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去登宝鸡市陈仓区的九龙山,因各种事情耽误未去成。
国庆假日,避开出行高峰期,我们和女儿、儿子、小外孙去登九龙山。
那天早早起来,开车去九龙山,一路顺利畅通无阻。
小外孙兴奋不已,一提登山
高兴的不得了。其实我挺担心的,
爬山不是人人都能爬上去的,何况刚四岁的小娃娃呢。
在车上,谈起了九龙山的传说,我告诉儿女:相传,唐贞观年间,长孙皇后回香泉探亲后,返京路过皇后岭(今宝鸡市陈仓区新民乡王
家嘴村三组)时,望见九龙山云蒸霞蔚,宛如仙境,乃赞不绝口,回京后奏告太宗。唐太宗遂命爱将尉迟敬德在九龙山监修庙宇,祈望风调
雨顺,国泰民安,留下了这独秀关陇的九龙山八景。
“妈,你在那看的?”儿子问。
“每游一地,了解一下
历史资料,增长见识。我也是才看的,给你们热蒸现卖!”
二个多小时后,我们到了九龙山景区,停车买票。
以为我们来的早,还有许多游客到的更早,买门票的队从大厅已排到十米左右,女儿去排队,我们陪小外孙在外边等候。
我抬头仰望,眼前的九龙山海拔不算高,只见人来人往,游人如织,景区蓝天白云,
阳光明媚,让人仿佛走进一片净土之中。
当我们从陡峭的、近五六十级台阶走上去,我低头朝山下一看,其实我们就站在一个小山上,再继续走下台阶,沿曲曲弯弯的小路,随游人接锺而至地朝山里走去。
小外孙给我们每
一个人起了一辆汽车名字,他是“路虎”,他
爷爷是“奔驰”、舅舅是“宝马”、
妈妈是“兰博基尼”,我这个
奶奶马力不行,是国产“福特”汽车,哎!真偏心,我有点“心酸”唉……
走了半个小时,我们坐在一个亭里休息,用小外孙的话说,就是给他“加油”!补充一点能量。
亭子里休息的游人不少,带小孩的、还有七十岁的老人。
我抬头看眼前的山,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的确地势险峻、山清水秀,云蒸霞蔚、宛若仙境,九峰汇集、相依相抱,状如莲花盛开,又似九龙腾空,叫九龙山再恰当不过,真是名副期实。
休息片刻,我们开始爬山,这山路的是石头台阶,宽度刚有一米,外围好似木刻的栏杆,其实是水泥浇灌的栏栅,游人只能一个接一个上爬,若遇到下山的人,交会处的确很难避让,都是上山者让下山者,因为下山坡陡,人速度快,上山的人躲避不急会殃及池
鱼,起连锁反应,后边的人都跟受灾,所以,上山的游人自觉躲避退让。
爬这个山,儿子不费一点力气,身背二十多斤的水、水果、食品,一路领先,我和女儿也紧跟其后,常常被他甩掉一个山头,我们气喘吁吁追上他,他在平处已养精蓄锐,蓄势待发,而我们家的小外孙和他爷爷,也毫不退缩,小外孙在稍平处走走,上山他爷爷抱着,一路劲头实足。
人也怪,
喜欢一个地方不论看多少遍,那都是不够的,因为内心欢喜,尽管我是第一次登九龙山,满心喜欢此山,所以脚下也生出了
力量。
你看:站在山上,望眼四周,“秋山自如,缘于苍穹的辽阔无邪;这秋水深沉,缘于峡谷溪水的浓如墨绿。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人间一天
时间总是太匆匆,但是我们
遇见这美景,就不要再错过,加油!继续前进……
我一步一个台阶,一阶、二阶、三阶……
是啊!再远的路,走着走着也就近了;再高的山,爬着爬着也就平了;再难的事,做着做着也就顺了。
在十一点半,我们全家终于登上了山顶,小外孙一个劲儿的喊:“矣!我爬上来啦!我胜利啦!”
九龙山道路全长13.2公里,占地面积大约30平方公里。
站在山顶俯视山下,九龙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它峡谷纵横,奇峰怪石嶙峋,潇水河从峡谷中缓缓而流,一直围着九龙山转,不愧谓“西北
小三峡”的美誉。
如果说
大自然的美是张扬而不拘一格的,那么九龙山的美,则是内敛而优雅的,它就像一块璞玉,从来不曾向世人炫耀过自己,只是静静地
等待人们来发现和欣赏!
此时 ,我站在山顶,突然想起一段网上曾流传的话:“你从80楼往下看,全是美景,但你从2楼往下看,全是垃圾,人若没有高度,看到的全是问题,人若没有格局,看到的全是鸡毛蒜皮。”
我想,这才是游人喜欢爬山的真正目的所在吧,因为登高不仅能赏美景,更能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