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当前位置:主页 > 读后感 > > 正文

《活着》读后感2800字

2019-10-25 02:44:20   作者:成睿

  “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源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
 
  从解放战争到土地改革再到文化革命,那是中国处于迷茫的时代。在此背景下,作者笔下的主人公福贵有了跌宕起伏的经历,有了那一幕幕若发生在眼前的悲剧。
 
  故事的开头是“我”到乡间采集歌谣,遇到一个叫福贵的老人和他的老牛,听他讲述自己的经历。他出生于一个地主庭,非常富裕,可年轻时的他整日只知道去妓院赌博,不顾自己的家庭,最后将家产输了个精光。这便是悲剧的开端。从此他们一贫如洗,成为了农民。他的父亲还在那时摔落缸底去世。他本和母亲妻子过着安生的日子,可不料在进城为母亲请医生看病的时候被士兵抓走,出征打仗死里逃生回到家乡,却发现母亲已然过世,妻子家珍独自抚养一双儿女长大,女儿凤霞却不幸因病失聪,又因家庭负担过重无奈被迫退学补贴家庭。儿子上学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被叫去给市长的妻子献血而失血过多死亡。妻子因此长病不起,女儿和福贵一起种地养活这个家。有一天村子里有女孩子出嫁,福贵想起要给自己聋哑的女儿找人家了。她嫁给了城里一个偏头的工人二喜,举办了一场当地隆重的婚礼,过得清贫却也幸福。很快他们有了孩子,但凤霞却在手术台上大出血而去世。家珍因重病在身加之遭受了重大打击,在三个月之后也相继去世。二喜在工作时又被水泥板夹死。福贵带着孙子只好回到农村种地,而孙子被豆子撑死……至此,福贵所有的家人都去世,他也老了,孤独终老。于是他花光所有的积蓄,买了一头即将被杀死的老牛,陪他度过余生。
 
  在这一幕幕的悲剧间,并不是没有温情:家珍在福贵家庭落寞后并没有抛弃他,也没有因为曾经福贵经常出入妓院而离开他,而是选择了与他相守;在战争的时候有与他患难与共的战友;回到家乡与妻子儿女过过安生温馨的日子;凤霞出嫁后过得很幸福……然而最令人痛心的是原本以为生活要开始好转,这些温情却总是被无情的撕碎。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活着》这部作品就很好的诠释了这句话。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凤霞嫁给二喜。二喜本来被认为是高傲的城里人,瞧不起乡下聋哑的凤霞。可他却后来带着人手来给凤霞家里修房子,还承诺福贵要给凤霞一场隆重的婚礼。凤霞嫁到二喜家后,二喜的左邻右舍都夸凤霞灵巧能干。二喜因为婚礼欠下了外债,但他努劲儿工作,生活苦点累点,却也幸福和睦。后来凤霞怀孕了,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很高兴,也留下了辛酸的泪水。故事发展到这里,我看到了从未有过的温馨与甜蜜。本以为苦难结束迎来了生命的曙光,却不成想造化弄人,凤霞突然大出血去世。一切幸福戛然而止。原来这空前的幸福孕育着更大的苦难。凤霞去世,家珍去世,二喜去世,苦根去世。命运终究没有善待福贵。
 
《活着》读后感
 
  “活着应当是有尊严的,我们应当尊重生命,即使面对再多的苦难,也应该努力继续活着。”在《活着》中,福贵没有向命运低头,他始终在顽强地抗争。面对一次又一次生命的重创,他始终没有放弃活着的希望。哪怕最后只有一人,只有老牛陪伴,他也要乐观的活着。他始终“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其实福贵在经历一些后,已经明白“只要家人天天在一起,也不在乎什么福分了。”明明他想要的幸福很简单,可命运也不愿施舍他半分。可他依旧坚强地活着,“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事活着。”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他也曾年少轻狂,自私、不负责、不顾家庭、感觉生活没意义,却在岁月的洗礼中看破红尘,看透生死,内心宁静。周国平说过,“喜欢谈论痛苦的往往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而饱尝人间苦难的老年贝多芬却唱起了欢乐颂。”其实我们的人生中往往没有福贵那样悲惨的经历。很多时候,愁苦都是由于经历得太少,沉淀得太少。我们要相信时间和精力带给我们的力量:“没有什么比时间更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所以当我们沉浸在眼前的痛苦时,不妨就放手释然,让时间去抚平它。“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的人,不足与言真正的欢乐。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烦恼的人,不足与言真正的痛苦。”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当我们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到达这种境界,苦难带给我们的,将不再是无尽的哀伤。
 
  福贵的悲催不是他一个人的,是个人悲剧在特定背景下综合作用的结果。及时攥紧拳头充满了力量,胸洋溢着热血,也不一定能活得多么安然自在。百姓的思想被禁锢,人权受到损害。但福贵能在那样的情况下把生死看得淡然,在孤零零的土地上活着,有了旁人没有的释然——“我看到老人对的脊背和牛背一样黝黑,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将那块古板的田地犁得哗哗翻动,犹如水面上荡起的的波浪。”
 
  还有一个细节——处死龙二。福贵曾经家庭富裕嗜赌成性,就是龙二骗走了他所有的家产。正因如此,福贵家由地主变为农民,而龙二顶替了福贵家成为了地主。但不久后文化大革命兴起,龙二还没能坐稳地主的位置,就被处死了,他这是替福贵“顶罪”。福贵看着龙二被处死,不由得打寒颤。命运也曾善待过他。
 
  在福贵的一生中,家珍是他最该珍惜的人。家珍的家庭也很富足,嫁给当初的福贵可以说是门当户对。但年轻的福贵只知道出入妓院,甚至让青楼女子背着他走街串巷得意逍遥,丝毫不尊重家珍和他的父亲。可家珍并没有离开他,而是想尽办法委婉的留住他。可福贵就算参透家珍的意思,也不愿安分与她生活。在他家落寞后,家珍父亲大张旗鼓的接走女儿,他也没有丝毫留住家珍的能力:无论爱情还是亲情,他都没有给与家珍。然而家珍却不想抛弃他,与父亲作对跑到乡下与福贵一起过清贫日子,不计较从前的种种,只愿与他从此共患难。家珍是命运赐给他悲难中最柔的温情。
 
  余华并没有用大量华丽的辞藻来渲染悲情,而是简简单单平铺直叙,以一种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从容的语气来叙述这些悲惨至极的故事,更加让人动容。每一页都是悲情的细节,当福贵的儿子被抽血而死时,其中一位医生只看了一看便说“你真是胡闹。”便又进去救县长的妻子了,只留下有庆静静的死去。读到这里不禁背ji发凉,这到底是怎样一群医生?为了救人,却不惜杀人。杀死平头百姓,来救活一个县长的妻子。“吃人”不由得想起了鲁迅的那句话。待县长来看望有庆时,县长大吃一惊;“怎么会是你的儿子”,怎么会是战友的儿子,如果是陌生人的儿子可能会少些麻烦。而一个小孩子,“幸运”地和病人吻合的血型,不管情愿不情愿,“无私”地被超限度地抽走赖以生存的血液,直至自己生命的终结……
 
  人一出生,就要面对死亡。而《活着》就是表现了一个人对死亡的态度。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活着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意义。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而苦难是我们生命中应承受的责任,应经历的历练。面对苦难,我们不仅要坚强的活着,而且要保存好苦难带给我们的每一份经验,让我们在未来的生活里沉淀下来,更加从容、乐观地活下去。
上一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读后感500字
下一篇:《红岩》读后感600字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