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
当前位置:主页 > 励志故事 > > 正文

聂耳的故事

2016-05-14 18:16:19   作者:星辰

  聂耳是云南玉溪人,出生于昆明。聂耳从小喜爱音乐,1918年就读于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利用课余时间,聂耳自学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乐器,并开始担任学校“儿童乐队”的指挥。关于聂耳,有许多有趣故事
 
  名字的来由
 
  聂耳的原名并不叫聂耳,而叫聂守信。那么聂耳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年轻的聂守信对音乐特别敏感,大都说,只要能从他耳朵进去的,都能从他嘴里唱出来。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耳朵”。
 
  有一次在联欢会上,他不仅表演舞蹈,模仿各种人讲话的声音,还有一个更精彩的节目就是表演两只耳朵分别一前一后地动,这点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他这一举动把大家逗得大笑起来。总经理送给他礼物,并把他称为“聂耳博士”。他笑着对大家说:“你们硬要把1只耳朵送我,也好,4只耳朵(‘聂耳’的繁体字‘聶耳’)连成一串,不像一个炮弹吗?”
 
  从此,聂守信改名为聂耳。
 
聂耳的故事
 
  “耳朵先生”与“田老大”
 
  活泼,天真,十九岁的聂耳是个孩子王,身边总围着歌剧社的小演员们。做游戏,输了,孩子们起哄,聂耳乐颠颠地耸动着两只耳朵。大家不满足,“耳朵先生,再来一个嘛!”聂耳又“秀”了一下。
 
  聂耳最爱看电影,而且每遇动情之处必哭,这在朋友中出了名。他的这个习惯常被朋友们当作笑料,他自己却觉得再自然不过。至情至xing,有何不好?
 
  这样一个孩子王,却与左翼剧团联盟负责人田汉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3年至1935年两年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一同创作了《开矿歌》、《大路歌》、《毕业歌》、《码头工人歌》、《义勇军进行曲》等十四首歌曲,几乎占了聂耳全部作品的一半。聂耳的处女作《开矿歌》是两人合作的开端。后来被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则是两人合作的巅峰。聂耳提起田汉,总是恭恭敬敬地称一声“田老大”。
 
  演艺圈的“拼命三郎”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聂耳来到上海,举目无亲,托人帮忙在“申庄”采购站找到了一份稽查员的工作。谁知“申庄”在昆明的总部云丰商行因为偷税被查封,上海的分店遂告关门。聂耳失业了。
 
  还好,天无绝人之路,联华影业公司音乐歌舞学校刊登在《申报》上的招生启事引起聂耳的注意。每月能挣十元津贴,还管吃住,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聂耳忐忑不安地进了考场,因为紧张而发挥得一般,但却被主考官黎锦晖录取了。
 
  明月歌舞剧社的前身,是黎锦晖创办的中华歌舞剧团。这是我国最早的职业xing歌舞团。阵容虽然不大,但是因为拥有上海有名的“歌舞四大天王”王人美、胡笳、白丽珠、薛玲仙以及影帝金焰等名角,在上海乃至全国名噪一时。聂耳在群星璀璨的“明月”是名小提琴练习生。
 
  七八个人一间的狭小宿舍,练琴时得站在墙角,但聂耳却感到了生活的奢侈。王人美的二哥王人艺是聂耳的专职小提琴老师。于是,人们常常看到师徒二人认真地矫正指法,“错了”,“又错了”,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时断时续。“小老师”与聂耳同龄,平常为人很随和,教琴却毫不马虎。十九岁的聂耳,刚刚摸琴,连乐谱都看不懂,哪里懂什么对位、和声,“小老师”有点急了。但聂耳可不傻,他知道自己碰上了好老师。“一定能学会。”他对自己说。吃罢晚饭,大家都结伴去逛“四马路”,到“大世界”看杂耍,聂耳却一声不吭,躲进房间练琴。他要完成自己的业务指标:一天至少“恶补”七个小时的琴。就这样,“拼命三郎”聂耳很快出名了。
上一篇:自信的事例,关于自信的故事
下一篇:名人小时候的故事:范冰冰小时候的故事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