们只得继续前进。待穿过了仙人洞、站过了谈判台,看过了御碑亭,我们便出了谷。
走下百十级石阶,便是花径,据说这是当年白居易行走过的小路。小径两旁翠竹绿树,不时有山泉从深处的巨石流过来,水声潺潺,幽静宜人。想当年,白司马一定在此处流连行吟,甚至借酒消愁吧。继续往前,就是白居易草堂。这是一个不大的小
公园,白居易捋须沉吟的石像在草堂一侧,园内有一小荷塘,白色的、红色睡莲留住了不少游客的身影。我们沿着塘边雅致的石子小路,向深处前行。虽是初秋,但小径两边大片大片各色的花儿开放得很是恣意,氤氲在阵阵香气中,禁不住心神荡漾。(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
二
如果说泰山是敦厚朴实的男子,那么,庐山的确算得上妩媚的娇娘了。一路上,瞧不尽秀峰一带的奇峰异峦,看不足山间的悬泉飞瀑啊!对着随团的实习小导游,我大发感慨:“树和水就是山的魂。倘若用一个词来形容泰山,我
选择‘点翠’,庐山才是真正的‘层林尽染’呢!”
虽然东偎鄱阳湖,北枕滔滔长江,但因为久旱无
雨,与瀑布、绝壁同为“庐山三绝”之一的云海是看不到了,但瀑布还是仍然珠玉飞溅,不可不看。
很想去秀峰看看香炉峰的瀑布,那是李白当年欲登而不能至的佳境。虽有缆车,但由于行程有限,我们只能在车上一瞥了。远远望去,双剑、文殊二峰之间有一条白线悬挂着,那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了,可惜不能近前感受。
所幸的可以领略庐山五老峰崖口处的“三叠泉瀑布”,这条被称为“世界上最壮丽最优美的喀斯特瀑布”,为古今登庐山的游客必到之地。
要见瀑布,需得一步一步上到1500米高处的观瀑亭。这其间共有五座桥,从庐山东门到第一座桥是一段修筑好的斜坡,也是唯一可以称作电瓶车的一段。因为前两天刚爬过天柱山,为了节省体力,我们选择了乘车。后面的四座桥除了坐300元一趟的竹轿,没有其他捷径,可是那样又有什么意思呢?于是我们一家三人鼓足勇气,迈着早已僵硬的腿,愣是爬上了最高点。呵,这是一种多么奇异的感觉!看那些昨天就比我们少登了半座山,
今天又半途返回的同行者,我们虽然汗流浃背,脸红得似煮熟的虾子,但还是觉得爽极了。
三叠泉瀑布总落差为155米。一叠直垂,水从20多米的簸箕背上一倾而下;二叠弯曲如弓形;三叠最为壮观,高50米,直泻入潭中。站在观瀑亭抬头仰望,只见山顶上奔流而下的白练抛珠溅玉,发出阵阵轰鸣,令人叹为观止。因为长期少雨,宽阔的瀑身被分成了一大一小两条,仿佛母子相携。瀑旁绿树蓊郁,似深情的男子默默守候着心仪的女郎,只等她温柔的抚摸,彼时,更绿得透亮。此刻,如不是因为身边的游客,我真想对着山瀑长啸;忽而,又觉得应该背一张古琴,让
老公携上那根早已束之高阁的竹箫,好来合奏一曲早已失传的《广陵散》,该是多么神仙!
我说,看瀑不品泉应是一大憾事,我们可不能错过。于是,倒掉背上山的三升的矿泉水,我和老公携着女儿小心翼翼探到瀑布下方的巨石。伸手,接泉。嗯,果真清冽甘甜,且注满,回家烧滚,泡上一壶上好的碧螺春,或者白茶,细啜慢饮……
天色渐暗了,约好六点半到山下集中,我们只得恋恋不舍地起身,捶捶早已酸疼得麻木的双腿,
比赛着朝山下走去。奇怪,下山的速度竟然比昨天下天柱山还快,是这三叠泉的泉水给予了我们神奇的
力量么?是这庐山的灵魂注入了我们的体内了么?
呵呵,我想,一定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