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一挥间,人却已走远。人的一生看似漫长,实则短暂,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近来看了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对这一感受更加深刻。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1938年至1939年间用英文写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北平姚、曾、牛三大
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这三十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爱恨情仇。展现了现代
中国社会动荡年代的风云变幻与
历史风貌。
全书辞藻优美,华丽而务实,富含
哲理,诱人深省。且举一例,莫愁在与红玉分析《
红楼梦》时说到:“林黛玉太柔弱,宝钗太能干,宝玉
哥哥太女人气,人嘛,很少有完美的。做人太完美了,在生活里不是留下遗憾,就是留下虚假。”这段话将民国时期女子说话的风格、方式表现的惟妙惟肖,
情感淋漓尽致,且让人从中捕获真理。书中,这样的句子数不胜数。读一遍,品一次,似有
收获;再读一遍,再品一次,再有收获;读多了,品透了,弄懂了,也就学到了。这是《京华烟云》的一大特色。
此外,我钦佩的是作者对于
人物的刻画,外貌、性格、脾气秉性,活灵活现。富有才情,向往自由的姚木兰;沉着冷静,思想成熟的姚莫愁;多愁善感,体弱多病的冯红玉;温文尔雅,不幸早逝的曾平亚;卑鄙无耻,卖国求荣的牛怀瑜------他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
善良,或狭隘;性格鲜明,特点突出。读者
阅读时仿佛读的不是
故事,而是以其中
一个人物的身份在
经历人生。
作为万千读者中的一员,我
喜欢姚木兰,她是晚清女子向民国女子过渡期间的一个
特殊产物,有着封建女子的部分思想,她会听从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结婚生子,相夫教子,封建女子温柔,贤惠,含羞的特点在她身上都存在;但她身上同样存在着新社会的新思想,她会去电影院看电影,会去小馆吃饭,会不拘泥于礼节,常常天马行空,被
丈夫孙亚戏称为“秒想家”。我想,她若是男儿身,她会活得更
精彩,更洒脱。相反,我厌恶孙曼娘,尽管她极其
美丽,极其乖巧,但她过于含羞,做作,在我看来,时常不知好歹,典型的封建小女子形象。不过,这很难去怪她,自幼接受儒家教养,和大多数封建女子一样,不过是封建的产物罢了。
《京华烟云》是小说不假,是虚构的同样不假,但它不仅仅是消遣品,更具文学价值。它的价值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作者在建构整个故事时必然要穿插一些线索,而这些线索正是其价值所在。其中就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战争、军阀割据、五四运动等一些真实历史
事件。这不一定可以使我们学到些什么,但至少可以让我们知道些什么。
另一方面,整个故事的背景是从晚清最后几年到抗日战争的爆发,在这样一个大的混乱动荡的背景下,《京华烟云》展示了一幅漫长的历史画卷,阐述了中国的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以及佛家思想,哲学性十足。向世界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书中虽描述了短短的几十年,但由于时代的不断变迁,前后变化也极大。从晚清到民国的过度,从长袍到西服的变化,从腐朽顽固到颇具开放的
改变,一前一后,一环扣一环,没有充水的地方,都是精华,满是精彩。
通过细节,读者可以了解到富贵人家的奢侈享受,可以看到各式女子的各式各态,可以同情贫苦人家的奴颜婢膝,可以痛恨汉奸走
狗的奴颜媚骨。
有的时候,
活着容易,活好不易;有的时候,活着不易,活好简直成妄想。光怪陆离的年代,看多了也就
习惯了,只是可怜了那个年代的人们,或顽固,或开明,或保守,或左倾,无一例外,可怜!
京华烟云,表示的大概就是瞬息而过的意思吧,再美的烟花也只有刹那的美丽。人的一辈子其实就像是烟花,有过辉煌,有过低谷,有人喜欢,有人讨厌,不论如何,迟早会落幕,
珍惜当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