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当前位置:主页 > 读后感 > > 正文

草房子读后感12篇

2019-03-29 19:31:17   作者:网络

草房子读后感12篇

  篇一:草房子读后感
 
  这是曹文轩写的《草房子》。文中有机灵爱搞怪的男孩—桑桑,秃顶却很倔强的男孩—陆鹤,善良美丽的女孩—纸月,坚毅而顽强的少年—杜小康。。。。。。下面我就向你们介绍一下他们的生活吧!
 
  首先我先向你们讲一讲“秃鹤”。他有着在阳光下蹭亮蹭亮的光头,他的名字叫陆鹤,大习惯叫他“秃鹤”。有一次,油麻地小学进行片区学校会操比赛。会操前,蒋一轮老师不让陆鹤参加。眼看着油麻地小学就要胜利了,就在这时,陆鹤把帽子扔向远处,整个校区一片哗然,队伍大乱,几个女生姿态不端了,学校里的捣蛋鬼也忍不住了,捧着肚皮哈哈大笑起来。我觉得陆鹤哥哥调皮了,非但没有给自己的学校带来荣誉,还让学校成为别的学校的笑柄。
 
  我还要向你们介绍一下美丽又善良的纸月,纸月不仅毛笔字写得漂亮,而且还会背很多古诗词。最令人感动的是,纸月从出生就没有爸爸妈妈也在她出生一个月后撒手人寰,纸月是和她的外婆长大的,即使这样,她还是那么的优秀,可真棒呀!
 
  告诉你们,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杜小康,他是桑桑班里的班长,有一次,杜小康和桑桑骑自行车,半路觉得太冷了,就到草堆里准备烤些红薯,谁知火苗引起整个草垛都烧了起来。但是杜小康在学校大会上只承认了自己玩火,却没有把桑桑供出来,这让桑桑既感动又自责。这就是我喜欢杜小康的原因。
 
  读了这篇小说,让我感受到了小说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并且领略了纯净而美丽的乡村风光,收获可真大啊!
 
  篇二:草房子读后感
 
  在读了曹文轩老师写的《草房子》后,我结识了许多朋友: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等,其中最最喜欢、让我景仰的人就是杜小康。
 
  桑桑是那么的调皮、可爱、善良,当然也少不了那么一点懦弱。在做错事后,他往往不敢在第一时间承认,比如说在撕坏了白雀给蒋一轮的信封后,不敢承认,甚至把它揉作一团扔掉了;秃鹤是那么的爱面子,因为同学侮辱他,他竟然在会操的时候,以扔帽子的形式表达自己曾经的愤懑;纸月是那么的文静、羞涩和内敛,以至于在板仓小学遭到小混混半路拦截却不告诉老师迟到的原因;杜小康是那么的慷慨、大方和仗义,这其中有包含了一点傲慢。杜小康的傲慢,是因为他有这个资本——他家里很富裕,开着一家杂货铺,是油麻地最有钱的。别的同学只能用羡慕、嫉妒的目光来看待杜小康。而杜小康也不恃“财”傲物,要是班级里缺什么东西了,总是会慷慨地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班集体。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不正是我们国人最宣扬的美德吗,我在杜小康的身上找到了!现在,我们的班级里需要许许多多杜小康这样的同学,我们的学校需要许许多多杜小康这样的学生。
 
  杜小康最让我景仰的地方,是在他的家庭发生变故以后。他的父亲在一次进货的途中,不幸与一只大船撞了头,导致船上的货物全部掉进了水里。这船货物,是全家的希望,就在这一瞬间破灭了。于是,他的父亲也跳进了河里。在那只大船上的人们的救助下,他的父亲被救上了岸。但是,杜小康的家庭却因此而败落了! 他的生活不再“小康”了,也做不了班长,他得跟随父亲去野外放鸭子。
 
  刚开始他是软弱的,他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他在半路疯狂地想家,甚至在梦中胡言乱语。可是,在之后一场狂风暴毁坏了将鸭栏,他变得冷静,他要去找失散的鸭子们。我看到,杜小康已经学会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的不幸
 
  是的,正如《草房子》这样一句话:“他坐在那里,咀嚼着油麻地的任何一个孩子都不会去咀嚼的由大芦荡所给予他的美丽而残酷的题目。”接受了生活的磨难,接受了暴风雨洗礼的杜小康,不再是物质上的小康,而是精神上的小康。
 
  我是一个软弱的人,害怕失败,不愿意面对挫折,以为一帆风顺才是最好的。读过杜小康这一章,才知道在一帆风顺的时候要慷慨面对他人,在经历风雨的时候更要慷慨面对自己。挺一挺,没什么过不去。
 
  这些是桑桑、秃鹤和纸月们不曾经历的,所以杜小康才成为了杜小康。
 
  篇三:草房子读后感
 
  暑假期间,百无聊赖。忽想起刘老师曾向我推荐过著名儿童文学家曹文轩伯伯所写的《草房子》,便央求父亲给我捎一本回来。很快,我便和书中的一个名曰陆鹤的好友邂逅了。不过,我的这个“好友”确有美中不足的地方那便是他的“秃顶”,这就同动画片《熊出没》里的光头强很相仿了,所以大家又都叫他“秃鹤”。
 
  陆鹤在上三年级之前,很喜欢别人叫他“秃鹤”。只要一有人这样喊他,他就蹦得老高,并愉快地答应一声。但是,在三年级以后,他却不允别人再这样叫他,更不许抚摸他宝贵的光头了。他开始对自己的光头很在意,于是乎,他便买了一顶帽子戴在头上。调皮的桑桑把他的帽子摘了下来,他变得异常生气。所以决定报复一下桑桑爸爸所在的油麻地小学。在一次体操比赛中,他故意制造混乱,让油麻地小学输掉了比赛。因为这事,同学们都不在理睬他了。他只得三番五次地讨好同学,可是大家却都不领情。直到后来的一场话剧比赛,剧中的主人公竟然是一个秃子。班级里除了秃鹤之外,再也找不出第二个秃头来了。此时的秃鹤一心想为学校做点贡献以弥补自己的过失。所以,这时他主动请缨,出演节目,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这个话剧比赛在秃鹤的参与下终于圆满成功了!
 
  其实,我觉得秃鹤是一个心理有缺陷的孩子。他之所以头戴帽子,就是为了掩饰自己是光头的这个小秘密。而那顶小帽子不就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吗?他一心想借助帽子这个物件来把自己的生理缺陷掩盖掉,以求融入这个班集体。在《草房子》这本书中,我总结了好友“秃鹤”的以下几个变化:其一、他出于恐惧的心理,害怕被人看到他的秃头,故而戴帽子以求心安,认为他人不在嘲笑自己。其二、他在集体体操比赛时,为了一己之私利而报复全校师生,使学校丢了颜面和荣誉。他的内心却再一次陷入了沉思。其三、在大汇演中,他又挺身而出,自愿出演人人不愿扮演的角色——“秃子”,最终赢得了师生们的高度赞扬。这三种变化,我觉得就是我们自身成长的心理过程。世上总有些人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善良、更有集体观念和群体的荣誉感。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却早已看不到这些,我们只是基于自己的思维定势,于无形之中将秃鹤这样的“好人”忽略、歧视、随后就将其置之于死地而万劫不复了。
 
  但令我们欣喜的是,秃鹤好友凭借着自己的一番努力,最终为集体挣得了荣誉。尽管这种荣誉是以牺牲自己所换来的。秃鹤最怕大家看到他的秃头,而他却自告奋勇地承担了他一生之中可能最不愿饰演的角色,内心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呀!然而,为了集体秃鹤兄不怕在大庭广众之下,明目张胆地充分暴露自己的缺陷,又是何等的气魄啊!
 
  秃鹤就是这样一个身体虽有微恙,但心灵依旧纯美的阳光男孩。他勇于战胜自我,克服种种困难,为集体、为学校终赢荣光,这不就是我们每个小学生所必备的心理素质吗?世上焉有完美之人呢?让我们共同摒弃傲慢与偏见的心理,去发现芸芸众生的优点与长处吧。请与我一起放声赞美他人、讴歌生命吧!
 
  篇四:草房子读后感
 
  学习完《孤独之旅》这篇课文后,我再一次地看起了《草房子》这本书。
 
  在《草房子》这本书中,秃鹤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之一。秃鹤本名为陆鹤,因为他是一个十足的小秃子,所以油麻地的孩子都称呼他为秃鹤。
 
  在陆鹤读三年级之前,他似乎一直不在意自己的秃头,那时的陆鹤很快活,别人可以叫他秃鹤,也可以随便摸他的头。但人总是会长大的,在三年级的某一天早晨,他突然对自己的秃头在意起来了,他的秃头不再准许别人碰,别人叫他秃鹤他不再欣然答应了。
 
  陆鹤因为自己的秃头不愿去上学,他的父亲只好去镇上买生姜,想用秘方让陆鹤的头发长出来。可是当陆鹤顶着满是生姜味儿的头来到教室,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同学们循着生姜味儿夸张地吸着鼻子。
 
  有一次,陆鹤戴了顶帽子来到学校,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却将他的帽子戴在了操场上的国旗杆顶上,这让陆鹤大为恼火。陆鹤在学校的体操表演上故意捣乱,他本来是被要求戴上帽子的,可他偏偏在跳跃时把帽子跳脱了,他以“与众不同”的光头和动作葬送了原本属于他们学校的第一名,他痛快地报复了别人对他的侮辱,但他没想到,自己不顾后果的一时冲动并没有赢得同学们对他的尊重,而是换来了别人对他的冷淡和厌恶,他更没有在报仇成功后获得一丝一毫的开心
 
  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后来,陆鹤请求参加某次节目表演,而且他在这次的汇演上刚好可以“本色出演”扮一个光头形象。因为他下足了功夫,最后他演得十分地出彩,为集体争得了荣誉,也由此化解了他与同学们之间的隔阂。
 
  从此以后,陆鹤坦然地接受了自己秃头。
 
  陆鹤的成长经历让我懂得了:没有人天生是完美的,我们要接纳自己不可改变的短处,要努力地发挥我们的长处。俗话说得好,“不以貌取人”,美好更多地在于一个人的内心,而不在他的外表上。
 
  陆鹤的故事也警醒着我:以后不要随便拿别人的“与众不同”处开涮和玩笑,要学会在乎别人的感受,尊重别人,不可以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篇五:草房子读后感
 
  假期中,我把曹文轩写的《草房子》读了一遍,写了男孩桑桑与伙伴们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小学生活。 六年中,他亲眼目睹了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常、但又催人泪下的故事。少男少女间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伧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着坚守等。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一个人物,也不是某一件事,而是每一个油麻地孩子的纯洁心灵和正直的性情。他们可以了无牵挂地疯玩,可以什么都不在乎,可以开怀的大笑,可以纵情的哭,在他们心中永远都充满了甜美的美好事物。他们就像是纯洁的天使,在油麻地这片宁静的天空无尽情飞翔。 如果有一天,我希望自己能像油麻地的那些孩子一样,不管将来改变什么,心中的纯真透明都不会变,永远都在心里保留着那一座最简单的房子。 我用心回味着《草房子》,与它融为一体。《草房子》如歌、如诗、如画,带给我们美好的回忆和美丽的遐想。当我们回眸,你觉得它还仅仅是一座座普普通通的草房子吗? 《草房子》带给我的是永远的快乐,让我懂得了人生的重要性,所以我喜欢它。
 
  篇六:草房子读后感
 
  《草房子》是曹文轩的精品作之一,也是《草房子》一书让曹文轩一炮走红,成为众人皆知的纯美小说作家。而《草房子》之所以备受人们推崇,是因为那字里行间中透漏着的纯净、美丽,以及流露出的那么真实的,准确的情感。读者读起来用身临其境一词绝不为过。
 
  《草房子》一书记录了小孩儿桑桑的六年小学生活。但凡是写小孩,必然都总将孩子们的天真善良之处显现尽至,但曹文轩不同。曹文轩笔下的孩子们除了笼统的天真善良,又有了别样的东西。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都拥有自己的、变样的特点,都有只属于自己的魅力之处。他们当然爱笑,但也爱哭、爱出头,又害怕风险。只有像这样脱离了羁绊的孩子才更像孩子,更接近我们,也更接近人们内心深处认可的美。
 
  曹文轩说过:“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而《草房子》的美,真就像那伫立在地平线上的草房子一样,永不衰朽。秃鹤的光头、桑桑的鸽子、纸月的书包、细马的羊群、蒋一轮的笛子、秦大奶奶的艾地、杜小康的自行车都那么完整地映在草多水漫的油麻地里,金光耀耀的草房子下、宏伟气魄的小学学校中,永远不受时间的侵扰。那一个个地点、那一幅幅画面,告诉我——童年,像是一间充满阳光的草房子,虽免不了阴影的出现,可她依然那么纯洁、那么浪漫、那么温馨、那么永恒。她那样美,美得平静、美得安宁、美得悠久、永恒…。。
 
  读完《草房子》,我自然而然的想到了高尔基的《童年》。这是两本迥乎不同的书,看似差异很大,其实还是有着根本的相同。《草房子》写的是安逸和平的时代,百姓安居乐业,劳其所能,一片盛世景象。而《童年》的背景却是惨烈的一次大战期间 ,上至元首,下至百姓人人都兢兢战战,老人无所依,幼娃无所养。不同的历史背景给人的差异自然很大;《草房子》是那么的温馨、和谐,处处是欢乐,是幸福。可《童年》却让我从内心深处感到寒冷,处处冰冷刺骨。童年在那里似乎只是时间代词,不再具备其他意义了。可两者都很美,虽然美得不一样;一个暖暖的,却有像绸缎一样的质感;另一个是寒冷的,却有像宝剑一样的锐气。它们相同之处便是美,虽然美的手法不同,可却都是实实在在的美。美是不分门类的,只要是让人赏心悦目的,净化人心灵的东西就是美的东西。两本书根本的、实在的相同——永恒的美!
 
  不论是用《草房子》,还是用《童年》比较我们此时的生活,我们会明显的发现,如今我们所拥有的生活是多么的珍贵。这样的生活是前辈们用血、用泪换来的。那样看来,我们还应该以这样的态度去面对我们的生活?用悲观、用懒惰、用迷茫、自私的态度去面对,对待我们的前辈们用血、用泪换来的生活,换来的时代?不,当然不该。我们要拥有新一代青年该拥有的,奋发向上的的精神,去继承、去保护、去升华当下的社会,去呵护更加脆弱的下一代。
 
  读书,可以让我们发现美、感悟美、也让我们懂得珍惜美、创造美。
 
  篇七:草房子读后感
 
  《草房子》这本书,相信大家都读过吧,它是曹文轩的代表作。
 
  书中的陆鹤是个秃子,同学们都不尊重他,瞧不起他,因此他就采用各种方法捣乱,以引起同学们关注的目光。譬如,有一次学校组织文艺节目,老师正在为这个节目挑选合适人选的时候,陆鹤毛遂自荐,非常自信地说只有他才最适合,老师也想把这个表现的机会留给陆鹤,所以“军长秃子”的角色最终由陆鹤来扮演。他为了能把角色演到极致,演到完美,接下来的日子里陆鹤坚持天天练习、反复练习,甚至付出了比别人多好几倍的努力。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表演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此后他再也不是那个孤独、寂寞、自卑的小男生了,而是变成了一个受到大家尊重、欣赏、特别自信的阳光男孩了。
 
  日常生活中,我也有类似的经历。二年级的时候,我因篮球技术差受到了同学们的排挤,没人愿意和我一起组队,甚至没人愿意和我一起玩篮球。于是,我利用暑假休息时间报了篮球培训班,认真听老师讲技巧,认真看老师的每一个动作……,课后,在小区院子里根据所学知识不断地练习拍球、带球、投篮等等一系列的动作,终于在开学后的第一天,在学校的篮球场上,我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从此我也成为班级里会打篮球的同学之一了。
 
  通过《草房子》里陆鹤和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也受到了启发:不管做任何事情,只要我们肯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篇八:草房子读后感
 
  俗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认为,读一本好书,就等于交了一位良师益友。是的,《草房子》这本书,它带我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
 
  《草房子》这本书中,《鬼谷》令我受益匪浅。故事讲了主人公根鸟在寻找那个长满百合花的大峡谷时,同时遇见了一位长着光头,有着一双半眯着眼睛的叔叔,根鸟不由自主得给它起了一个名字“长脚”。但令根鸟没有想到的是,“长脚”那副怜爱的面目后面却是一颗丑恶的心。“长脚”竟是一个铁矿的老板,根鸟被逼成为矿工,在背矿石的过程中,根鸟认识了青壶这个独眼老人,等到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在独眼老人的竭力帮助下,根鸟成功地逃出了矿区。
 
  故事中有的细节催人泪下,有的令人愤愤不平。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身边会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或许是好人,或许是一些另有图谋的人,比如长脚。在根鸟最孤单时表面上好像帮助了他,却另有阴谋。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思考,不要轻信于他人,学会明辨是非。
 
  此时此刻,我想对长脚说:“害人终害己,你欺骗了他人,难道就不觉得愧疚吗?”“浪子回头金不换”,你一定要早日醒悟,不要再欺骗他人了!骗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如今这个社会,有很多像长脚一样的人,他们用自己漂亮的伪装欺骗他人,损人利己,这是我们万万不可取的。如果这个社会每个人多一份诚信,我们这个社会将会更加美好。
 
  篇九:草房子读后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最难忘!《草房子》这本书就讲述了桑桑这个小男孩小学的六年生活。
 
  书中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桑桑马上就要离开他的家---油麻地小学。在他即将告别之际,告别与他朝夕相处的这片金色草房子之时,他想起了许许多多的往事。在油麻地小学里,还有他难忘的伙伴。
 
  本书并不是一部连篇小说,而是以叙事的形式,一件事一件事地讲。其中我对《秃鹤》的故事最有感悟。
 
  本篇写了秃鹤是油麻地小学的秃子,是个又高又瘦的人,他和桑桑一直以来都是同班同学,油麻地小学的同学都很爱摸他平滑的秃头,后来便有人笑话他,他越想越生气,在会操时,当油麻地小学陷入高潮时,他却脱下帽子,让别人和他一起献丑,给班级带来极坏的影响。通过此事后,大家都对他变得越来越冷淡。
 
  但在一次春节晚会上,有一个节目的连长是个秃子,本来是柳三下演的,可他怕羞,怕别人笑话,坚决不演。后来秃鹤主动请缨,代替他演,演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深受大家的喜爱,同时也为班级取得了荣誉。
 
  从《秃鹤》中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常常说的校园软暴力,这里主要表现为讥讽。其实每个人都有缺点,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而有些人总是利用别人缺点去讥笑,去嘲讽,从而证明自己的强大。从此文中也让我们看到了秃鹤对自己的不自信,总是选择逃避,总是戴着一顶帽子,来掩盖自己的秃头。
 
  不过可喜可贺的是,秃鹤在最后突破了自我,勇敢地站在舞台之上,以牺牲自己来换来集体的荣誉,博得了大家的掌声,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可是当大家沉浸在喜悦之中,分享成功的快乐之时,他却又一次选择逃避,独自一人离开。
 
  《秃鹤》的故事让我想起爱默生曾经说过的话:“不要嘲笑鞋匠又黑又粗的拇指。”在嘲笑别人时,你是否换个角度替别人想一下。其实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篇十:草房子读后感
 
  暑假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购买课外书籍,来充实自己。有时候我在想,买这么多书籍又看不完,放在那睡大觉,还浪费钱。但现在我觉得老师的做法是对的,这些书已经成为我的精神食粮。
 
  每本书都有它不同的风格,也阐述着不同的美丽故事。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曹文轩叔叔的《草房子》,这是一本纯情的儿童长篇小说。这本书介绍了主人公桑桑在油麻地小学度过了六年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小学生活。故事中的每个情节,每个场景都震撼人心,都让人思绪万千,都让人不禁潸然泪下。。。。。桑桑的小学生活就发生在这座简朴的草房子中。
 
  文章有很多个章节,使我记忆深刻的是第九章——药寮。桑桑重病后,父亲带他四处奔波治病,母亲看到他也忍不住失声痛哭。这天,他来到温幼菊的药寮里,听温幼菊讲述她的故事。温幼菊老师的身世悲婉凄凉,她很早就失去了父母,是奶奶一手把她带大的。遇到任何困难,奶奶不是先上去帮她,而是站在离她不远的地方对她说:“别怕!”这是奶奶给她留下的无比珍贵的财富。十二岁那年,她也跟桑桑一样得了很重的病,医生说她只能活半年。奶奶依旧对她说:“别怕!”在以后的日子里,奶奶卖掉了她的一切,领着温幼菊四处治病。温幼菊每天都要喝很苦的药。十七岁那年秋天,奶奶走了,享年八十岁。温幼菊也顺利地考上了师范学校。奶奶是为了她活到八十岁的,临走时,握住她的手,说的还是那句话“别怕!”只要以后桑桑不愿意治病,温幼菊就把他叫到药寮,同样用奶奶当年的话对他说:“别怕!”,“别怕!”虽然只是简单的两个字却充满了力量,带给了桑桑活的勇气,带给他对生的希望!也许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多多少少都有磕磕碰碰,但只要你振作精神,不沮丧、不放弃、永不言败,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因为信念动摇了只会让你永远懦弱,相信每个人都愿做生活的主宰者吧,不一定开场是精彩的,但谢幕一定要华丽展现。“别怕!”二字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他就是要在你面对困难退却时站出来激励你,迎接明天的美好!桑桑本是个调皮的男孩子,经过这场大病后,他已经成为一个坚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就是“别怕!”二字这股神秘的力量鼓励着他。温幼菊那曲无字的歌谣,已演绎成一种平凡悲壮的赞歌,使桑桑有了对生活的憧憬。人活着,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但一定要坚韧,坚定信念。“别怕!”二字会使你的信念变强,义无反顾地向前冲!
 
  《草房子》这本书已经成为我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希望我也能在那所草房子里上学,融入到桑桑的生活中去,感受秦大奶奶的善良淳朴,感受温幼菊的药寮,感受杜小康的红门。。。。。也许这些我都不可能拥有,但我希望我们都和油麻地小学的人一样拥有一颗纯洁的心灵。
 
  篇十一:草房子读后感
 
  一直以来,读的最多的就是各类童话、科幻小说。今天天气不错,我坐在窗前,读了《草房子》这本书,第一次为书中的人物感动地哭了。
 
  它魔力般吸引着我,那充满欢声笑语的油麻地小学、那让人感动至极的油麻地小学的故事。油麻地的老师,蒋一轮、温幼菊、桑乔、白雀对孩子们好像是与朋友相处,无话不说,几乎没有什么秘密藏在心中。油麻地的学生桑桑、纸月、细马、杜小康,这些乡村孩子开朗、温柔、可爱、活泼,没有人不被他们所感动。秦大奶奶、邱二爷、邱儿妈、他们农民的朴实善良、震撼人心。
 
  我不仅仅被它的魅力吸引住了,还被故事里面的情节深深感动了。我与文中的小主人公桑桑同乐同悲。当看到桑桑生病时,我哭了,怕桑桑会死掉,我心里默默祈祷,保佑桑桑能够度过难关。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秦大奶奶奋不顾身的跳下水“救一只油麻地小学的南瓜”。只是一只渺小的南瓜,她却能把它当成人似的,不顾自己的安危,跳下水去拿。可惜,这么好的人就仅仅为了一只南瓜而不醒人世。我看到这,两行感动的泪水又从脸上淌下。我是多么钦佩秦大奶奶的精神,这难道不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吗?这难道不是我们提倡的雷锋精神吗?
 
  篇十二:草房子读后感
 
  在这个暑假,我看完了《草房子》这本书。这本书是著名文学家曹文轩写的,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
 
  这本书的几个故事,都是在油麻地小学发生的。这本书,讲了调皮、聪明、善良的桑桑、孤寡老人秦大奶奶、深深相爱却又不能在一起的蒋老师和白雀、捍卫自己尊严的秃子陆鹤……其中让我最感动的是秦大奶奶,她的丈夫早就去世了,没有子女,一个人孤零零的。她唯一拥有的就是油麻地小学里的那座草房子。学校想把秦大奶奶赶出去,但她死活不肯走。没有人理解她,在人们眼中,秦大奶奶就是一个疯婆子。直到有一天,全村人出动了,他们把秦大奶奶的的房子拆了。于是她开始报复学校。她赶着鸡鸭,让它们到处拉屎,让学校上不成课。是桑桑喊秦大奶奶一声“奶奶”,让她改变了。她救了小女孩乔乔,油麻地小学的所有人都很尊敬她。同学们一看见秦大奶奶就亲切地喊着“奶奶”。秦大奶奶开始守护油麻地小学,最终为了学校的一个南瓜,落入了水中,离开了人世。
 
  读完这本书,泪水在我眼眶中徘徊。这本书以桑桑的口吻来写,充满童真童趣,也感人肺腑。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每个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我们不能逃避困难,要满怀希望,微笑着去面对。
 
  文中的桑桑非常善良,但他也很调皮:用蚊帐做一个渔网捕、用碗橱做一个鸽子的家……我要学习桑桑的善良:关心秦大奶奶、帮纸月赶走坏小孩、帮蒋老师解释戚小罐的晕倒……以后我要:与同学互帮互助、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让父母操心……
 
  这些故事中,无处没有爱:爸爸对桑桑的爱、秦大奶奶对油麻地小学草房子的爱、邱二爷邱二娘对细马的爱、杜小康对父亲的爱……
 
  爱是在你困难的时候伸出的一双手,爱是一首飘荡在夜空中的歌谣,爱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爱是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上一篇:神秘岛读后感6篇
下一篇: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10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