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美文
当前位置: > 原创美文 > > 正文

从沙海中升起的明月

2019-01-13 19:20:14   作者:一棵松

  在敦煌,以其年均降量300毫米,而视雨如油。可是在月牙泉,它却遇干旱而不枯,风沙包围而不落其池。最深水位9米,平均水位4。3米。如神一般矗立于沙海包围之中,与沙海共生共存于二千余年,而丝毫无损。它恍如一弯明月落在黄沙中。至今仍是一个迷。
 
  我们从墩煌驱车南行5公里,而进入了月牙泉管区。管理区从东向西呈一字形状。我们一路小跑一路行。当我们进入边界处,举目一望,终于把我们醉倒。
 
  在一片恢朦朦的天气下,一路驼队行走在鸣沙山的斜体上。印像中的驼行大地图,今天我们总算走到了它的身边,亲眼目睹了它的真容。
 
  从山下登上鸣沙山 ,有两种办法可供选择,即涉足先登。但比较辛苦。二是驼行大地,即骑着骆驼、马匹往上登,既省力又玩新。因此,许多人都选择了这种办法。因为千里之行,尝试一下驼行大地,也是一次从理想到现实的转换,也是够惬意的。
 
  在这里,马与骆驼,均属个体所有。经过考试合格,发给证书,方可进入。与我们同时涌入的,共达100余人。但驼队、马队则从简如流,随时迎接人们的到来。我们一四口,需要四匹骆驼,均出自于一人之手。负责我们的,是一位名叫强巴的藏族小伙子,他是这个班的班长。随着他的一个招手:额让措跌绊(我们走)!40匹骆驼、马队就这样上路了。强巴一路引领指挥,一路给我们拍照。他托着人们递给他的相机,时而俯卧,时而前倾,时而仰身,时而蹲坐,配合得几乎天衣地缝。驼队的温顺与守性,体现出主人的训练有素。
 
  经过一番攀爬,在进入半山腰的一个平稳的山体时,骆驼、马队不走了。这是事先的安排。这时骆驼与马匹的前腿,开始慢慢地弓着呈半跪状,让承客从它的驼峰上悠悠地下落。而挤出半个小时让游人自主玩沙。
 
  在这里,当局为游人策划了十种玩沙法。即赤足登越,让游人与鸣沙山亲密接触,体验鸣沙山不一样的风味;大漠乘驼,体验大漠孤烟的激情;乘骑沙漠之舟,体验鸣沙山瑰丽多彩的日出;承坐人造皮草,感受旋转滑沙的惊险与刺激;开展激情滑沙,体验沙山惊险的风情;滑翔腾飞,让您在蓝天、白云间穿梭飞行,体验遨游的乐趣;自驾沙漠摩托、沙漠越野车,感受沙海冲浪的激情;自驾沙漠越野车,穿越鸣沙山,感受遨游太空的神奇与美妙;自驾卡丁车,与情侣驰骋浩瀚的大沙漠,让爱情友情亲情得到升华与满足。
 
  离开驼队,现在的一切,全由自已主宰了。当我们脚踩飞沙往上攀爬时,与其它丘陵山岭相比,这里几乎没有两样。山梁,山颈,山峰,山坳,山龙依次地呈在沙山上。所不同的,是这里以沙为结构,是个不毛之地。
 
  我们沿着沙坡一直往上登。一道刀峰般的山梁,其宽不足二米。直挂两边而下的,是呈40°角的斜体,一直延至坡底。举目下望,有点毛骨悚然。如一不小心,马失前蹄,只有飞沙滚滚,也不会伤及肌肤。因为飞沙如棉。我们的激情滑沙,便在这里进行。
 
从沙海中升起的明月
 
  由木板制成的滑沙板,是由几块木板合拼而成,其头微微翘起,自然减少了不少阻力。登越时,一人一滑板。随着看管人员的一声:“准备,开始!”倾刻间,滑板如脱线的风筝,沿着斜体直撞而下。随着冲力的加大,下滑的速度以每秒10米、15米、20米在递增。顿时天晕地转。这时的命运与安危,全栓在了这滑板上。因此呼叫声,欢笑声,尖叫声汇集在一起,奏出了一曲鸣沙山滑沙的合奏曲。斜坡的下方,是一个平地,滑板每到了这里,便自动地停了下来。
 
  当我们惊魂未定,启动返回时,驼队、马队早已候在了哪里。几路马队、驼队,同时出现在返程的路上。马邦叮叮当当地凑在了一起,恍惚《山间铃响马邦来》电影所描绘的山里人生活的哪一幕,就出现在眼前。
 
  通向月牙泉的,是一条沙山包围下的荒草地。所不同的是,山丘变成了沙山,而荒草地,却以一条月弯状向里伸。随着驼队的前行,这时月牙泉的影子在感觉中渐渐地泛起。恍惚,这里的一切都在为月牙泉而生。月牙状的鸣沙山,月牙状的荒草地,月牙状的湖水。从入口处那里开始,一条荒地以其月牙状,向着月牙泉的方向延伸。呈在两旁的沙山,随着月牙状的长势,而呈出一个月牙状。月牙泉则以一个镰刀状,挂在这里的尽处。沙山,山地,月牙泉的三位一体,打造了月牙泉的整体。看似神乎其神。
 
  在三面环沙下,沙粒如粉,但粉而不杨;沙随水流,但井水不犯河水。一条山圳从月牙泉往下流,但山圳里的沉沙,均是大浪淘沙,水流过后,而把沙粒留下。否则,经过千百年来的流淌,沙山包围下的山圳,早已被沙粒淹没。这为月牙泉的存在,埋下了伏笔。
 
  月牙泉与鸣沙山只有十多米的距离。但"山泉共处,沙水共生",从而被誉为"塞外风光一绝"。据历史记载,汉元鼎四年,汉武帝得天马于渥洼池中,后人疑月牙泉即汉渥洼池,遂立一石碑曰“汉渥洼池”。现石碑仍在。并留下了诗句“四面风沙飞野马,一潭之影幻游龙”。从而,为月牙泉增添了传奇色彩。在史料与诗句中,月牙泉历来是“碧波荡漾、翔浅底、水草丰茂,与鸣沙山相映成趣”。
 
  沿着月牙泉而上,是人们以泉造堤,而呈出的一条三米宽大堤。从远望去,如一轮弯月挂在那金色的纸版上,又如翡翠镶嵌在金色的沙丘上。在月牙泉里,其水湛蓝,水生物不时地从水底下泛起。被誉为月牙弯三绝的铁背鱼,在水里信马由僵,展示着它生活的得天独厚,从而彰显它的绝妙。从水底下浮起的七星草,湛蓝的月牙泉,哺育了它湛蓝的身躯,而把它哪纤细的身段露出水面,从而打造了月牙泉的另一绝。据称,人们吃用这里产的铁背鱼与七星草,将会长生不老,保你一生健康。这得益于月牙泉得天独厚资源打造。于是人们用铁栅把湖边围了起来,禁止人们把手伸向哪里。
 
  在岸边,一簇芦苇,以其长势的茂密,凸现环境对它的造就。随着微风阵阵,以其碧波荡漾的美姿,给月牙泉披上了美的浓装。生长在其上的一串白花,其绿里间白,更显其美。随着阵风,那白般的花朵被送上了大空,漂向远方,恍如月牙漂雪,甚是增色。
 
  月牙泉的上方,是鸣沙山下的一片平地。一座三层高的亭台楼廓,从梢中露出。从中展示的遗物,名人与伟人的提词,成为月牙泉的历史见证。白杨树,以其耐寒,耐风沙的特性,而成为驾驶这一绿洲的主人。它以它的挺拔与高耸,在点缀着月牙泉的园林之美。美泉与绿林融为一体,打造了这一荒漠绿洲,令人称奇。
 
  在月牙泉对面的十多米处,安装着一座由国家地质部门专设的检测仪。在以每分每秒的速度,测试着月牙泉环境的变化。可怜的是,二千多年来,沙山没有前移,地面没有增沙,月牙泉的水没有减少,湖面依然荡漾,水面照样湛蓝。从而证明这一专设的名存实亡。
 
  据史书记载,鸣沙山与月牙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于是人们不断地在问:鸣沙山为何千年不变?月牙泉为何“泉映月而无尘”?“月泉晓澈,为何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针对这一系列疑问,人们给出了种种猜测,有的神话般,有的极具典故,有的具有科学性。
 
  最终给出结论的,是近期有人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猜想:月牙泉四面沙山高耸,山坳随着泉的形状而形成月牙形。这里属于环山洼地形。由于空气力学原理,吹进来的风在向上盘旋。鸣沙山下流的沙子,被旋风送回鸣沙山脊的另一侧。这便是月牙泉不为黄沙掩没的道理。两千多年来,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地理,使沙山和泉水井水不犯河水,处于既矛盾又和谐协调的环境中。
 
  当我们回首,月牙泉如一轮明月,挂在那金黄色的纸版上。四面是不毛之地,惟有月牙泉在以一片绿洲矗立其间。但愿鸣沙山与月牙泉相得溢彰,共度万年,共绘人间美景。
上一篇:雪后初霁
下一篇:向往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