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直认为
读书和
旅行是互不相干的事。当有过登岱宗夫如何的情怀,当有过大漠孤烟直的感伤,当领略紫荆花下迪士尼
游戏的疯狂,当登上东方明珠俯瞰外滩尘世繁华,只是一个匆匆的红尘过客而已。而当有幸踏上湖南长沙这片热土,走进岳麓书院这座千年学府,却颠覆了我多年的心结。这是一个把读书与旅行相交融,一个把读者与行者相契合,一个把肉体与灵魂震撼和救赎的地方。
中国的书院文化从宋代开始,明代进入鼎盛时期。对岳麓书院最早的了解是在中学的
历史课本上,寥寥数语,告诉我们是中国
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是我国古代许多先贤们读书学习交流的地方,让我对她有较深了解的则是从余秋
雨的《千年庭院》中有了深刻的认识,她也从此变成了我的万千缱绻。
乙未年初春的一天,我们一行为了了却
母亲想拜谒毛主席
故乡韶山的心愿,往湖南出发,第一站慕名岳麓书院。岳麓山下,闻名遐迩的岳麓书院在山的左麓,山并不高,却常年绿
树葱郁,泉水清洌,游人如织,真印证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话。书院隐落在山坳中,远离繁嚣,遥想古人在此“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佳话,感慨万千,书院则以山为名,山则因院而胜,源远流芳。远远望去,古树参天下掩映着岳麓书院,大门上方的横匾“岳麓书院”据说是宋真宗所赐,上联“惟楚有才”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就这么一副对联却隐喻地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人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走进院门,被一种神奇的
力量所摄魄,屏息凝视,这朱墙玄瓦,青砖石地的朴素中,有一种庄严,有一种神妙,有一种幽远。书院在宋真宗时建立,北宋时就非常有名,南宋孝宗时请著名学者张栻主持教务,公元1167年的
秋天,朱熹造访了这座已有191年历史的岳麓书院,张栻接待了他,两人论学,传说三昼夜未合眼,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在传媒科技如此发达的
今天,想象不出当年何等壮观,也许像现代当红明星的演唱会吧。二十年后,朱熹任湖南安抚使,扩大了书院规模,当时称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朱熹讲学时,书院里挤得坐不下,一时极盛。朱熹的人格魅力在于已是官位极高的他是以学闻名,比起当今一些以名以权扬名立书似乎更纯粹了许多。据说岳麓书院这所千年学府与英国的牛津大学同一年创立,比剑桥大学还早了42年,历史上
经历过多次兵与火的毁坏重建,她顽强地延续着千年书院的教育功德,与时俱进地地传承着中国文化。
进人大门,迎面是赫曦台。“赫曦”二字出自屈原的《离骚》,“赫”指红色,“曦”指朝霞,原是建于岳麓山顶的观日台,道光元年,山长欧阳厚均将此台改名为“赫曦台”,以纪念朱熹和张栻。书院以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斋舍,讲堂伫立在中甬道上,坐西朝南,院前看入世红尘,院后怀出世之幽情,在这每一层,都曾经停泊过高尚伟大的灵魂。绕过赫曦台,看到的是二门,左右为过道,通南北斋舍,讲堂及两边的斋舍是教学区,供有文庙,朱熹,张拭,周敦颐,二程,王夫之等诸贤专祠,堂前有半学斋,教学斋,左后方是园林区。讲堂两侧
雪白的墙壁上有朱熹手书的一人高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特别醒目,讲堂檐前挂有“实事求是”匾是民国时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诚撰写,旨在教育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青年时期曾入住学院,对他有深远的影响,后来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讲堂的第二匾额“学达性天”是清
康熙御赐,是一种理学思想,程朱理学是儒家学说发展到南宋的一种称韪,认为人的
善良本性是天道所付出,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讲堂正中一个一米高的讲坛是讲课的地方,上面摆了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朱二人而设的。我久久地站在两位文化巨人的塑像前追思那有深远意义的对话。岳麓书院所播传湖湘学派是理学南传的正宗,它表示了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地位,讲堂中央上悬挂的“道南正脉”就是
皇帝对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最高评价,书院于光绪二十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为湖南大学,历时千年。
穿过讲堂,看到的是80年代仿宋代风格重建御书楼,现在已,翠竹婆娑,见涧搭桥,泉沼养
鱼,亭台楼榭既不同于官府园林的繁奢隆重,也不同于私家园林的矫揉造作,渗透着湘土经是湖南大学的古籍图书馆,珍藏了很多有价值的古籍。从御书楼左侧边门出来就进人书院的园林处。曲径通幽,古木蓊郁文化的朴实典雅,让人情不自禁地感叹自然与人文的美妙结合。从岳麓书院后门出来不远,便远远看到似凌空欲飞的“爱晚亭”,亭形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亭棂悬以毛主席手书的红底鎏金“爱晚亭”额,我想这多么容易让人想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佳句啊。
这里的书院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见证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仅在清代就人才辈出,魏源,曾国藩,左宗棠等在此就读,近代以来,又有梁启超、毛泽东等人的足迹再添光辉。余秋雨评价,”那些不就被这需要费脑子的事情,不就被这个山中庭院蚕吐得差不多了“。历史上的书院是公共的学术平台,从1999年,效仿当年,请余秋雨、李学勤、金庸、星云大师等名人来讲,盛世空前。可惜我们这些浅薄之人没有机缘领略一下当代大家的风范,实为一件憾事。
从诸子百家,到屈原离骚;从唐诗宋词,到魏晋风骨;从汉赋到程朱理学,一千年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比现在开化的多,现在学科的多元化,现行的教育体制,繁重的学业让-一个活生生的少年失去了自己。在现代
文明与物欲横流的今天,为了生存,工作,休闲的需要,读书似乎越来越功利化,旅行却越来越娱乐化,还有多少人在柴米油盐琐碎后,在经过与自然与社会体验后,还能在书中寻求内心深处的一份恬静?当身临其境地领略了岳麓书院这座千年学府,我不得不承认古人曾以”十年读书、十年游山、十年检藏“处之,想来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