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10年,大唐朝连续发生了两次政变,在京中起兵的
李隆基灭了韦氏
家族,但在均州起兵的李重福完败,与此同时,第三场政变进入了loading阶段。
李隆基政变
成功,拥立
父亲李旦登基,当时李旦反复推辞,但李隆基执意要这样做,他才做了
皇帝。睿宗即位后,按照惯例要立太子,与大臣商议,大家都不敢说话,太平公主说:“帝王立太子,无非立嫡立长,皇兄长子李成器当为太子。”李成器吓得一哆嗦,赶紧伏地叩首说:“陛下,这万万使不得啊!国家安定时当立嫡长,国家危难时当立有功。平王功在社稷,世上谁不知道呢?儿臣决不能位居平王之上,求陛下立平王为太子。若是立我,我只好
今天回家就自尽了!”李成器伏地痛哭,大臣们都附和他的建议,于是平王李隆基成为太子。
睿宗遇到的这个场面与太祖李渊当年遇到的局面类似。当初
李世民兵权在握,李建成地位不牢,最后酿出玄武门之变的惨剧,现在李隆基有定鼎之功,手握京城附近所有兵权,李成器是个识趣的人,岂能重蹈李建成的覆辙呢?
那么可能有人会奇怪了,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也算是战友,为什么她要出这个头去拥立李成器呢?难道她脑子进水了?
其实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关系没有那么好。双方当初的合作是形势所迫,不如此就会被韦后一党给逼死,所以才会临时组成统一战线。现在韦后一党全灭,这种统一战线已经失去了外部压力,立刻就分裂了。在人类的政治中,所有的联盟都必须要有外部压力,如果外部压力消失,所有的联盟都会瓦解,这是一个社会规律,人xing使然。
李隆基在政变之前相当低调,他和太平公主没有什么往来,这次政变倒是让两人稍稍熟稔了一些,不过双方都很不满意对方。这个阶段的李隆基对于大唐的“女祸”非常在意,他不
喜欢太平公主这种爱cha手政务的女人,而太平公主喜权势。这个阶段的太平公主对于权力的yuwang也远比从前强烈了,从前她不过就是cha手政务,但这会儿她内心是想效仿
武则天,做女皇帝了。
从前她其实有过
机会,但是没有好好把握,在
经历了这么多事之后,她终于明白,弄权参政其实很low,随时可能被别人弄死,远不如自己称帝好。但现在想称帝就很难了,有李旦、李隆基这帮人在,她离帝位越来越遥远。
机会在身边的时候不好好把握,机会溜走之后又拼命地追求机遇,旁观者都明白这是徒劳,但当局者却明知是徒劳,依然还要苦苦追寻。这种事每个人都经历过,而且每天都在反复发生。太平公主有了这个心思,所以对精明强悍的李隆基非常忌恨,假如能扳倒李隆基,李旦、李成器这些人就比较容易对付了,因此她要阻止李隆基成为太子。
睿宗李旦早年多次险遭毒手,都是靠太平公主斡旋解救才得以平安,他对这个
妹妹是很感激的,因此在太平公主参政的事情上,他比李隆基要宽容得多。
当初睿宗即位时,太平公主因功劳晋封万户,开府建牙,权势达到整个唐朝公主们的巅峰,每天都要入朝奏事,与睿宗议政。宰相们奏事时,睿宗会问:“此事可与长公主商量过?”宰相们回复:“公主无异议。”睿宗又会问:“那可与三郎商量过呢?”宰相们回复:“太子也无异议。”只有如此,睿宗才会同意他们奏请的事情。由此可见,睿宗对太平公主是非常看重的,但是太平公主老是劝他改立太子,这个事睿宗做不了。
睿宗李旦曾经两度称帝,虽然权力不大,政治建
树不多,但他见多识广,亲身经历了许多凶险的事情,他并不是弱智。他这个皇帝是李隆基给的,他给这个皇冠他才是皇帝,他若不想给,立刻就可以让他变为太上皇软禁起来,当初的唐太祖李渊不就是榜样吗?睿宗知道这个儿子有实力,而且是个有城府的厉害
人物,哪能在这事上跟着太平公主趟浑水呢?睿宗心里是清楚的,但是太平公主这会儿鬼迷心窍,铁了心要把这条道走到黑,弄得睿宗对她也有所顾忌了。
睿宗信任太平公主,宰相以下的文武百官升迁黜授全凭公主一句话,她举荐的人才没有不受重用的,她与薛绍的那些儿子们都封王,她与武攸暨的那些儿女也没有受到政治牵连,都得到了正常的封赏。太平公主权重,天下人都来给她送礼以求请托,因此公主的田产遍布长安洛阳,家中的珠宝珍玩不计其数,日常用度远胜帝王。这一切都让太子李隆基很不爽,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多。
公元711年正月,太平公主派人在朱雀门拦截宰相,把所有的宰相都强行请到宣政殿光范门内,明目张胆地劝宰相联名上书,请求更换太子。宰相们都默然无言,不敢趟浑水,这时候宋璟冷冷地说:“公主所请实在强人所难,请恕我不能从命!”
这里cha一句,宋璟的事情前文说过一下。中宗复辟时期,武三思专权,宋璟是黄门侍郎。当时有一个平民百姓冒死上书揭发武三思的过错,被武三思下狱治罪,宋璟不忿,替他辩护,结果被武三思弄权贬官。后来武三思派人去暗杀他,但没有成功。武三思韦后这帮人全部垮台之后,宋璟被睿宗召回朝廷,做了吏部尚书。
吏部尚书就是组织部部长,专管人事安排。当时太平公主经常举荐亲信入职,睿宗一律照准,宋璟见到皇帝亲手批的条子,也没有抗旨,直接就同意。不过同意是同意,宋璟却阳奉阴违。他尽量不给这些人补实缺,都是挂个头衔而已,这些人就算作恶也
力量不强。对于不得已给了实缺的人,他通常隔一阵子就去搞政绩考察,发现问题的就撤职,结果大半年的功夫撤了两千多个官员的职,这手腕之强硬,也算是叹为观止了。可能大家对这个数字理解不那么直观,这么说吧,宋璟在不到一年的
时间里,把大唐朝全天下的官员撤了一半。时下经常听见有人说:“官员换的勤,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这是别有用心的观点。宋璟整治贪官、庸官的力度这么大,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
宋璟这人油盐不进,软硬不吃,管他是武三思还是太平公主,只要话说的不在理,他就翻白眼,在他的字典里就没有趋炎附势这个词。遇到这样的牛人,太平公主也没辙,她还没有在宣政殿前当场诛杀宰相的能力。太平公主暴怒,对宋璟说:“你特么皮痒痒是吧!等着瞧,今天就把你贬出京城!”宋璟两眼一翻说:“你以为我会怕!”
宋璟从宣政殿出来就把这事报告给了睿宗,并说:“臣请陛下迁公主另居东都洛阳,公主已有反心,假如继续留在京城,很可能谋反,若是出了那样的事情,到时候陛下恐怕难全兄妹情谊啊!”睿宗很感慨说:“宋璟啊,你真是个好宰相,将来你要好好辅佐我的儿子啊!”说完睿宗就免去了宋璟的宰相职务,贬为楚州刺史。宋璟被贬官,但并不
伤心,立刻启程就走了。
宋璟被贬,太平公主很
高兴,她觉得睿宗好像倾向于她这边了,于是更加嚣张,日夜与党羽在家议论废太子的事情。睿宗得知,心急如焚,彻夜
失眠。自太宗李世民之后,大唐的历代太子都是软蛋,经常被各种坏人欺负,因此给了太平公主一个错觉,以为欺负太子很容易。李隆基这个太子和李承乾、李泰、李治、李弘、李贤、李显、李旦、李崇润这些人完全不同,他是一个手握重兵的太子,是一个曾经成功发动了政变,杀过许多人的太子,太平公主非要来折腾,那势必要成为第二个韦后的。
二月里,睿宗请术士占卜,术士说:“五日内有急兵入宫。”睿宗吓了一跳,觉得自己快控制不住局面了,于是很懂事地下诏说:“朕shenti不好,经常头晕目眩,无法处理政务,现在请太子监国理政。”然后不顾群臣反对,强行给自己放了长期病假,躲在后宫再也不出来了。
太子李隆基监国之后,与太平公主矛盾越来越激烈,到了公元712年,双方都知道彼此间已经彻底恩断情绝,最后一定会有一场血斗发生,于是私下里都在积蓄力量,厉兵秣马,准备一战。
京城再度成了火药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