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九龙山,是我上高中的时候。
那年八月,我收拾了
简单的行囊,带着
父母的重托,怀着满腔
希望求学来到丰宁二中。十六岁的我第一次远离
家乡,离开父
母亲人,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
环境。没有什么刻苦用功的
记忆,印象最深的就是刚吃完了一会就饿,还有就是想家。初来乍到,课堂上
老师讲的什么内容基本没听见,脑子里只是想家。想家里每一个亲人,想父母亲那亲切慈祥的笑脸。想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想过去现在的种种,想着,想着不知不觉中已是泪流满面。下课的时候,我看到许多
同学像我一样红着
眼睛走出教室。最为壮观的一次,在宿舍里一个同学给家里写信,一边写一边哭,结果传染得整个宿舍的人哭声一片,没有
一个人幸免。
学校里的生活每天就是三顿窝头加咸菜,中午加上一顿菜汤,条件好的同学中午吃上一顿炒菜。条件差的偶尔吃上一顿西红柿炒
鸡蛋,土豆片炒肉便是十分奢侈的享受。只有在
心情大好的时候,或是成绩理想的时候我才会偶尔放纵一回,买一份好菜,犒赏一下自己。想家的郁闷,艰苦的生活,艰难的功课,学业不精的困扰使我们这些本该朝气蓬勃的
年轻人终日沮丧,萎靡不振。大概是老师都看在眼里。终于有一回,正是万山红遍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在一个早上第一节课的时候,突然宣布,
今天上午咱们不上课,大家一起上九龙山吧。大家兴高采烈,两眼放光,一片欢呼。不一会我们走出教室,列队出发了。走出
校园,觉得自己像一只出笼的
小鸟,浑身上下顿感轻松。大家说着,笑着,走着,穿过县城的街道,不一会就来到九龙上脚下。
那个时候的九龙山没有经过任何人工整修,上山的路陡峭崎岖,脚下都是泥土砂石。不时有人跌倒,另一个人伸出手把跌倒的拉起来,拍拍身上的沙土,相互搀扶着继续攀登。很快我们登上了第一座山峰。登高远望,丰宁县城全貌尽收眼底。群山环抱之中的小城
热闹繁华,街道笔直,高低不等的楼房参差错落,红花绿柳点缀其间。机器马达声,汽笛声,叫卖声,飘荡在城市上空。远处山峦重叠,云雾笼罩,山外有山。山上的
树木
经历了初霜的洗礼颜色更加浓重,红的,黄的,绿的交错混杂与蓝天相辉映,鲜艳明媚,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那份“不忍登高临远,望
故乡渺渺,归思难收”的
伤感,已被抛到九霄云外。沿着山顶一直走下去,连绵起伏的九座山峰一个个被我们踩在脚下。高
高兴兴下山时候,前边一圈矮墙,一片葱茏的树木挡住了去路,原来是到了烈士陵园,瞻仰烈士陵园还是第一次。往里边一看,高高的野草丛中是一个个密密的低矮的坟丘。每座坟前都立一座墓碑,走近看去,每座墓碑上的红色字迹非常清晰。这些烈士牺牲的时候都是十八九岁,二十岁左右,和现在的我们是同龄人。一个个曾经鲜活的
生命长眠于此,埋在异地他乡。他们也有家乡,有父母亲人,他们也会想家,可是他们现在连想的资格都没有了。也许他们的父母都不知道他们的儿子葬在什么地方。看了一会,在同学的招呼下离开了。可是我的心却在此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与死亡比起来,世上再没有什么难事,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生命还在,就应该
努力使之绽放光彩,
活着的人没有理由不去努力,更没有理由抱怨艰难困苦。一股强大的
力量油然而生,精神为之一振。
后来因为学校合并,我又来到丰宁一中读高三,在这里遇到了慈母般郝老师。郝老师是省级园丁,数学课讲得好,更为高超的是她管理学生方法,刚柔相继,张弛有度。高三了,面对高考,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重压。带着压力的我们,那个时候都很努力地学习,生活依然马马虎虎。临近高考,经常有人咳嗽发烧中暑,老师带来了感冒药。天气炎热,酷暑难耐,老师提来了大桶绿豆汤。我们的班级七十二人,老师说,这是一个吉祥的数字,孔子弟子三千,(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七十二贤人,我们将来都能成为国家栋梁。老师的
鼓励让我们个个心中充满了力量与自豪。教室的门前有一条土路直通九龙山,每天下午下第六节课,老师准时来到班里,把同学们从教室清出来让大家上山。记得一次因
考试数学成绩不好,心情不爽,趴在桌上就是不想出去。郝老师把我从桌上拉起来,推出门外,一直看到我慢慢走上山坡,她才离开。沿着那条土路,登上山巅,放眼望去,心情绝非和平地一般。从那个时候起,我
喜欢登高远望,多少烦恼多少屈辱,都会在一览众山小的壮阔美感中消失。
往事如烟似梦,转眼
岁月匆匆。如今的九龙山,几经整修,面貌焕然一新,成了丰宁人锻炼休闲的好去处,上山的路都铺成水泥路,陡峭的地方都砌上了台阶。每到杏花开满山坡或是秋季层林尽染的时节,山上游人如织,繁华热闹。每到旭日东升或者夕阳西下的时候,巍峨壮丽的九龙山更如同披上了锦绣。登山的人各个衣着整洁,精神抖擞。几经辗转,我定居在九龙山脚下。再上九龙山,昨日的痕迹依稀,却再难找到往昔的情怀。世间恒久不变的就是变化,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九龙山永远用它的淡定沉稳抚慰着人的
心灵,以它宽大
温暖的怀抱拥抱归乡的游子和八方宾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