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最常见于儿童、育龄妇女、
孕妇、老人,属于营养性贫血。可以通过增加饮食当中铁的摄入量,来治疗改善缺铁性贫血。同时必须纠正导致缺铁的原因,否则食补效果就会打折扣。
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原料之一,体内储存的铁不足,就会产生缺铁性贫血。主要有三种缺铁的原因:
1、铁吸收障碍
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以及长期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病人,因铁吸收障碍而发生缺铁性贫血。
2、铁丢失过多
慢性长期铁丢失增加,超过了食物摄取的铁,最终导致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性出血,如:慢性胃肠道失血(痔疮、上消化道溃疡、食管裂孔疝、息肉、胃癌、结肠癌、肠道寄生虫等)、育龄妇女月经量过多、慢性咯血、血尿等。
3、铁需要量增加同时铁摄入不足
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这些人群的铁需求量明显升高,如果饮食当中没有足够的高铁食物,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前面的两类属于疾病原因造成的缺铁性贫血,必须治疗原发疾病的,单纯食补效果不佳。
补铁食物首选补铁三神器:动物血、肝脏、红肉。
铁在很多种动植物食物当中都有,但是含量和吸收效率差别很大。之所以说动物血、肝脏和红肉是补血三神器,是有原因的。含铁量高
100克鸭血含铁30。5毫克;100克猪肝含铁22。6毫克,红肉100克铁含量一般也在3到4毫克。而传统认为的补血蔬菜把菜的铁含量不过2。9毫克。铁吸收率高
血红蛋白为25%,肝与红肉类为22%。而植物性铁的吸收率大部分在5%以下,菠菜只有可怜的1%。
这些食物都是比较大众化,且容易加工。由于含铁量高、铁的吸收率也高,所以用动物血、肝脏和红肉补铁的效率很高。血和肝脏一周吃一到两次就可以了,再每天吃2两瘦肉,缺铁性贫血还是比较容易纠正的