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芦苇
2019-05-15 23:16:04 作者:朱阜宏
每当
春天到来的时候,门前小河边的芦苇就开始新一轮的
生命旅程。它先是露出淡红淡黄的牙尖,然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它一点一点往上长。渐渐地,芦苇的牙尖变得修长肥嫩茁壮,透出强大的春天气息,透出蓬勃的朝气。春天是干旱的季节,可因为田野上、小溪边生长着的众多芦苇“啪啪”地发芽,湿漉漉水淋淋地生长,而显得有些湿润和水汽。
到了春分,芦苇的生长速度开始加快,变成了一个个亭亭玉立的
乡村女子,伸开修长的衣袖随风摇曳,秀秀气气、婀婀娜娜、风姿绰约,大地也因此更显得温柔湿润了,显得越来越
美丽了。尤其是
清明过后,芦苇拔节似的往上长,并生长得越来越丰满越来越俊逸挺拔。田野上这儿一丛那儿一丛到处是郁郁葱葱的绿。小河的两岸则完全是芦苇的天地,从岸边一直到水的中央几乎都被芦苇占领了。小河和芦苇是乡村里特有的一道
风景。
芦苇丛又是野鸟们欢乐的天堂。各种野鸟常常在芦苇丛中欢歌。特别是麻雀们,一忽儿噗噜噜一声从芦苇丛中四散飞起,像芦苇丛中有巨大花朵绽开,一忽儿又噗噜噜一声飞拢,落在一片苇丛里,像一朵巨大的花苞合拢花瓣。美丽的翠鸟、杜鹃鸟、布谷鸟,都
喜欢在芦苇丛中出没和歌舞。
芦苇是我打小就很喜欢的一种植物。小时候,我们乡下的
孩子没有什么
玩具,我们常常用芦苇做做自己喜欢的玩具。芦笛就是一种最普通最常做的玩具。上学放学的路上,我和邻居的小伙伴从芦苇上摘下几片芦苇叶,把它们卷叠起来做成一根根芦笛,一路走一路吹,还
比赛谁吹得响谁吹得好听。芦苇叶还能做成“洋风车”。我从芦苇上摘下一片大的芦苇叶,从它的中间撕成两瓣,用这两瓣折叠成像风车那样的四轮叶子,再把这叶子扣在一根芦苇杆上,这就做成了我们小时候叫的洋风车。小伙伴们把洋风车举得高高的,任风把四轮叶子吹得快速地旋转。谁的洋风车转得快,就会让人投去羡慕的眼光。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端午节打粽络包粽子。在我们农村,每当端午节,
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包粽子必需的材料之一就是芦苇叶,我们当地的方言叫粽络子。端午节还没有到时,人们就要打粽络为端午节做准备。村里的人打粽络往往从立夏就开始了,因这时的芦苇叶长得大小适中碧绿鲜嫩又没有生虫子,是最适合用来包粽子了。
总记得我跟
母亲一起打粽络的情景。母亲干完地里的农活就背上一个篾篮子到门前的小河边打粽络,我跟在母亲的身后,学着母亲把一片一片芦苇叶从芦苇上摘下来叠放在手掌里,直到手里握不下了,再把它放进母亲身后的篾篮。母亲时不时地转头夸我:小伢子,你真行啊,打了这么多粽络子。得到母亲的夸奖,我打粽络的劲头就更足。更有意思的是,走在芦苇丛中打粽络,我时常能看到挂在芦苇上的
小鸟窝,有的鸟窝里还有鸟蛋或者是刚刚孵出的小鸟。大概是害怕我拿鸟蛋抓小鸟,不远处的鸟
妈妈鸟
爸爸“叽叽喳喳”不停地鸣叫,似乎是警告我不要动他们的孩子。有时我真想将鸟蛋拿回家,可母亲不让我拿。母亲说,小鸟下蛋就像
人生小孩一样不容易,再把蛋孵出小鸟就更不容易了,我们要保护它们才对啊。听了母亲的话,我赶紧离开鸟窝,不再打扰小鸟们
快乐的生活。
到了端午节的时候,母亲先把打好的粽络放到锅里煮一煮,粽络变得非常的柔软顺滑,母亲用它包粽子可以随心所欲地翻转打扎,很快就把家人要吃的粽子包好。这些粽子再放到大锅里烀上两三个小时就熟了。母亲把烀好的粽子捞出锅,顿时锅屋里充满了那种芦苇叶特有的清香味,端午节正是从这
美味中开始。
民间有句
谚语说: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意思是说,过了端午节,天气才真正的不冷了,可将身上的寒衣脱掉了。其实,每年
夏天大概就是从端午节开始的。端午节过后,气温升高的速度明显加快了,芦苇的生长也到了一年中最旺盛的时候,也由此渐渐地走向了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