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云: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其实,这哪里说的是物品,很明显就是说的人,尤其是胸有丘壑的文人。
一般来说,写文章的人情绪都比较充沛,思想也很活跃,常常跟普通人的眼光不一样,不论是为了博眼球也好,还是真的别有胸襟也好,总之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不和别人唱一唱反调都不对劲。
古往今来的传统文人们,总会怀着几个梦: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其实应该反过来看,未能平天下,则退而求治国;未能治国,则退而求齐家;未能齐家,则最起码要修身。所以才会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你看,济天下都只是兼职的,正经事儿还是自我的完善,无形中将自己的身段提到一个极高的位置。所以如果客观
环境原因致使他们无法建功立业,没关系,你们不带我玩,我才懒得和你们一起玩。我还可以按照内心主观想法修炼自我,最终达到圣人境界,立德立功立言,只要三选一就可以,方法总比问题多对吧。而且,对于
中国传统文人,还有一个陶渊明创造的理想栖息地——桃花源,让他们可以理所当然地
寻找自己的
心灵归宿,一言不合、若有所思,便散发随扁舟,回家吃莼鲈去也。而不用像屈原那样上下求索而不得,又找不到精神寄托的地方,愤懑积郁无处宣泄,一曲离骚吟罢,便绝望地自沉汨罗江。
作为人,不论是
古代还是现在,谁都想要建功立业,扬名立万。然而一旦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长安居大不易,迫切的
美好愿望被衣食住行困扰,那不得拍拍屁股收拾行李赶紧走人?
这个桃花源的概念,就给了文人们傲然飘然远去的姿势。一如高手过招,来时风驰电掣,去时衣袂飘飘,即使打拼得头破血流,头式是不能乱的,这样出去后就可以吹嘘一番,不是我没有本事,是当今不对我的胃口。
所以,这个桃花源的概念,对后面的文人造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陶渊明进则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傲骨,退则有“悠然见南山”的恬淡适意,还有那个不知魏晋的桃花源。他所代表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精神成为中国古代乃至当今文人傲骨的发源地之一,而他能够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也为后世文人入世失败后有了
选择和退路。这也造就了文人们的犬儒精神,丧失了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雄心壮志,一看到事不可为,就立马打退堂鼓,还美其名曰归田园居,一副与世无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样子,这该是桃花源带来的负面影响吧。
“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叩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你看,文人就是这么任性,关键你还不能拿他怎么样,还要歌颂一下,这才是真正从心所欲的
人生啊。所以中国人做事一直不太严谨,说话也含含糊糊,就是因为这种随意散漫反而成为不拘一格、高深莫测的样子。
后来,这种含糊演变成为做人做事要留三分、责人不可苛尽的糊涂处世原则,进而形成说不清道不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为人处事之道。就像一个单位里面,严谨做事的人,就会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不怕货比货,就怕人比人,一下子偷奸耍滑的就装不下去无处安身了,这肯定要触及其他人的利益或者神经,咱们是为国家为老板干活,至于这么拼吗?马上,挖苦排挤就会随之而来,很明显难得有好结果。这几天看范伟的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带领大家盈利的小海归最终完败于让场子亏本的老油条,亏不亏本,大家一样有钱拿,还干活不累。你让场子盈利了,钱还不是装到老板口袋里,大家也没见有什么好处,还一下子累得像一条
狗。那个看似务实稳重的大家长,在波涛汹涌的环境下独善其身八面玲珑,看起来是不是那种深入人心的的传统中国式家长?道貌傲然、处事稳妥、左右逢源、深得人心……哦,用一个词形容,这就叫城府。记得鲁迅小说里有一副对联: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品节详明德性坚定。就是描述这样的品性,就是这样站在道德制高点无懈可击的家长,他们代表着传统伦理道德,可以用光明正大的手段,做着龌龊不堪的事情,却可以心安理得道貌傲然。我就是真理,你管我是娶尼姑呢还是扒灰呢。
当然,大多数文人是不需要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他们大可以随着自己的性情,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样的典型例子有庄子的鼓盆而歌、阮籍的白眼看人、王子猷的
雪夜访戴等等,都被看成是雅事。我就是这样任性,实在不行,大可以拍拍屁股走人,追寻无人约束的桃花源去也。这样,文人就可以卸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沉重包袱,进退有据,随时都可以完美转身。没有了
坚持的文人,是非常可怕的。他们常常眼高于顶,一事无成,还要牢骚满腹怪上面有眼无珠不会用人,于实事方面往往无建设性可言,搞言论诋毁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最后经常都会反目成仇。所以,不要乱发善心请他们在你手下做事,最后肯定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朋友都没办法做了。
这种任性的影响也是极其不妙的。就连柳亚子先生,都会因不满意新政府的安排,写出“醉尉夜行呵李广,无车弹铗怨冯驩。安得南征弛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的牢骚话,害润芝同志赶紧写了“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著名诗句回复他。你可以说他狂傲,但不可以说他没有能力。不过那时候的文人牢骚话说得还比较有
内涵,如今的人,就只会撒泼骂娘了。
现在,正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伟大阶段,对那些不平之鸣也就约束较多了。火
树银花不夜天,诗人兴会更无前,才是新时期需要的正能量。所幸,现在的文化人,再不会秉笔写春秋,毕竟这样的代价太大,你看看写“崔杼弑其君”的那几位,都是处世哲学还没有流行的时候干的,后来就基本没听说过还有秉笔直书的事了。
世界在飞速变化,能够寄托的外物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再随便发不平之鸣,且行且
珍惜。而作为牢骚载体的诗歌,虽然呈现出枯木回春的假象,其实只是百足之虫,更偏向于味同嚼蜡的歌舞升平,或者千篇一律的唱和酬谢,深入骨髓的文字和思考,振聋发聩的呐喊和良知,早就被浩渺无边的信息淹没。
按照人类的惰性思维,人们更倾向于
阅读轻松愉快的
段子,而坚决回避需要深度思索的文字,更何况是不知所云的诗歌。灵魂虽然可以启发,却难以扭转。在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今日头条、网易新闻这类资讯推介类软件,正在消磨着大众所剩不多的空闲
时间。不论你觉得那些资讯是多么肤浅,毕竟它会抓住人们的兴趣点,让人觉得是在抓住一切空闲学习,从而获得满足感。
作为曾经的表达主流,文化媒体受众面越来越窄,为生计不得不低下头颅,刊发出来的东西变得良莠不齐,就像电影一样,叫好不叫座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也折射出纯粹知识分子生存的愈发艰难。
作为年青一代的典型,工薪阶层的精神
空间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也被迫接受
成功学、管理学、
励志文学的压榨,主动或被动地提前向世俗投降,不向世俗靠拢,便要被冲到沙滩上,世界就是这样残酷,根本不会给你时间喘息。
百无一用的书生,早就只能选择遁入世外桃源,管他天下如何熙熙攘攘,我只需照看好自我的精神家园,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至于所谓的功名利禄、君王霸业,早就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在意淫式的网络小说里发泄一通了。
高高在上的精英阶层,一方面贪婪地吸吮着伟大民众所创造的建设成果,一方面道貌傲然地以广大民众的代言人自居。然而却又不遗余力地灌输着无用的成功学鸡汤,编织着全民创业大有可为的假象。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只是经济实力、生活水平的提升,如何重塑这个民族的伟大精神,才是真正的当务之急。
这个当务之急,绝不是文人们用犬儒主义塑造的桃花源,不是事不可为躲进小楼的心安理得,不是失意落魄采菊东篱的无所事事,而是奋臂而呼、秉笔而书的大无畏,坚持信念、百折不挠的先驱者,是做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孺子牛。
铁肩担道义,舍我辈其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