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子;粽子,端午。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半了。母亲在世时,每年端午节dou要包粽子,不仅给自
家包,还要帮助街坊邻居包粽子,甚至邻居的亲属也享受了母亲的手艺。
母亲干活干净利索,做事井井有条,包出的粽子软硬适中,筋道可口。红豆的,蜜枣的,软软的,糯糯的,咬一口回味无穷。
母亲在世时,一直要我学包粽子,可是我总觉得母亲健在,不愁吃不到粽子;总觉得来日方长,母亲还能为我们包粽子。可是没有想到,母亲在过完她九十大寿后的一个星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每逢佳节倍思亲,平日里想母亲,逢年过节就更想母亲。
母亲是平凡而伟大的。说她平凡,是因为她是千千万万个
中国母亲中的一员;说她伟大,也是因为她是千千万万个中国母亲的一员。
母亲儿时读过四年书,在她的同龄人里也算是文化人了。她粗通文字,知书达理,一生最
敬佩有文化的人。
我的
姐姐与我是同父异母,因幼年丧母,从小体弱多病。母亲待她如同己出,甚至超过己出,对她是百般呵护。在那物资十分匮乏的年代,好吃的紧着她吃,好穿的紧着她穿。年少的我不懂得母亲的苦衷,常和姐姐争吃争穿,也常常害得母亲暗自落泪。
姐姐从小聪明伶俐,学习优秀,一心想上大学。在五十年代末期,在我们普通工人
家庭,一个女
孩子能读中专已经很了不起了。我家左邻右舍,就连许多干部家庭的女孩儿,当时都考中专或者考技校。
父亲也主张姐姐考中专,早些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可是母亲说什么也不同意,坚决支持姐姐考高中,上大学。她说:家里再困难也不能不让孩子上学,耽误她的前程。在母亲的支持下,姐姐不负重望,考上了内蒙古的重点高中——包头九中,后来又以全内蒙第二名的好成绩考上了大学。当年,父亲的月工资仅仅有百十来元,对于一个六口之家,本不富裕,母亲每个月把父亲工资的四分之一寄给姐姐,保证她的生活,保证她能安心
读书。姐姐一直都非常
感谢母亲的远见卓识,给了她
美好的
未来,美好的
人生。
后来,三个
妹妹相继考上了大学,家里的负担更重了。一连许多年母亲没做一件新衣,一日三餐
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可是母亲从来没有过丝毫的抱怨。每当妹妹们把优异的成绩单拿到母亲的面前,那便是母亲最
幸福的时刻。后来母亲又
鼓励弟弟考上了夜大。为了让弟弟能够安心学习,古稀之年的母亲还尽力帮助弟弟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由于时代的原因,我没能上大学,这成了母亲永远的遗憾。当我有
机会去进修时,母亲第一个表示支持我去学习,并帮助我照顾两个年少的孩子,使得我能够安心学习,取得优秀的成绩。
对于我们姊妹的孩子的教育,母亲也是非常重视。这些孩子都是母亲带大的,在母亲那里受到了最基本的启蒙教育——
善良、正直。繁忙的家务并没有使母亲忽略对隔代人的教育,在繁忙的家务空闲里,母亲会用最朴实的语言给孩子们讲
故事,用简单的道理塑造幼小的
心灵。现在这些孩子都已
长大成人,学有所成,而且大多数都留学归来,报效国家,这是母亲最为自豪的事情。这些孩子天南地北,再忙也会抽
时间给老太太打电话,报告自己的进步及工作情况。每到这时,母亲的脸上总是抑制不住欣慰的笑容。电话里说的最多的还是学习、工作的事儿,并且鼓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不要惦记她。
母亲与她那代人一样,说不出什么豪言壮语,但是她用自己的品格影响着我们整个家庭,影响着家庭里的每
一个人。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永远积极向上,心地善良,宽容大度,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都能面带
微笑闯过去。我们姊妹无论身处何处,心中永远装着这个家……
又是一年端午时。
端午,粽子;粽子,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