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懂那三巴掌
作者:于梦欣
母亲不爱打
孩子,也很少动手打我们。这是打我记事起,就认定的事。但她打过的三巴掌,令我
记忆犹新。
第一巴掌,发生在小时候,那时我才五六岁,正是
调皮爱玩的年纪。每天下午,总有小伙伴拉着我上麦田堆里打滚,也有豪气一点叫我上人
家门厅里吃饭。黑娃子找着我:“走走走,去俺家吃饭,俺妈
今天炖了红烧肉,可香了。”“可是妈不让我去,她说这样影响不好。”“不怕没事的。”我便敞开了肚子,愉快地吃了一顿。回到家,母亲指着我嘴上剩余的肉汁说:“是不是又跑别人家吃饭了,有没有跟人家说谢谢。改天带人家到家里,我弄顿好的。”此时我有点不知所措了,大喊:“是他叫我去吃的,凭什么我还要让他吃回来,不就一顿红烧肉嘛,他们家又不是吃不起。”母亲听后扬起手,一巴掌甩在我屁股上,清脆又响亮,屁股瞬间火燎燎地痛。
“你要记住,这是做人的道理。”从那以后,我丝毫不吝啬也不贪心了。
第二巴掌,是我刚
读书的时候。整天好玩不学,成绩一落千丈,有次
考试抱了个“五”字开头,一想到回到家母亲严厉的眼神,我心生惊恐。内心的畏惧使我心生一计,我便拿红笔悄悄地把“五”的头尾相接。真好,现在是“八”字开头了。回到家递给母亲,始终不敢看她的
眼睛。母亲细看,察觉到一丝不对,喝道:“到底多少分!”我慌了:“八……八十啊……”母亲放下试卷,甩了我一巴掌,这巴掌沉闷有力,打得我半天吱不出声来。
“我
希望你记住,你的态度
决定一切。”从那以后,我考过再低的分,母亲也没有说什么。我也没再撒过谎了。
最后一巴掌,是小学
毕业的
暑假,正值叛逆期,对什么都充满新鲜感。“嘿,好久不见了。”遇到了一个同校毕业的
同学。“他手里夹着个散发白雾令人咳嗽的东西,他吸了一口,帅气地吐出来。”这样子让我心生着羡慕,“这个可以让我试试吗。”不知何来的勇气,我向它迈出了第一步。拿在手上瑟瑟地点了火。不巧,这一幕被母亲撞见,她眼神一暗,脸一沉,二话不说拉着我上楼。脚步停住,她转过身来,给了我一巴掌,生疼,母亲这次没有说什么,但我都懂。
直到
长大了我才明白了母亲这三巴掌的意义,每一巴掌都是她的恨铁不成钢和她的失望与期待。我会永远带着这三巴掌,去走我未走的路。
作者:陈祺泽
随着一声啼哭,一个婴儿的诞生,标志着你的人生开始了。这是第一个
时间段:
童年。
童年啊,似乎提到这个词,人们就会想到幼稚天真,无忧无虑的
美好时光。但童年不止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天真
快乐,也有高尔基在《童年》中所描述的压抑痛楚。
正是因为人与人存在不同,所以人们的人生也大相径庭偏向了不同的道路。有的人腰缠万贯衣锦还乡,有的人富甲一方光耀门楣,有的人庸碌无为平淡一生,有的人寒衣素食惨淡度日。
苏轼人生跌宕起伏,少年时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却因乌台诗案差点丧命。由此,他的人生走向了下坡路,被贬黄州。他也曾自怨自艾,不过,却终是在寻常农夫的生活中释放了乐观的天性,正如他在他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所写的——“也无风
雨也无晴”,正是在黄州的贬官与寻常百姓的生活中,他才有了这样的感慨,这样的人生领悟。
苏轼几经贬官,但都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对于他而言,黄州是具有
特殊意义的,在此,他读懂了人生。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话正是诗人读懂人生的慨叹。人生在世不如意之十有八九,但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鲁迅少年,家道中落,他不得不在他人鄙夷轻蔑的目光中生活,但正是因此他才领会了旧社会的本质与麻木国民的丑陋,毅然走上了文学的道路。
正是在惨淡的人生中,才能真正读懂人生: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只有直面人生,才能突破自我;正视耻辱,才能富强;正视过错,才能进步;正视差距才能超越。
唯有正视人生一切不足与过失,才能真正付诸行动,去取得属于自己的
幸福。
作者:张雅莉
人若到暮年,已白发苍苍,但他们的生命就此到头了吗?
树若已年迈,枝叶枯黄满地,但它们的生命难道结束了吗?
奶奶已年迈八十,
岁月走过,在她那和蔼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却无法让她的
心灵衰老。
一年寒假我们一家回到
老家,奶奶这时受了寒,常常需要待在屋中,我本以为会见到孤寡老人独守,可没想到却是一声声朗爽的
笑声,奶奶眉开眼笑做着农活,欢迎我们的到来。
烈日炎炎,奶奶依然在田地里干农活,炽热的
阳光像刀刃一样在她那脸上毫不留情的挥舞着,大豆似的汗珠在两鬓间跃跃欲坠,晶莹的汗珠映出她幸福的脸庞,手上是不停地忙碌着,却格外地小心慎重。我不忍心看她这样劳累,急忙跑到她身边拿过镰子,她惊了一下,笑着说:“别捣乱,我做完这活还得去晒衣服呢!”我不肯:“你这么大岁数了,好好休息,我来!”奶奶忽然不笑了,明媚的脸也沉了下来,直直地盯着我,她像是一位庄严的领导人,对我说:“人老了不代表生命也老了,生命在于
劳动,只要精神不老,生命怎么会老呢?”我似懂非懂,只是觉得奶奶是个格外倔强的人。
奶奶的一辈子似乎都在劳动,听
爸爸说,小时候家里穷,只有国家分的几亩地,奶奶便将每一亩地都种上粮食。
春天,奶奶顶着豆芽般的身板到田里插秧,一棵又一棵,起身弯腰,每一个春天都无一例外,奶奶的手像树皮一样粗糙,伴着许多伤痕,这是劳动的见证;
秋天,稻谷
收获,几百斤的稻谷堆积成山,都靠奶奶
一个人搬运,先是留了一些自己吃,其余的都搬到城里去卖,每天天还没亮就能看见她瘦小的身子扛着比她还重一倍几大袋米往城里去,山高路陡,不论是狂风暴雨还是烈阳高照,她都
坚持着,十年如一日,那驼着的背正是劳动的见证。
生命不息,劳动不止。今年暑假时我回到老家,望着一片金黄的田野,肚子圆滚滚的谷粒,绿油油的青菜……五彩缤纷的世界由此展现。我似乎明白了奶奶的那番话。
夜晚,万籁俱寂的山村先得格外幽深,忽有一盏明灯出现,伴着敲击声,原来是奶奶敲着铁,打着灯走来了,一阵又一阵的敲击声回荡在山林之中,奶奶总是蹲下身子,
微笑着看那些稻谷,时不时敲铁驱赶
老鼠,这一敲就是一个晚上,声声不息。
我恰巧也睡不着在田间散步,忽看到奶奶的身影急忙跑过去说:“奶奶,别敲了,该休息了。”奶奶不停下手中的动作,对我说:“孙女,你知道人的一生一直坚持的是什么吗?”我茫然的摇了摇头,她说:“是劳动,我这辈子就没闲过,不做点事就不舒服。”忽然一阵微风拂过,她那如白
雪的发摇摆着,脸上的神情异常坚定,我豁然开朗,是啊!人的一生不就在于劳动吗?这不正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吗?生命不息,劳动不止!
华夏民族最为令人赞叹的就是人民身上的劳动品质,中华
上下五千年得以延续最为根本的还是人民的劳动,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将劳动一词体现的淋漓尽致。世间万物的生命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
生命的意义——劳动!
篇四:读懂自我
作者:邱潇鸿
有人离开,有人留下,有人待在原地,有人继续往前。
成长要面临一次次的分别,要面临一个个的问题。
在成长这条路上,你会
遇见一些人,你们相识相知,也许会和她们产生分歧,甚至到最后的不欢而散。面临着这些问题,你会在成长路上越走越远,孑身一人,还是齐头并进,亦或是是止步不前,这都是
选择。
在以前,我也面临着这个问题。那一次,我和
朋友们发生了激烈的
争吵,因为这个也许我们要面临的是分散。我也很久想不通,也不明白为什么,这种局面僵持了许久。我听到了一句话“一个人的出现,也许只是陪你一段时间,教会了你某些东西,但她并不能和你走完全程。”那个瞬间,我想明白了,有时候遇到问题是要
放弃一些事物放弃一些人,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从头到尾的陪着你走完全程。
其实那时才发现,也许我和我所谓的朋友的世界也许都不一样,三观不合。我们那时都还做不到互相理解和包容,只在意自己的感受。人终究是会成长的,也许会很慢,也许需要放弃一些事物,但最后还是蜕变了,成为了一个新的自己。
活在舒适圈内,是我面临的最大问题。每天面对着同样的事物,做着同样的事情,遇到问题不解决,成绩永远没有上升。我一面理智地告诫自己要打破舒适圈,一面又沉溺于此。对于想要
改变现状的我来说,只好一遍又一遍地逼迫自己不能有惰性。既然已经拥有目标,那就付出实际行动。在那段迷雾重重的
日子里,总算是有光了。
周围的人不管如何,我都要做到不忘初心。即使不被看见,也要自己怀揣着那份热,去发属于自己的光。即使那段日子很平淡,我也要让自己熠熠生辉。做一颗星星,才是我的最终目标。
愿我们都能读懂自我,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最终成为优秀的,你所想希望的自己。
篇五:读懂青春
作者:郭惠桦
青春,一个懵懂的时期,短短几年便过去了,来不及让人体会。我也曾望着窗外,想啊,青春到底是什么?青春又是怎样的?
我想,青春应是一个初出茅庐的仙子,她素白的裙、乌黑的发展示她的
年轻。她在童年面前略显成熟,却又较成年更加青涩。所以,青春是我们告别稚气,走向成熟的阶段。她是含蓄的,青涩的,但又充满生气和小小年纪对这个世界的各种好奇和心悸。
青春是多彩的。有人青春充满鲜花和呐喊,有人青春满载薄荷和
梦想。在这个时期,我们可以做很多事:
努力学习、交一两个知心朋友、培养兴趣爱好……青春时常和
学校联系在一起,学校有很多
精彩的活动。
我
喜欢在学校的青春。在学校,可以见到很多人,可以说许多话,可以想很多事。上课做做笔记,下课和同学去小卖部,转转悠悠却也充实。有人说:“上课瞌睡王,食堂干饭王。”我认为这很真实,谁不是上课偶尔打盹,一到中午就“干饭了干饭了”呢?
回家后的青春也很美好。漫步回家的小路,仿佛携了满身星光和花香。心里没想什么,就是感觉很
开心。回到家,
父母习惯性地喊:“回家啦?快来吃饭了!”卸下一身“行李”和“风尘”,迎上一桌卖相平凡却足够暖心的饭菜,这感觉太棒了。吃完饭就唠会嗑、听听歌,写完
作业就晚安,平平无奇的每一天就这样愉快的过完了。
青春让我对
未来充满好奇和憧憬。我曾自己想过,未来会怎样呢?也和别人讨论过,将来我们还会见面、还会如此吗?一切都是未知数。但,不会变的是,青春是人生的起点,一切才刚开始,都还来得及。所以我和她约定:“那就说好,各自努力,顶峰相见,不见不散。”
青春也让我慢慢认识自己。我是什么样的、我是怎么来的、我要去哪?我又要干什么?我都清楚了。今后我会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更好的未来。我告诉自己,无论如何,脚踏实地,只有变得更好才能配得上我热爱的一切。
读懂青春,我真的读懂了吗?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学校是梦的起点,青春永不过时。
篇六:读懂生活
作者:罗杰
生活是一道
哲理,是因为你必须明白,“你为什么
活着?”从小,你父母可能就在你旁边不停
唠叨:“你一定要好好读书,读书,你是你唯一的出路。千万不要长大像我们一样这么苦。”“之后呢?”而他们并没有告诉你接下来该怎么做。那好,之后的事我自己想:无疑是告诉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找一个好工作。而孩子再……当自己到了老年。也只不过是在家养老,
等待生命终结的那一天。这就是生活!你的生活就这样完了?相信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这样,但还是有许多人在过这种生活。
童年的我,对于这个问题并不太感兴趣。而是大量的时间放在玩和所谓的梦想上。但到了初中一切都不一样了。如果中考没有考好,你就上不了高中。上不了高中就意味着你打工生涯将要开始。在这样的压力下,你不得不学习。但这样的学习却不是因为好奇而去学习。这样的学习生活下,我不得不丢下童年的三个重要的东西——好奇,梦想和想象。丢下这三样东西,即使考上大学又能怎样?还不是又得过上为了应付生活而生活的日子。
那我们又究竟为了什么而活着呢?
曹操在《龟虽寿》中给我们了答案:人活着要有目标,到了老年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志向。这一点提醒了我,让我重新思考的问题。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我的目标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到处去询问别人。有的说是为了养活家人,过上小康生活。,有的说是为了金钱和地位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到了最后,我还是找到让自己满意的答案: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是出自一个年纪比我小很多的男孩口中。他像极了童年的我,对任何事充满了好奇。重要的是,他还有属于他自己的梦想。而这一些我却没有,但现在,我必须找回我自己的梦想!
我明白,现在的学习不是单纯的学习。它是为了让你能够做你之后想做的事而学习的。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社会没有一点知识储备,你是很难“站稳”。你这样何谈梦想,梦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所以为了之后你能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年少时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