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
当前位置: > 散文精选 > > 正文

体育锻炼,不只是为了权益

2017-11-13 23:34:15   作者:朱建人

  有媒体报道,时下不少学校存在“每天锻炼一小时”短斤缺两的情况。教育部自2007年就启动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什么到现在体育还是学校教育的短板?实在是需要加以认真反思的。
 
  据我所知,“每天锻炼一小时”最早是1958年周总理提出的。时隔半个多世纪,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两位总理都在强调一个十分细节化的教育问题,可见这个问题的重要xing,和解决这个问题的艰巨xing。
 
  其实,从大处看,这看似学校教育的“短板”,实质上是整个社会的短板。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对体育的漠视甚至鄙视弥散于整个社会。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文化影响下,体育的地位一直低下,锻炼shenti少有人真正重视。毛泽东当年提出的“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在今人看来是少有人能理解的。尽管当下许多中老年人都在积极主动地在健身锻炼,但就是这个忙于锻炼的人群,对“正在兴旺时期”的孩子的shenti锻炼,也依然严重地缺失应有的重视。
 
体育锻炼,不只是为了权益
 
  从学校的微观层面看,“每天锻炼一小时”难以落实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譬如,学校只做加法不做减法的课程,运动场地器材的匮乏,体育教师数量的不足,还有学校安全意识的过度反应等,都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但是,我认为最为关键的因素是观念问题和制度问题。
 
  在“应试教育”体系下,学校对体育的“不重视”是顺理成章的事,这不只是学校的错,如若哪所学校十分重视体育运动,可能反而会受到社会的怀疑甚至质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有许多学校在标榜自己是“书香”校园、“英语特色学校”“奥数特色学校”等等,却少有学校会自豪地称自己是“体育特色学校”,因为这可能会导致人们对这所学校教育质量的极大的不信任!
 
  从制度上看,尽管教育部在日前制定并印发的《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中称,“凡没有认真执行本规定的,在各种评先评优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但事实证明,这类表态仅仅是画在纸上的老虎。假如拿出治理酒驾的决心和制度来,相信问题也是极易解决的。
 
  shenti是一个人的物质基础,未成年人的一个重要发展指标是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个道理相信地球人都知道,体能的发展对智能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不必作任何认证。在当下社会,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终身发展的前提,这也毫无疑问。相信这些道理只要是思维正常的人都清楚。关键的问题还是功利心和制度缺陷影响了我们的正常判断。
 
  假设一下,一个孩子就将远离家庭而独自去完成学业或者谋求职业,当家长的首先会想到的一定是孩子的shenti。因为离开shenti,其他就免谈了。这就回到了正常思维状态。但愿我们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尽早领悟到这个简单道理。从这个意义上看,体育锻炼不只是青少年的权益,更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自然需求。
上一篇:原味的颜色
下一篇:走啊走,走到外婆家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