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当前位置:主页 > 读后感 > > 正文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1300字

2017-12-23 10:29:04   作者:爱百合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心理学研究的典范,也是人性自我救赎的成功案例。
 
  1978年的阿富汗门第等级还是非常森严的,阿米尔是贵族,哈桑是阿米尔的仆人,并且世袭。哈桑的爸爸也是阿米尔爸爸的仆人,虽然这两代人都相伴成长,但社会地位却是与生俱来并且渗透进血液里。哈桑的爸爸阿里带着对主人的无尚服从和卑屈,虽然他们有时看起来像朋友,哈桑也不例外的继承了这些传统。
 
  主人公阿米尔生活在单亲家庭母亲早逝,父亲霸道自我,让他在一个缺少正常家庭结构中的环境长大。幼小的他对于爱和关怀的渴求只能从小伙伴哈桑的陪伴中获得。阿米尔和爸爸的相处方式让他缺失安全感,他企图在和哈桑相处的过程中获取平衡,并故意制造事端一而再再而三地考验哈桑对他的忠诚。爸爸对哈桑的过分照顾又让他心怀嫉妒。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嫉妒变得越发偏执。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一次,二人在参加一场传统的斗风筝比赛中,仆人哈桑在为阿米尔追风筝时被比赛对手群殴,阿米尔却冷漠地视而不见,回去独自享受父亲的褒奖。这样的漠然却又让阿米尔内心陷于挣扎的泥沼中,他企图激怒仆人哈桑对他进行攻击以平衡他内心的折磨。但仆人哈桑并不能如他所愿,任阿米尔怎么激怒,哈桑都不还手,这让阿米尔内心更折磨,这种折磨让他极近崩溃。最后在阿米尔生日的那天,他诬陷仆人哈桑偷了他的钱。也许他只是想激怒哈桑能够反驳他,为自己的清白进行辩护,和以往一样考验着哈桑。但仆人哈桑的爸爸觉得对不起主人,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有损仆人理应遵守的操守,不配再替老爷看家护院,不配再生活在尊敬的老爷家了,于是他们选择回到乡下。
 
  后来,阿米尔因为战乱和父亲一起逃亡美国。没有了昔日的奢华生活,他和父亲慢慢地适应了平民生活,生活的艰辛让那些往事稍稍淡出他的内心。直到有一天,父亲的朋友拉辛汗从阿富汗打来电话来,希望当时已经是美国知名作家的阿米尔返回故乡阿富汗,救出被侵略军控制的哈桑的儿子。拉辛汗是最了解最懂他的人,他能猜测到当年阿米尔对仆人哈桑做的事情,更明白这些事这么多年一直在拷问阿米尔的良心。所以拉辛汗在看见阿米尔犹豫的时候,(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告诉阿米尔能救赎他的人是他自己。最后阿米尔冒着生命的危险,在经历生死悠关的重重险阻后,终于让哈桑的儿子重获自由,并带着孩子一起回到美国生活。
 
  阿米尔在拯救哈桑的孩子的过程中,历经的磨难痛苦犹如孩时让哈桑所受的伤害一般,每一个苦难都是他良心的解药。或许这世间的事表面上看着是为别人而做,其实都是为了自己而做。无论错事好事都是为了让自己心安,在以后的岁月方能内心坦然。一旦自己做下有悖于良心的事情,最后都会以另一种的面孔向你反扑过来,啃噬着你的灵魂直至你有能力补救,救赎被自己困限于良心大旗下的自我。作者在书中提到,没有良心和没有美德的人是不会痛苦的,当在良心的驱使下,为了自己犯下的罪行而补救行善的时候,那才能获得真正的自我救赎。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追逐的那只风筝,开始的时候我们想尽办法去追逐名次,也许到了最后,风筝已经不再重要,在追逐的过程中个人心理成长的意义已经超越风筝本身。利群有句很经典的广告词: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只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让心灵去旅行……愿每个人都能追逐到自己的那只风筝。
上一篇:《苦才是人生》读后感
下一篇:《不争的智慧》读后感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