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当前位置: > 读后感 > > 正文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800字

2023-05-12 18:46:54   作者:星辰美文网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800字 (一)

立志奋进砥砺前行

《飞向太空港》这本书,我读了以后受益匪浅。它是将文学从一向表现人类自身的关系向同时表现人类与宇宙的关系迈进的一次文学远征……

西昌卫星发射场的专和工作人员们争雄世界的志向、以身殉国的豪情、不计得失的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当我看到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一种自豪之情就会油然而生。我想起了中国在航天史上的种种奇迹,想起了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20世纪90年代,中国航天人众志成城,成功地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开启了中国航天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征程。它的成功,震撼了世界,是中国在国际航天业竞争中的重大胜利。我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从中我看到了中国航天人的勇敢、热情、智慧和毅力,看到了一种吞吐时代风云、勾勒航天历史的胸襟、眼光、抱负和气概。

一个民族从地球到天上沉重起飞,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由无数人的心血、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换来的。西昌卫星发射场上,百年不遇的泥石流爆发,房屋倒塌了,桥梁冲垮了,铁路摧毁了,公路崩溃了,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全体将士并未退缩半步,他们不管千辛万苦,不顾狂风暴,齐心协力,同大自然展开了生死搏斗,正是这种风雨同舟、顽强不屈的精神,西昌卫星基地全体将士度过了难关,恢复了工程。

这就是中国的航天技术人员,他们一方面从事着这个世界上最尖端的科学技术研究,一方面又在同艰苦的环境做斗争。夜以继日,他们用辛勤和智慧播种光芒四射的现代文明

当我们为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感到骄傲和自豪时,一定要认真学习航天人员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精神,特别是学习他们在航天事业中表现出来的高度责任感,学习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锐意进取、志存高远的航天精神。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立远大理想,并为之风雨兼程,勇于拼搏,不断提升自己,将来为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800字 (二)

这个寒假我看了一本科普类的书,它的作者是李鸣生,他以记者的身份出现在书中,他亲身经历了中国航天局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火箭发射美国“亚州一号”卫星的种种趣事和困难。

在1989年12月16日,美国批准了“亚州一号”卫星的出口许可证,中国火箭成功打入国际商业市场,这是中国向全世界展现航天能力的重要机会

在整个发射准备过程中,困难数不尽数。

生活问题,美国人喜欢在工作之余参加跳舞、打球、骑车、登山等娱乐活动,这中国人很不理解:打卫星就打卫星,跳什么舞、骑什么车呀!可是,为了让美国人对中国有个良好的评价,中方还是同意了。

习惯问题,中国人有人走电断的工作习惯,但美国人认为:下次来工作第一件事总是开电源,多麻烦呀!于是美方要求工作场所一天24小时都要通电。这对当时各种资源还比较溃乏的中国是有困难的,最后中方人员用了个土办法解决了供电问题。

通信问题,美国人远道而来很想家,常常要打电话。但发射场在山沟之中,几个月前又发生了一次罕见的大型泥石流,冲毁了通话线路,战士们好不容易修好了,但是依然达不到美国人的要求,最后中方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美国人理解了现状。

在众人的不懈努力下,各种问题得到了化解,最后在1990年4月7日“亚州一号”卫星发射圆満成功。

看着书本中火箭腾空而起的壮观画面,我思绪万千。我想到了一百多年前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多少奇珍异宝被野蛮的摧毁;我想到了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民族危机的甲午海战,想到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我想到了上世纪初日本的侵华战争,想到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那时的中国积穷积弱,哪个国家都能欺负中国!

我更想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九四九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声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现在,中国的火箭可以发射美国的卫星了,中国人民真的站起来了,新中国从此站上了世界的舞台,再也没有哪个国家敢欺负中国了!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800字 (三)

月华如水,星光灿烂。月夜城已是人的海洋,一颗颗壮怀激烈的心随着“长征三号”在宇宙飞行。

——题记

本文主要叙述了原本科技衰败的中国建造了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几颗卫星后,接踵而来的问题便是如何打入国际商业市场。经不断沟通交流,万里请缨,准备用中方“长征三号”火箭将美方“亚洲卫星”发射,几经研究,最终成功发射。

一个腾飞的国家,必有一些开辟天地的英勇志士:上官世盘思维缜密,绵里藏针,在谈判桌上力揽狂澜;谢总谢光选当守财奴,当改则改,察纳良言的胸怀与气度令人钦佩;坚忍不拔,学识渊博的胡世祥鞠躬尽瘁,一心一意为中国航天事业。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在李鸣生先生笔下描绘得淋漓尽致。他们建功立业,却不居功自傲;他们甘苦皆尝,却义无反顾;他们间虽有内部争执,却将干戈化为玉帛,他们为了让中国打进国际市场而努力奋斗,砥砺前行。

当听到那一声巨响,熊熊烈火映红了半边天,望见火箭腾空而起,“中国航天”四个大字赫然醒目,成功发射。每每回忆这个画面,心中有自豪,因为我是中国人。而我也有一个小小航天梦,向往那天空中衬托出的清晰白线,像矫健的鹰叱咤翱翔,消融在蔚蓝的天空里。家里的各个角落除了书籍,最多的便是大小不一的飞机模型,还有不径相同的手控航模。为了能驾驭各式各样不同机型的航模,我努力学习,用成绩来换取航模。每当我得到一架新机型时,我都爱不释手,小心仔细地研究一番后再动手操作。看着飞机在我的遥控下任意地变换着姿势、以不同的速度起飞降落,聆听着那骄傲的咆哮声,更加坚定了我想与你近距离接触的信念。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小小的梦,并为它努力、为它奋斗,走在追梦路上,或彷徨、或悲伤,但总会朝着那个既定的目标,屡败,屡战。无论是多么广阔的天空,也有一颗星星,散发着微弱的光芒;无论人生的路上有多么黑暗和坎坷不平,也有一盏启明灯,照耀着我们前进的路。它就是梦想。作为学生的我们应努力学习,勤奋刻苦,克服学习中的一个个障碍,朝着心中的目标奋进,用自己的力量与行动,发射心中的“卫星”,让梦想照进现实。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800字 (四)

不忘初心,飞向未来

起初看《飞向太空港》的目的仅是因为它是必读书目中的一项,并且始于对它的兴趣罢了。从头到尾大致翻阅一遍,既枯燥又乏味,甚至还有许多关于航天的专业术语频繁出现。我很是不解,为什么没有文化功底,全文都是简洁明了的叙述或是对话的作品会选到必读课外读物里呢?这样的书不是人人都能写的吗?

但直到我细品了这书中的内容与文字底蕴时,才发现这不仅仅是本跟航天有关的书籍,更是记录了中国航天由落后到崛起的一步步艰辛历程,耐人细看!比如,文章开篇序言中说:“因为天空和天空下到处乱窜的人,孤独的地球才开始变得有意思起来。”幽默十足,一下引起读者的兴趣与共鸣。再比如:“人类飞天的梦想一定是注视天空的结果。因为人区别于猪的地方在于,总会时不时仰望天空。”这样简洁有趣的文字,这样有深度的作品,怎能不吸引人继续探寻人类航天历史呢?

书中描写了许多为航天事业付出一生的航天英雄。原中国卫星测控中心副司令员上官世盘,思维缜密,绵里藏针,善于辞令,在谈判桌上力挽狂澜。身材高大,腰板粗壮的乌可力,推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市场。还有许许多多不为人所知、无私奉献的航天英雄们,将中国航天技术不断走向国际化,也让人类走进宇宙母亲的怀抱。

读了这本书后,我也深深地被航天工作的艰辛所震撼。他们要在一个荒凉而孤寂的大山沟里闷近半年,没有信号,跟家人更是大半年才能见一次。从现代的大都市到原始般的荒山沟,各个方面都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不便。但是他们心怀中国航天争雄世界的志向,才能克服重重困难,临危不惧,终使中国航天发展辉煌起来。

“火箭起旋,星箭分离!”“这次发射,完全成功!中外专家们紧紧抱在一起,滚烫的热泪,让一切话都显得多余。”这一幕,是中国航天技术第一次真正的国际合作,更是通往国际大门的邀请函。

本书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震撼读者内心的民族魂,让中华民族儿女为之骄傲。正如作者所说:“那时,太阳将不再是红色,月宫将不再清寒。经地球数十亿年进化过的人类,大踏步走进的,必将是一个远比地球更加美好的大同世界!”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800字 (五)

坚持不懈,能成大事

这个暑假,我读了许多名著,但最使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李鸣生的作品《飞向太空港》。

这本书讲述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长征3号火箭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卫星亚洲一号,并成功的事情。面对百年一遇的泥石流,面对三个月的期限,技术人员并没有慌张,而是一步一步,一点一滴的在长征火箭发射之前重建发射场,他们战胜了大自然!

美国技术人员们来到后,提出了各种不合时宜的要求:点餐、爬山……中国技术人员虽然吃的用的都比不上美国技术人员,而且还相差甚远,却毫无怨言,兢兢业业地工作,累了便仰望星空,下下棋,这种乐观积极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在这些艰难的岁月里,尽管各国都不看好,但是中国技术人员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们一声不吭的工作,把毕生的精力与心血都投入进去,最终令人刮目相看。他们胜利了!

使我最难忘的是书中的这个细节。在运送一批极危险的用于火箭的货物时,美国技术人员害怕危险,碰都不敢碰,全都站在两百米开外的地方,而中国技术人员靠得很近,并在到达发射中心后,因机械无法搬运,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手去搬下货物。这仅仅是鲁莽,仅仅是大大咧咧吗?不,这是一种勇敢,一种决心,中国技术人员的心已与火箭连在一起了。

这就是中国的技术人员,也许他们其中每一个人的力量都微不足道,但加在一起就有创造奇迹的力量,而我们学习上的艰苦比之这些中国技术人员的苦难,又算得上什么呢?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想抄捷径,想不劳而获,难道你们就没有一点羞耻之心吗?面对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下定决心与它一决高下。如果你看到困难便向后退,所谓“人未死而心先死”的话,那么还没有开始,你就已经输了,而且还输得一塌糊涂,输的一无所有。

中国的航天人员、技术人员是多么伟大。他们的行为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像夜晚的北极星,指引我前进的方向;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心门。他们永远是我们的榜样,永远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奋发图强、坚持不懈,传承长征3号火箭工作人员的精神,使星星之火变得可以燎原!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800字 (六)

1990年4月7日,是历史性的一刻,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的“亚洲一号”卫星送上了太空!震惊了中华,震惊了全世界。中国航天从此向世界敞开了怀抱。

当时,中国还是一个改革开放不久的发展中国家。难以想象,中国最先进的发射场居然坐落在一条山沟里。在这条山沟里,现代与原始并存:有高大的发射塔,豪华的小轿车;也有憨厚的老水牛,破旧的毛驴车;有学识渊博的工程师,也有朴素善良的老农夫。

在这条山沟里,发生了激烈的争辩,互相信任的合作,朋友对手之间的打赌。基地里有中国著名的的火箭设计师任新民、谢光选、王之任,著名的的气象学家吴传竹和基地设计师佟连捷、胡世祥……也有从美国千里迢迢赶来的“亚洲一号”卫星发射主任江·可达、美国休斯敦公司首席科学家斯坦豪尔、美国通信专家佩尔杰……

在刚来到中国这个鸟语花香的小山沟时,美国的各个专家都沉醉其中,早已厌倦都市生活的他们把这个山沟看成了世外桃源。当他们完成工作时总会在此骑车游玩,与当地的少数民族打成一片。但他们也对基地的要求十分苛刻:基地必须24小时都要通电、电话通讯要流畅……对于长期随手关灯的中国人感到很不习惯。美国的通讯专家佩尔杰甚至因为和家人聊不了天而离开了中国,其他美国人也对此感到十分不满。但是在听了中方领导人讲了在一场百年不遇的泥石流发生后他们赶在美国人来之前用了整整一个半月的时间保证了通信线路基本畅通后,所有美国人都被感动了,对中国人有了钦佩之情,双方合作变得更加默契。

但在合作过程中,中国人和美国人既是朋友,又是对手。双方有时在会议上辩得面红耳赤,也有时和蔼亲切的开开玩笑。日复一日,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在1990年4月7日,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终于将美国的“亚洲一号”卫星送上了太空!中外专家们互相握手、拥抱、祝贺,共同注视着“长征三号”奔向那比地球更为广阔、更为自由的太空港……

中国人不仅将美国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了太空港,也将中华儿女担当有为、矢志不渝、吃苦耐劳的高大形象刻在了他国人的心中。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更应该发扬这样的国风,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畏困难、辛勤劳动,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柱。

上一篇:榜样的力量读后感
下一篇:八十天环游地球读后感100字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