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当前位置:主页 > 读后感 > > 正文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2400字

2017-04-29 16:22:47   作者:星辰

  历经35天,完整读完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读这本书的时候比《目送》多了很多很多的共鸣,安德烈应该就是我的同龄人,而龙应台应该就是跟我妈妈一个年龄段的人。所以一本书是不是用心读进去,是不是边读边思考,多数还是取决于这本书能让我们产生的共鸣有多少。在读《亲爱的安德烈》的时候,无论是MM口吻的信还是安德烈口吻的信,我竟然都能找到很多的感同身受,但是却并没有把这些问题都考虑的像他们那样深刻,就想起十八岁到二十五岁的我到底曾经是个什么样子的呢?我父母的教育对我是如何的呢?还有在那个本该认识世界的年龄我到底都在干什么?对于安德烈询问母亲的那些话我是否曾经也想问过我的妈妈,而龙应台的回答是否也是我妈妈想要回答的呢?答案肯定无从得知,因为我早已经不是十八岁的我,也不是二十五岁的我,而我已经是三十多岁的年纪,在社会也已然磨练了八九年,所以起初的我们或许只能在记忆中了,而又因现实的参照会认为当时的记忆特别的美好。我就从爸爸妈妈的教育说起吧。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2400字
 
  我出生在普通的河北农村,妈妈没什么学历,没什么工作经验,但是确是任劳任怨、名副其实的庭主妇,除了家里的家务活就是照顾一家老小的起居,然后还要适时地做农活。妈妈不善言谈,更不懂得花言巧语讨好婆婆喜欢,所以在有妯娌的农村家庭,这样的女人尽管很能干,但是不讨好,也就因为年轻时总生闷气而落得如今一身病!爸爸呢,有些学历,据说爸爸曾经是脑袋好用文笔也不错的学生,只是在那个年代的“政治帽子”太多,爸爸也是“受害者”,尽管有“才能”却被迫退学,也在很年轻时他就进入社会。爸爸手巧,所以走上了技术道路,至今为止爸爸都是在靠“手艺”吃饭,当然农活跟地必然也就不是我家的主要经济支柱!
 
  我家就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爸爸主要就是靠手艺赚钱养家,妈妈就是安置家里的柴米油盐以及老小的日常生活,看着还不错昂~
 
  也因为这样,老爸从没过问过我的学习情况,在从小的成绩单填写意见那一栏,我爸永远只是大笔一挥三个字【没意见】,这三个字大概一直伴随我到高中毕业,因为我爸的思维就是:你们兄弟姐妹,各凭本事,能考到什么阶段我就供到什么阶段!所以从小就也没敢“指望”过爸妈在学习中能帮些什么,都是自己去钻研,想办法。当然可能是继承二老的优良思维基因,脑袋一直还算不难用,尽管一到大考就掉链子,名副其实的“非应试型人才”-这是我高中语文老师的评价。。。。。不过那从小也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各种证书那也是多得很,奖学金也是基本全拿,所以这么看来老爸的【放养式学习教育】也还是不错,当然放眼全国的优秀人士们,我肯定还是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老妈呢,就是我们的日常貌似全归老妈管,但是像买衣服鞋子书包这些的事情呢,从来老妈都是看我的眼光决定,当然这都是小事,记忆最深刻的关于老妈对于教育的事有那么几件,当然平时,什么尊敬长辈啊、多干点活累不着啊、女孩儿得要会做家务啊、姐妹弟兄之间要和睦啊、要知道父母的辛苦啊等等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农村在那个年代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有的,所以至今跟爸妈开玩笑说:“你们给我跟我妹洗脑洗的最彻底最成功一件事情就是-家里的一切家产都是我弟弟的”,他们听了也是笑。确实,我跟我妹妹都没有一丝一毫的想法说是爸妈应该给我们啥啊,都是我弟弟的就是我弟弟的呗,我们再努力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好了~这就是从小潜移默化的教育结果,当然啊我说出来真的是没有任何觉得“哪些该是我的”的想法,我妹妹也没有。所以越长大,我家弟弟似乎也是越来越尊敬两个姐姐
 
  接着说妈妈教育的例子。
 
  接着说妈妈的教育:大家肯定都有过这种经历吧,被质疑“早恋”,中学时期出现这种情况,那个年代的父母都是很愤怒的,我的妈妈也不例外。中学时代就是那个最纯纯的年代,情窦初开应该很正常吧,可是父母是不能理解的,也不能允许的,尤其是妈妈们会把女儿们管的死死的,好像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子情窦就不应该初开一样。我妈妈也是,我都觉得我妈妈那时候跟个侦查员似的,她怎么能知道的呢?后来跟我说是听小伙伴们偷偷议论来的。。。。。总之呢我的初恋就是在老妈的“威逼”下结束的,后来只能一条心思的上学。不过那个纯纯的时光还是觉得很美好,一切都是淡淡的、羞涩的、稚嫩的。现在想来也是很美好的,因为人一旦长大了,一切都变的那么复杂,那种干净的纯粹再也找不到了,就放在了我对青春的记忆里了。
 
  另一个事情就是大学填写志愿的时候,妈妈貌似很”开放“说可以选远一点的地方。听到这个很开心,可是我从来不知道她的远指的就是离我家最近的三个大城市......所以没有任何思考的选择了相对距离里三个中最远的那一个。如果是现在的我选择必然不会选择那个城市,一定义无反顾的选择帝都!可惜啊,那时候“叛逆”,就觉得多年总是在父母身边总要远一些,再远一些才好。那样的“任xing”,就是我们的青春岁月。如今还是在帝都待下来了。
 
  只是因为读龙教授与安德烈与飞利浦的信时,也想到自己青春年少时如何受父母影响,又如何“叛逆”父母的。
 
  不过我还想写的就是,安德烈在几年前信里写的事情其实是我近两年才思考的事情,这是东西方教育差异的结果吗?还是说我属于成熟慢一些的类型?因为在读文章的时候,真心发现自己其实竟然都在想着18-25岁时安德烈时想的,甚至是我都还没能像安德烈一样看问题看的那么透彻。当然龙教授的回信却又让我想起我的妈妈,以及其实好多回答竟然也是我想要回答安德烈的内容,这种又是为什么呢?天生的母xing思维?还是因为我是长姐,所以从小就也更想对家里承担些责任的缘故?也或许亚洲女xing的思维?这些我都没想明白。只是我觉得我很喜欢龙应台文字的风格,感觉每句话每种观念都戳中我的内心,也会有种觅得知音的感觉,所以决定读“人生三部曲”的最后一本《孩子你慢慢走》
 
  我很久没有如此的读书热情了,所以我很珍惜如此的热情,最后一本读过之后可能会有新的想法吧,到时若有我再接着写!
上一篇:读《大林和小林》有感
下一篇: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1700字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