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是《
三国演义》中,
曹操杀吕伯奢一
家后所说,也一直被人视为无情无义的典范。然而如果结合现实
历史对照,吕伯奢一家其实从一开始就不怀好意!而非陈宫所说的误杀,本质上死的一点都不冤枉!
首先来说,三国演义中,基本还原了《魏书》中的一个基本场景,曹操路过成皋吕伯奢家,这么一个基本场景。《魏书》中如何记载这部分呢?“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而在《魏晋世语》中,对这一部分是如此描写: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那么到底那一部分才是真实的呢?《三国志》作者裴松之曾评价《魏晋世语》“惟颁撰魏晋世语,蹇乏全无宫商,最为鄙劣,以时有异事,故颇行於世。”大意是这本书,可取真实度不高,因为有很多奇闻异事而广为流传。
但是不管怎么说,两段均提及这么一个事情,曹操到了吕伯奢家,先不说曹操为人如何,曹操显然不是一个白痴,逃亡途中杀人,岂不是引得更大的乱子?就这么
简单的因为怀疑杀了吕伯奢一家,若真是弄错了,曹操以后有何颜面混迹于世呢?回去和自己老子说,我把你好
朋友吕伯奢一家砍了。显然不行,这种事没法盖住。
那么吕伯奢一家,到底做了什么呢?从魏书上看,吕伯奢的儿子和宾客劫持了曹操,把曹操的马和行李拿跑了。吕伯奢家不缺钱,也是个大富户,显然不可能是为了偷马吧?曹操匆匆逃亡,身上估计也没几个钱。那么原因就呼之欲出了,他们是打算扣留曹操。至于不在的吕伯奢,那就更好解释了。明县是去报官了。
即便回到三国演义里,也可以做出相应推断,这样的富户,显然不可能缺酒,吕伯奢亲自去买酒,不合常理。这种事情完全可以让下人去做,自己亲自去,而且傍晚才归,明显是有问题的。何况吕伯奢手上的酒不过寥寥三两坛小坛酒和一些果蔬?这不是欲盖弥彰是什么?
再加上家里杀猪,须得如此商量说:“缚而杀之,如何?”要知道杀个猪,不需要这样说,谁都知道怎么杀。何况猪早就捆上了,曹操和陈宫商议不过一瞬间,两个人都很果决,怀疑自己有危险后立刻准备反杀。从听到商议,到他们动手杀人,不过曲曲一分钟。莫非吕伯奢家人有神速力,才能如此快的绑缚肉猪?显然不是。
由此可见,无论三国演义,还是历史上真实的情况。吕伯奢毫无疑问是去报官,曹操杀吕伯奢一家,是正当防卫,只不过陈宫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文士,根本想不到这许多黑幕,直接以为曹操嗜杀,又不可认错。熟不知,正是曹操的果决才救了他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